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与创新:斯金纳语境解读下的《君主论》
1
作者 王路遥 《研究生法学》 2012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与拘泥于文本的传统研究方法不同,语境解读方法重视思想家所处时代及知识环境的特殊性,力图通过对历史情景的再现来把握思想家的真实意图。马基雅维利所处时代的特性使他创作出了以进献为目的、以讲述如何获取和保持"国家"为... 与拘泥于文本的传统研究方法不同,语境解读方法重视思想家所处时代及知识环境的特殊性,力图通过对历史情景的再现来把握思想家的真实意图。马基雅维利所处时代的特性使他创作出了以进献为目的、以讲述如何获取和保持"国家"为主要内容的《君主论》;他所处的人文主义知识环境及其所习得的人文教育使他在《君主论》的写作体例、话语体系和论述主题方面都与前辈有着重要的因循关系。而通过对virtue重新定义及新的运用,马基雅维利实现了马基雅维利革命,提出了另一种终极道德价值。然而,一旦对文本把握薄弱,或者对时代和知识环境特性过度重视,语境解读方法就有可能使著作本身丧失独立性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解读 文本解读 VIRTUE 斯金纳马基雅维利革命
下载PDF
诗歌的空白艺术与语境解读
2
作者 杨永泽 《甘肃教育》 2016年第3期84-84,共1页
文学作品总是留有艺术空白,要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阅读诗歌尤其需要这样做。“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李戏渔:《中国画论·神韵说》),是对诗歌空白艺术的最好注脚。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必须... 文学作品总是留有艺术空白,要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阅读诗歌尤其需要这样做。“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李戏渔:《中国画论·神韵说》),是对诗歌空白艺术的最好注脚。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必须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对诗的空白之处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从而获得对诗歌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艺术空白 语境解读
下载PDF
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文本的语境解读
3
作者 付方怡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听说整合教学中,听说文本所形成的不同语境是主题情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文本的语境解读可以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四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和基本意义,习得文本内的语言因素,感知... 在听说整合教学中,听说文本所形成的不同语境是主题情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文本的语境解读可以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四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和基本意义,习得文本内的语言因素,感知文本外的非语言因素,进而发掘文本的思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说整合 语境解读
下载PDF
表问边欢愉之情 赞将士用命之心——王维《使至塞上》之语境解读
4
作者 刘思琪 孔凡成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38期78-80,共3页
针对当前王维《使至塞上》解读中较为流行的“忧郁说”,通过综合利用语境解读方式、借助文本的相关语境因素对本诗语境进行多角度研究解读,得出《使至塞上》乃是表问边的欢愉之情与对将士用命之心的赞美之情,“忧郁说”并不合理。语境... 针对当前王维《使至塞上》解读中较为流行的“忧郁说”,通过综合利用语境解读方式、借助文本的相关语境因素对本诗语境进行多角度研究解读,得出《使至塞上》乃是表问边的欢愉之情与对将士用命之心的赞美之情,“忧郁说”并不合理。语境解读旨在引领教师尝试运用语境法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解决诗歌误读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王维写作此诗的真切情感,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解读 王维 《使至塞上》 “忧郁说” 古诗解读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语境的构建与解读
5
作者 曾爱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14-115,共2页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其中还涉及到文化差异语境等因素的阐述。本文旨在从关联视角下探讨语境的构建与解读。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语境构建 语境解读
下载PDF
从中国早期女性艺术家视角观其自画像画面语境解读
6
作者 张译丹 张昊 《中国油画》 2022年第1期75-76,共2页
引言"女性"这个角色一直是千百年来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素材,不同时期的女性身上所展现的是不一样的韵味与内涵。我们有时常常感慨女性艺术家呈现出的绘画,留给我们的是"女性"独特的魅力展现,也可欣慰"女性"... 引言"女性"这个角色一直是千百年来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素材,不同时期的女性身上所展现的是不一样的韵味与内涵。我们有时常常感慨女性艺术家呈现出的绘画,留给我们的是"女性"独特的魅力展现,也可欣慰"女性"艺术家这个角色在绘画中一直可以给我们一种无形的力量,但无论怎样,再回到画面中仍然可以感怀"女性"这一独特的创作题材,每一位女性艺术家都是将她所在的历史环境和个人境遇中的生存显现当作一个时代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主要素材 自画像 创作题材 独特的魅力 语境解读 绘画 画面
原文传递
二维语义理论:查莫斯的认知解读策略
7
作者 陈晨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经过学者的改良和完善,查莫斯的二维语义理论获得较大的包容性。查莫斯对该理论做出了新的认知解读,但仍然具有矛盾与含糊之处,即后验必然真理及核心议题之间不兼容,理想化的理性思维能力概念不清。符合查莫斯严格要求的理论策略,只能... 经过学者的改良和完善,查莫斯的二维语义理论获得较大的包容性。查莫斯对该理论做出了新的认知解读,但仍然具有矛盾与含糊之处,即后验必然真理及核心议题之间不兼容,理想化的理性思维能力概念不清。符合查莫斯严格要求的理论策略,只能建立于一种形而上学式样的解读策略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莫斯 语境解读 认知解读 完美理性思维
下载PDF
论绘画语言的层次与解读语境
8
作者 汪晓曙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6-97,共2页
绘画语言的解读问题,是从艺术欣赏角度提出来的.但问题的解答则要从创作者所处语境来切入。绘画语言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被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去,画家在创作时对各种绘画语言表述元素进行组织.安排和运用的内在依据是什么,乃... 绘画语言的解读问题,是从艺术欣赏角度提出来的.但问题的解答则要从创作者所处语境来切入。绘画语言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被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去,画家在创作时对各种绘画语言表述元素进行组织.安排和运用的内在依据是什么,乃至如何理解绘画语言的实质.这些问题都值得当代艺术家去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语言 层次 解读语境 绘画形式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变中求统”:大一统政治思想研究中的语境与逻辑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林毅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7,M0003,共12页
大一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实践遗产,时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现实政治发展。围绕着大一统内涵、过程、性质与影响的认识与评价,思想史研究中也长期存在着诸多争论。但无论对于大一统本身所持态度如何,争论各方往往都... 大一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实践遗产,时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现实政治发展。围绕着大一统内涵、过程、性质与影响的认识与评价,思想史研究中也长期存在着诸多争论。但无论对于大一统本身所持态度如何,争论各方往往都倾向于将大一统视为一种独立于语境之外的固定结构。作为一种限制性认识前提,这无疑妨碍了对于大一统政治思想与实践发展史的全面理解,更影响到从学理逻辑上阐释大一统与现代中国国家建设与治理事业的内在关联。有鉴于此,在大一统政治思想研究中,有必要超越“正典解读”的束缚,以变的思维考察统的历程,同时也以统的逻辑来整合变的史实,将对大一统的思想史解读放在问题逻辑的语境中,关照智识语境与政治语境对其评价的影响,并慎重地探讨其内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唯其如此,对大一统的关照和本土化阐释才真正具有了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变中求统 语境解读 逻辑阐释
原文传递
My Idol Is My Dad
10
作者 王秀凤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4年第17期42-43,共2页
【主题语境解读】本文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主题群: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子主题:和谐家庭与社区生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生命中的偶像——他的父亲为了这个家无私奉献的故事。
关键词 记叙文 人际沟通 MY 和谐家庭 无私奉献 主题群 语境解读
原文传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上)教学
11
作者 薛法根 《小学语文教学》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板块一词语归类学习,语境解读词义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为什么而读书?生:中华之崛起。师:这里的“之”相当于“的”,就是“中华的崛起”。看这个“崛”字,山字旁,本来的意思是“山从平地上高出来、... 板块一词语归类学习,语境解读词义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为什么而读书?生:中华之崛起。师:这里的“之”相当于“的”,就是“中华的崛起”。看这个“崛”字,山字旁,本来的意思是“山从平地上高出来、凸起来”。这里是说“中华之崛起”,中国怎么样才叫“崛起”?生:中国强大起来就叫“崛起”。生:中国富强起来就叫“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归类学习 语境解读 中华 崛起
原文传递
诠释学的两种取向与哲学史的两种研究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宽锋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有关诠释学与哲学史研究方式之间的思想关联的深度探讨相对缺乏,与此相一致,尚不存在作为一种特殊诠释学的哲学诠释学,即有关哲学的经验或哲学史研究的经验的诠释学。从哲学史研究方式的视角反观"方法论取向的诠释学"和"... 有关诠释学与哲学史研究方式之间的思想关联的深度探讨相对缺乏,与此相一致,尚不存在作为一种特殊诠释学的哲学诠释学,即有关哲学的经验或哲学史研究的经验的诠释学。从哲学史研究方式的视角反观"方法论取向的诠释学"和"存在论取向的诠释学",可以看出,前者内在地包含着三种把握"文本"之意义的方式,即心理的重建、语境的重建和祛语境化的文本解读,后者呈现的则是一种"再语境化的文本解读方式"。两种取向的诠释学所内蕴的"文本"解读方式与哲学史研究的两种方式之间具有一种大致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哲学史研究方式 心理的重建 语境化的文本解读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