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建华 《运城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6-89,共4页
高健的语性理论是一种Target-language-centered的理论 ,一个侧重在表达的理论 ,一个以最后的表达效果为其唯一评判尺度的理论 ,一个以落实的程度为最高检验标准的理论 ,一个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理论 ,一个旨在产生... 高健的语性理论是一种Target-language-centered的理论 ,一个侧重在表达的理论 ,一个以最后的表达效果为其唯一评判尺度的理论 ,一个以落实的程度为最高检验标准的理论 ,一个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理论 ,一个旨在产生完美与理想译文的 (可行的 )理论 ,一个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公开承认和允许差异 ,但又同时力求缩小与超越差异 ,但在总的精神上却既对译语十分负责又对原语高度忠实的最新型的理论。故之 ,它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性理论 文学翻译 启示意义
下载PDF
协调论:语性理论视界下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贵荣 《运城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9-103,共5页
协调理论是语性理论视界下的一种翻译策略。其基本精神为:翻译作为一种语际转换行为,译者应尽可能地查清、弄对、摸准、吃透双语的语言个性,并通过无绝的协调,努力寻求双方语性的最佳融合点和最好的结合形式,进而保证应有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 语性理论 文学翻译 协调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评《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琪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2期86-88,共3页
语性理论是文学翻译理论,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在当代国内外翻译理论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开辟了译学研究的新途径。本文是《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书评,在此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主要特色及反思与建议,以飨读者。
关键词 语性理论 文学翻译 书评
下载PDF
高健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兼评秦建华的《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
4
作者 李无忌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8,16,共3页
秦建华先生的新著《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高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详实的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建构了我国资深翻译家高健的翻译理论。语性理论正是高健长期从事翻译实践的理论升华,成为他指导翻译实践的一般原则和策略。只有尽可... 秦建华先生的新著《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高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详实的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建构了我国资深翻译家高健的翻译理论。语性理论正是高健长期从事翻译实践的理论升华,成为他指导翻译实践的一般原则和策略。只有尽可能地摸准、吃透和发挥源语和译语的语言个性,才能寻求双方语性的最佳融合点和结合形式,达到翻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健 翻译实践 语性理论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圆融说:语性理论致思下的翻译标准
5
作者 秦建华 《运城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0-85,共6页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但是由于标准的规定会因为不同的思想体系而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翻译理论和体系必将具有其各自不同的标准。语性理论既然是一个以"译语"为中心的理论,它关注的重点...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但是由于标准的规定会因为不同的思想体系而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翻译理论和体系必将具有其各自不同的标准。语性理论既然是一个以"译语"为中心的理论,它关注的重点势必在译语的落实上,即在兼顾源语语性的基础上,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协调,充分利用、调动、挖掘与发挥译语语性之特点与优势,继而使译文足堪与其原作相媲美。因此,语性理论致思下的翻译标准可名之曰:"圆融说"。"圆融"既为文学翻译的标准,又是文学翻译的艺术追求,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关系、多层面、多功能,既带统一性、笼统性而又带分散性、具体性的复合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性理论 翻译标准 圆融说
下载PDF
语性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四字格”探究——以《坏血》的两个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颖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语性即每种语言独有的品性、特色。语性理论以目标语为中心,认为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翻译中应尽量发挥目标语的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目标语的个性与魅力。四字格作为汉语重要的语性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 语性即每种语言独有的品性、特色。语性理论以目标语为中心,认为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翻译中应尽量发挥目标语的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目标语的个性与魅力。四字格作为汉语重要的语性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因而在文学翻译中被广泛应用。以畅销纪实文学作品《坏血》的两个汉译本为例,从语性理论的角度分析四字格在文学翻译中的优势:简洁明了、琅琅上口、行文地道、文白交融、修辞美感。然而,如果把握不当,则可能出现语法错误、词不达意、搭配不当、背离风格等问题。因此,四字格的使用应当建立在充分了解两种语言个性的基础上,还须注意以下几点:遵循语用规范、控制用词数量、忠实原文风格、防止过度归化。由此可见,认为语性理论对四字格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性理论 文学翻译 四字格《 坏血》
下载PDF
语性理论视阈下的中华典籍翻译——以《庄子》英译为例
7
作者 柴奕洋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5-87,126,共4页
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对于推动我国优秀文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典籍英译研究相对滞后,针对性的译界理论研究较少。在译界众多的翻译理论中,高健的语性理论适用于还原文化语境,尤其适用于复写传统文化的典籍翻译。语性理论视阈下的... 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对于推动我国优秀文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典籍英译研究相对滞后,针对性的译界理论研究较少。在译界众多的翻译理论中,高健的语性理论适用于还原文化语境,尤其适用于复写传统文化的典籍翻译。语性理论视阈下的协调论追求原语和译语的最佳融合模式,使译文得以与原作相媲美。该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英译汉作品,而汉译英作品的翻译实践研究较少。笔者拟从语性理论的视角探析《庄子》英译,以期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性理论 典籍翻译 高健 《庄子》
下载PDF
试析文学翻译中的语言个性
8
作者 孟昕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8-80,共3页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语言个性。中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学翻译中应尽量发挥译语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译语的个性与魅力。在语性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学翻译中英译汉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展示汉语的个性美...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语言个性。中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学翻译中应尽量发挥译语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译语的个性与魅力。在语性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学翻译中英译汉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展示汉语的个性美,能为文学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个 语性理论 的个 文学翻译
下载PDF
高健翻译轨迹探微
9
作者 秦建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高健教授无疑是一个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在文体上永不满足的人。他所提出的“语言个性理论”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终极追求,同时在总体精神上对译出语又十分负责。故而,探寻他的翻译轨迹将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不无裨益。
关键词 语性理论 翻译 轨迹
下载PDF
On the Consistency of ZF^n in ZF^(n+3)
10
作者 李旭华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1993年第3期7-12,共6页
By restricting the common replacement axiom schema of ZF to ∑~M-formulae,Professor Zhang Jinwen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subsystems of Zennelo-Frankel set theory ZF and he called them ZF^M.Zhao Xi shun show that the c... By restricting the common replacement axiom schema of ZF to ∑~M-formulae,Professor Zhang Jinwen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subsystems of Zennelo-Frankel set theory ZF and he called them ZF^M.Zhao Xi shun show that the consistency of ZF^M can be deducted from ZF.Professor Zhang Jinwen raised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consistency of ZF^M can be deducted from ZF^(M+m(M)) for some m(n)≥1.In this paper,we get a positive solution to Professor Zhang's problem.Moreover,we show that the consistency of ZF^M can be deducted from ZF^(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 theory CONSISTENCY REFLECTION truth defintion
下载PDF
A Model on the Source of Language Vagueness
11
作者 Li Wei-b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2期40-42,共3页
Vagueness of language has long been explored in the fields of philosophy and logic. Although Zadeh put forward fuzzy sets theory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a decent quantitative instrument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va... Vagueness of language has long been explored in the fields of philosophy and logic. Although Zadeh put forward fuzzy sets theory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a decent quantitative instrument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vagueness, the source of vagueness still remains a disputed issue. As the study of vagueness goes further, researchers attach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cognition- reality, especially in the cognitive field. Thus we found that it would b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issue to construct a relation-model between five factors: reality, concept, human, language, and context. This mode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emantic triangle in explicating the factors, human and context,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vagueness and reclassify the language vagu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vagueness relation-model cognitive proc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