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文精神之文化反思──郭绍虞语法哲学探究
1
作者 申小龙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1期5-17,共13页
中国语文精神之文化反思──郭绍虞语法哲学探究申小龙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中,郭绍虞对汉语语法的看法可谓独具慧眼。因为他是以其深厚的传统语文感受能力来捕捉和把握汉语的人文精神的。郭绍虞以一个古典文学批评史学者的眼光来审度现... 中国语文精神之文化反思──郭绍虞语法哲学探究申小龙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中,郭绍虞对汉语语法的看法可谓独具慧眼。因为他是以其深厚的传统语文感受能力来捕捉和把握汉语的人文精神的。郭绍虞以一个古典文学批评史学者的眼光来审度现代语文分析,其语文批评往往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汉语语法学 汉语虚词 语文精神 文化反思 语法哲学 汉语句子 词组 《马氏文通》 形态变化
下载PDF
找回失落的语文精神 被引量:4
2
作者 郑逸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共3页
本期将视点集中在一套来自课改实验区的语文试题,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家并非仅对试题本身感兴趣,而是更关注它所带来的语文教学评价方面的新气息,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深层次的问题。遗憾的是,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全文刊载试题... 本期将视点集中在一套来自课改实验区的语文试题,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家并非仅对试题本身感兴趣,而是更关注它所带来的语文教学评价方面的新气息,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深层次的问题。遗憾的是,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全文刊载试题,我们希望这几篇文章能够使读者朋友观其一斑而见其精要,从而更深广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卷 阅读题 作文题 情感 个性差异 语文精神
下载PDF
看体育语言文化中的语文精神
3
作者 徐超 徐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Z期78-79,共2页
体育语言文化是体育语言和体育文化交融在一起的产物,其从根本上体现出的是语文精神。语文精神具有综合性和融汇性,它集民族精神、人格精神、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为一体,进而形成具有深层构造和高级涵盖的一种学科,对人整体性精神面貌... 体育语言文化是体育语言和体育文化交融在一起的产物,其从根本上体现出的是语文精神。语文精神具有综合性和融汇性,它集民族精神、人格精神、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为一体,进而形成具有深层构造和高级涵盖的一种学科,对人整体性精神面貌的塑造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将分别对体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人格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语文精神进行阐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语言文化 语文精神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与语文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萍 戴林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3年第9期53-56,共4页
关于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雒晓春称:“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和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包蕴的丰富内涵。”(参见《语文教学应凸显语文的个性》《教育探索》2006年第7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坚持语文... 关于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雒晓春称:“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和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包蕴的丰富内涵。”(参见《语文教学应凸显语文的个性》《教育探索》2006年第7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坚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育要培养与弘扬“语文精神”这个重要命题。郑逸农先生在新课改发轫之初就振臂高呼,要“找回失落的语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精神 语文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 能力培养 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 实用主义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还原”与“比较”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峥嵘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0年第10期28-30,共3页
孙绍振教授曾提出作品解读应把文化哲学层面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和“比较”的方法。那么,在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该如何使用还原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体味词语的妙用.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呢?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的... 孙绍振教授曾提出作品解读应把文化哲学层面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和“比较”的方法。那么,在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该如何使用还原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体味词语的妙用.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呢?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法 语言教学 语文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文化哲学 作品解读 解读文本
下载PDF
语文精神:学生不可缺失的“食粮”
6
作者 陈迎春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7年第7期5-5,共1页
何为语文精神?答案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不相同。细细想来,语文精神讲究的是一种思维或者习惯,是一种隐藏于语文学习探知过程中的思想理念升华和认知精神积累。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 何为语文精神?答案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不相同。细细想来,语文精神讲究的是一种思维或者习惯,是一种隐藏于语文学习探知过程中的思想理念升华和认知精神积累。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蕴藏着丰富的表达内涵和精神实质,那就是语文应该以人文关怀为己任,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和审美精神,让学生在文字熏陶下,启迪心灵和陶怡情操,让学生能真正喝上一碗心灵“鸡汤”。简而言之,语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质疑精神、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精神 学生质疑 语文课程标准 审美精神 审美价值观 思想理念 语文学习 情感态度
下载PDF
呼唤充满“语文精神”的语文课堂
7
作者 缪涯静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1-142,共2页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很难找到一种语文精神,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将给语文教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文章从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发,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材的特...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很难找到一种语文精神,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将给语文教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文章从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发,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呼唤充满语文精神的语文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精神 课堂讨论模式 大课堂活动模式
下载PDF
论语文精神
8
作者 戴林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3年第5期35-37,共3页
培养和弘扬语文精神,是中职生态化语文美育的崇高目标和重大使命。语文精神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和人格精神交叉、渗透、融汇而成的语文素养的高级涵盖和深层构造,它的综合性、融汇性意蕴直接成为人生的底色,对于塑... 培养和弘扬语文精神,是中职生态化语文美育的崇高目标和重大使命。语文精神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和人格精神交叉、渗透、融汇而成的语文素养的高级涵盖和深层构造,它的综合性、融汇性意蕴直接成为人生的底色,对于塑造人的整体性精神面貌具有关键作用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精神 人文 科学 民族 人格
下载PDF
回归新课标探索的语文精神——以庄子《逍遥游》为例
9
作者 李海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1年第7期9-10,共2页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热闹繁荣的背后是高耗低效。本文以庄子的《逍遥游》为例,详细论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精神 高效课堂
下载PDF
找回语文精神 焕发课堂生机
10
作者 周吴燕 徐春霞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8年第12期34-36,共3页
当今,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无论从教材的更替、教学形式的创新还是教学评价手段的改革,都体现了一定的语文精神;但是,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笔者认为,要想活... 当今,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无论从教材的更替、教学形式的创新还是教学评价手段的改革,都体现了一定的语文精神;但是,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笔者认为,要想活跃课堂气氛,焕发语文生机,体现语文课堂的内在魅力,还应进一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精神 生机 教学形式 新课程标准 评价手段 课堂气氛 自主
下载PDF
语文教材应该有语文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逸农 《中国教师》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语文精神 中学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情感 课程标准
原文传递
无邪与说话——语文精神
12
作者 毕世响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共5页
语文在于说话,在于体认精神,它是哲学精神、历史叙事与教育精神体系。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来历的神祇,科目之根本是语言提炼,讨论语文要有知识和道德上的底气,必须是对文化、知识、道德、智慧和教育的敬畏和膜拜。讨论语文是驱除无知... 语文在于说话,在于体认精神,它是哲学精神、历史叙事与教育精神体系。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来历的神祇,科目之根本是语言提炼,讨论语文要有知识和道德上的底气,必须是对文化、知识、道德、智慧和教育的敬畏和膜拜。讨论语文是驱除无知和自我教育,在知识和精神面前,人人是学生,语文中的人和事也不例外。教育中的浪漫情调和温情情调,是婴儿要月亮一般的天真,语文还得从传统的严酷磨砺中说话,方能有赤子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精神 传统文化 说话 无邪 猫头鹰 鲲鹏
原文传递
彰显母语特质 培养语文精神
13
作者 翟劲平 《语文月刊》 2008年第4期33-34,32,共3页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个民族的母语教学。语文教学应该彰显母语特质,焕发母语情怀,实现培养人性的教育追求。
关键词 母语教学 语文精神 培养 语文教学 教育
原文传递
构筑美丽的精神世界——浅谈语文教学的精神力量
14
作者 林艳美 《学苑教育》 2018年第14期38-39,40,共3页
e时代学生"精神荒漠化"灾难后孩子"精神危机化"。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时... e时代学生"精神荒漠化"灾难后孩子"精神危机化"。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时时刻刻都能享受到语文精神的熏陶。语文的精神力量构筑了学生美丽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危机化 人文内涵 人生观 语文精神
下载PDF
语文精神的追求者郭学萍
15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12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万物,皆以精神而立。语文,不可没有精神。语文之精神,需立足于民族文化之土壤,行走于古风词韵之中。夜深灯倦,何处箫声吹梦远?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远方,还有梦想,还有与现实同行的诗意。郭学萍是一个诗意的人,
关键词 语文精神 民族文化 诗意
原文传递
课堂上需要这样的语文“精神”
16
作者 朱凤侠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第8期27-28,共2页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换言之,凡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都应该是语文学习的内容。由此而延伸出来的语文精神更是值得琢磨,作为语文学习的精气神,这种精神应该是一种隐藏于语文之中的深度理解和深刻体验,是语文的内在核心价值意义,...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换言之,凡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都应该是语文学习的内容。由此而延伸出来的语文精神更是值得琢磨,作为语文学习的精气神,这种精神应该是一种隐藏于语文之中的深度理解和深刻体验,是语文的内在核心价值意义,更是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 精神 课堂 语文精神 价值意义 情感体验 精气神 学生
下载PDF
在语文精神的世界里释放自己
17
作者 韩建夫 《宁夏教育》 2007年第7期69-69,共1页
语文新课标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并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深厚、外延宽广的课程概念,它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能力,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 语文新课标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并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深厚、外延宽广的课程概念,它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能力,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即学生的涵养、道德素质、审美情趣、美好个性和思想意识。一般来说,是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就深远的意义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精神 世界 语文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 语文素养 课程概念 实践能力
原文传递
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还原”与“比较”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18
作者 夏峥嵘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孙绍振教授曾提出,作品解读应把文化哲学层面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和“比较”的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在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使用还原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体味词语的妙用呢?
关键词 还原法 语言教学 语文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 文化哲学 作品解读 引导学生 孙绍振
原文传递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19
作者 齐艳霓 《数码设计》 2017年第21期32-33,共2页
部编教材的重建让语文的核心素养落了地、生了根。“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不仅有语文教材,还有德育以及历史学科的教材。现在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的版本以及初中的版本分别有12种、8种。“部编... 部编教材的重建让语文的核心素养落了地、生了根。“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不仅有语文教材,还有德育以及历史学科的教材。现在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的版本以及初中的版本分别有12种、8种。“部编本”的教材希望在这种多种的教材并存的情况下,在起到示范作用的前提下,存进教材编写的质量的提升。这种“部编版”的新教材采用的是“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这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的教材的内容,对于学生在能力的提升以及选文的思想领悟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一本及时而有魅力的书——喜读《精神和言语共生——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20
作者 邹贤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3年第8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精神和言语共生-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书评 语文教学 高中 研究性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