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说新语》对《语林》《郭子》的取材与改编
1
作者 寸开 叶秀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志人小说,其成书过程反映了复杂的文献生成背景,《语林》《郭子》是主要选材来源。编撰者通过迻录原文、增润演绎、剪裁改编、增删兼用等方法完成了对两书的吸收。其中蕴含着编撰者的个人意志,赋予文本新...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志人小说,其成书过程反映了复杂的文献生成背景,《语林》《郭子》是主要选材来源。编撰者通过迻录原文、增润演绎、剪裁改编、增删兼用等方法完成了对两书的吸收。其中蕴含着编撰者的个人意志,赋予文本新的叙事活力,背后还反映了文艺思潮和时政局面的变迁。《世说》对暴力神怪等题材的排除体现了编撰者清晰的体例意识,即志人和志怪的分野。此外,《郭子》也有取材《语林》的情况,其加工方式有史传向志人小说过渡的特色,对《世说》有更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 语林 《郭子》 取材 改编
下载PDF
论裴启《语林》的人物塑造
2
作者 姜广振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裴启《语林》是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主的志人小说,而且是第一部志人小说。《语林》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细节描写、形貌描写均相当精彩。而尤其突出的是,《语林》通过散式文本结构对人物整体形象进行多维透视... 裴启《语林》是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主的志人小说,而且是第一部志人小说。《语林》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细节描写、形貌描写均相当精彩。而尤其突出的是,《语林》通过散式文本结构对人物整体形象进行多维透视。就细节描写而言,《语林》作者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即事见人,写出人物的传神性格,使人物情态毕现,栩栩如生。就形貌描写而言,《语林》一书的人物形貌描写具有“略其玄黄,取其俊逸”的特点。而且,《语林》一书的文本结构呈现出空间效果极强的“丛残小语”式的散式结构,同一人物在不同条目中,遥相呼应,将史传之“互见”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语林》这种散式文本结构塑造人物与戏剧有相似之处,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对白式和独白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启《语林 人物塑造 细节描写 形貌描写 散式文本结构
下载PDF
《何氏语林》成书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开明清"世说体"小说之先河。而其为何会在"世说体"小说中断三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横空出世呢?为什么在体例上又比模仿对象《世说新语》多出"言志""博识"两门;既是模仿《... 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开明清"世说体"小说之先河。而其为何会在"世说体"小说中断三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横空出世呢?为什么在体例上又比模仿对象《世说新语》多出"言志""博识"两门;既是模仿《世说新语》所著,又为什么书名不与《世说新语》相类似,而与已经失传许久的裴启《语林》重名。另外,其按语、小序有没有借鉴前人?上述问题正是本文要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氏语林 成书原因 语林》名称 《言志》 《博识》 小序
下载PDF
《何氏语林》嘉靖刻本三考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海英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明代何良俊(1506—1573)的《何氏语林》在“世说体”著作中影响仅次于《世说新语》。关于其刊刻及版本,学界普遍认为,《何氏语林》至少有三个嘉靖刻本:清森阁刻本,翻经堂刻本,文徵明序刻本。但笔者以为此说可商。
关键词 刻本 语林 嘉靖 《世说新 文徵明
下载PDF
也论《语林》之散佚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宪亮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93-96,共4页
《语林》在东晋曾经十分受欢迎,但是在被谢安指责描写不真实之后,此书就不再流行,至唐初便散佚了。学界一般认为它的散佚是谢安否定的结果。其实,谢安的批评只是使之不再盛行,并没有使其散佚。南朝宋时便有学者揭露谢安为泄私愤而否定... 《语林》在东晋曾经十分受欢迎,但是在被谢安指责描写不真实之后,此书就不再流行,至唐初便散佚了。学界一般认为它的散佚是谢安否定的结果。其实,谢安的批评只是使之不再盛行,并没有使其散佚。南朝宋时便有学者揭露谢安为泄私愤而否定《语林》的真相。当时的许多学术著作也引用《语林》的内容作为佐证,可以看出,南朝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是认可的。而导致它散佚的根本原因是《世说新语》的出现及流行,因为《世说新语》与《语林》的内容相似,而在艺术性、作者社会地位上又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林 散佚原因 谢安 《世说新
下载PDF
《杜诗详注》引《何氏语林》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海英 《杜甫研究学刊》 2008年第3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语林 杜诗 考论 标示
下载PDF
从《裴氏语林》的命运看东晋文学景象狭小的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书林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13,17,共5页
受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东晋的品评风气盛行,由对人物的品藻渗透到文艺的各个领域。就文学领域而言,文学品评从属、服务于门阀政治,文学并无自身独立性可言。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如何,不在论述之列,评论家关注的只是作者的门第及其相互... 受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东晋的品评风气盛行,由对人物的品藻渗透到文艺的各个领域。就文学领域而言,文学品评从属、服务于门阀政治,文学并无自身独立性可言。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如何,不在论述之列,评论家关注的只是作者的门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门第品评观念下,文学沦为门阀士族之间提高自我宗族声势,打击其他门阀家族的一种政治手段与策略。《世说新语》中《裴氏语林》因载王珣之文而骤兴,因谢安一语而忽废,就是一个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启 语林 《世说新 品评风气
下载PDF
论裴启《语林》一书亡佚的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广振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东晋裴启的志人小说《语林》一书久已亡佚。本文认为,《语林》一书亡佚的直接原因是当朝重臣谢安对它的抨击,而导致谢安不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此书对传统史家文化精神的背叛。另外,谢安与王珏旬之间的恶劣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裴启 语林 亡佚
下载PDF
何良俊及其《何氏语林》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强 《杭州学刊》 2016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明代是《世说新语》刊刻、续仿、评点和研究的兴盛期。《何氏语林》的出现,更是直接推动了晚明的“世说热”。作为吴中名士圈中的重要人物,何良俊为人颇有魏晋风度,而其思想旨趣,则以经世致用为职志,深具儒家淑世情怀。其所撰《何氏语林... 明代是《世说新语》刊刻、续仿、评点和研究的兴盛期。《何氏语林》的出现,更是直接推动了晚明的“世说热”。作为吴中名士圈中的重要人物,何良俊为人颇有魏晋风度,而其思想旨趣,则以经世致用为职志,深具儒家淑世情怀。其所撰《何氏语林》,作为明代最重要的“世说体”仿作,对《世说新语》体例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其后“世说体”仿作,无不规模其书,而其立足孔门圣教,祖述经史,匡时济世之大志,则鲜为人知。事实上,折中儒道,回归经史,恰是此书最为重要的思想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良俊 《何氏语林 “世说体”
下载PDF
东晋裴启《语林》亡佚年代献疑
10
作者 林宪亮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110,共4页
裴启《语林》在东晋士林中颇为流行,是当时名士的必读书目,然而遭到大名士谢安的抨击而受到社会的冷落,《隋书·经籍志》称此书在隋朝已经亡佚。不过,根据唐宋类书对《语林》的大量引用、唐代刘知几《史通》对《语林》的评论以及《... 裴启《语林》在东晋士林中颇为流行,是当时名士的必读书目,然而遭到大名士谢安的抨击而受到社会的冷落,《隋书·经籍志》称此书在隋朝已经亡佚。不过,根据唐宋类书对《语林》的大量引用、唐代刘知几《史通》对《语林》的评论以及《隋书·经籍志》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推测《语林》不是亡佚于隋朝,而是北宋中期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林 亡佚 年代 献疑
下载PDF
何氏语林
11
作者 刘冰 《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何氏语林三十卷(明)何良俊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何氏清森阁刻本何良俊(1506-1573),字符朗,号柘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时。一生凡七试科场,俱被黜。嘉靖中,以岁贡生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仕途失意,遂... 何氏语林三十卷(明)何良俊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何氏清森阁刻本何良俊(1506-1573),字符朗,号柘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时。一生凡七试科场,俱被黜。嘉靖中,以岁贡生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仕途失意,遂隐居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林 嘉靖 失意 著述 隐居
下载PDF
论刘义庆对《语林》之态度
12
作者 林宪亮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谢安指责《语林》描写不实,从而使之被废弃的故事,于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会从中吸取教训。本文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两则关于《语林》的故事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它的被废弃是同情的。《世...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谢安指责《语林》描写不实,从而使之被废弃的故事,于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会从中吸取教训。本文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两则关于《语林》的故事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它的被废弃是同情的。《世说新语》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并不是因为吸取了《语林》被废的教训,而是魏晋时期对小说的创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义庆 欣赏 同情 语林
下载PDF
《何氏语林》是否有套版本?
13
作者 胡海英 《船山学刊》 2012年第4期159-160,共2页
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是一部著名的"世说体"著作。后世对其版本认识存在不少误解,所谓的"套版本"说即是其中之一。"套版本"误说实际上是因混淆《何氏语林》与《世说新语》二书的明代版本所致,据现存... 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是一部著名的"世说体"著作。后世对其版本认识存在不少误解,所谓的"套版本"说即是其中之一。"套版本"误说实际上是因混淆《何氏语林》与《世说新语》二书的明代版本所致,据现存文献,此误会自清代以来即已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氏语林 套版本 《世说新》套印本
下载PDF
从裴启《语林》一书看魏晋名士任诞之风
14
作者 姜广振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3-75,共3页
受老庄理论的影响,魏晋士人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享受生活,这种生存方式在《语林》一书中表现为任情放诞,具体而言有三点,即诗化人生、纵酒以及率真任性。
关键词 语林 魏晋名士 任诞之风
下载PDF
从裴启《语林》看人物品藻的内涵演变
15
作者 姜广振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23-25,共3页
在《世说新语》成书之前,志人小说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东晋裴启的《语林》。此书堪称"魏晋风度"之生动图画。品题之风是裴启《语林》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语林》一书中可以看出人物品藻的内涵演变,东汉时品题标准注重"德行&... 在《世说新语》成书之前,志人小说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东晋裴启的《语林》。此书堪称"魏晋风度"之生动图画。品题之风是裴启《语林》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语林》一书中可以看出人物品藻的内涵演变,东汉时品题标准注重"德行",汉末魏初人物品藻标准注重"英雄"与"才能",魏正始以迄两晋时期品藻标准以审美为目的。以审美为目的的品藻标准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名士风度,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启 语林 品题之风:内涵演变
下载PDF
略论《论语》对裴启《语林》的影响
16
作者 姜广振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7,共3页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语林 影响
下载PDF
论裴启《语林》的叙事艺术
17
作者 姜广振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裴启《语林》一书的叙事艺术,明显体现出对文学性叙事的自觉认定。“野史杂传”则是从史传之实录精神到《语林》之“为赏心而作”这一过程中起过渡作用的重要环节。《语林》一书具有“时空模糊”之叙事构架,具体表现为对历史时间的消解... 裴启《语林》一书的叙事艺术,明显体现出对文学性叙事的自觉认定。“野史杂传”则是从史传之实录精神到《语林》之“为赏心而作”这一过程中起过渡作用的重要环节。《语林》一书具有“时空模糊”之叙事构架,具体表现为对历史时间的消解以及对社会背景的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启 语林 叙事艺术
下载PDF
《何氏语林》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丽 《天中学刊》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何氏语林》是明清"世说体"小说中影响比较大的作品,其地位仅次于《世说新语》,它对《世说新语补》的成书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世说体"小说在体例、内容上也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何氏语林 《世说新补》 明清“世说体”小说
下载PDF
《郭子》与《语林》、《世说新语》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玲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古志人小说,往往都把目光集中在《世说新语》上,故研究得可谓透彻,而忽视了其它。文学活动不是封闭的,文体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志人小说的成熟也不是一蹴而就。反映魏晋清谈风尚的志人小说,自《...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古志人小说,往往都把目光集中在《世说新语》上,故研究得可谓透彻,而忽视了其它。文学活动不是封闭的,文体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志人小说的成熟也不是一蹴而就。反映魏晋清谈风尚的志人小说,自《语林》发轫,《郭子》则继之,而《世说新语》则是集大成者。《郭子》在志人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子》 语林 《世说新 关系
下载PDF
浅析《何氏语林》的现实关怀和批判
20
作者 焦晓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06-108,122,共4页
《何氏语林》是何良俊撰写,成书于嘉靖三十年的一部"世说体"小说。从《何氏语林》成书的舆论环境及其对当时士风、政治黑暗和仕途险恶的揭露、对当时社会上"惧内与妒妇"现象的关注来分析其现实关怀和批判。
关键词 《何氏语林 舆论环境 现实批判 妒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