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机制
1
作者 张静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9-103,108,共6页
"渐"上古用作名词专指水名,后在引申义素基础上从动词虚化为副词"逐渐",其句法位置也由单一充当主谓句的谓语向连动句第一个动词转化,东汉至魏晋又向简单状中结构发展,至宋"渐"语法化历程完成,完全具备... "渐"上古用作名词专指水名,后在引申义素基础上从动词虚化为副词"逐渐",其句法位置也由单一充当主谓句的谓语向连动句第一个动词转化,东汉至魏晋又向简单状中结构发展,至宋"渐"语法化历程完成,完全具备副词意义。"渐渐"为"渐"之衍生和强调形式,为"渐"异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历程 句法机制 字形替代
下载PDF
敬辞“请”的语法化历程、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松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4-67,共4页
敬辞"请1"和"请2"均从西周晚期由行为动词"请q"虚化为修饰句子的语气副词,在《左传》时代正式确立。中古时期二者并行但"请2"渐趋衰减,自元代以后"请2"退化为粘着语素。"请1&qu... 敬辞"请1"和"请2"均从西周晚期由行为动词"请q"虚化为修饰句子的语气副词,在《左传》时代正式确立。中古时期二者并行但"请2"渐趋衰减,自元代以后"请2"退化为粘着语素。"请1"却从上古一直沿用到当代,并逐渐由"恭敬义"泛化出"礼貌义",有了话语标记功能。"请1"、"请2"经历的语法化并不十分典型,"请1"在句法位置和语音特征上至今与源词"请q"很相近。敬辞"请"语法化的成因主要是认知上的隐喻投射、语用上的高频仪式化引发和推动词义的主观化、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辞“请” 语法化历程 语气副词 特点和成因
下载PDF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商兑 被引量:3
3
作者 洪波 曹小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6,共10页
本文主要分四节,第一节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简称《历程》)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焦点表达与上古汉语代词宾语前置问题、有界与无界问题:第二节分析了《历程》在汉语史史实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动补结构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问... 本文主要分四节,第一节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简称《历程》)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焦点表达与上古汉语代词宾语前置问题、有界与无界问题:第二节分析了《历程》在汉语史史实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动补结构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问题、动补结构的发展问题、动补结构的影响问题;第三节指出了《历程》在材料处理和材料分析方面的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文献的版本和年代问题、具体材料的误引误用问题。最后一节是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历程 商兑 理论问题 史实问题 材料问题
下载PDF
一部解释型的汉语史——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的解读
4
作者 黄珊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6-48,共3页
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提炼出这部著作的语言学理论和具体的方法论,并结合汉语研究的实际,探讨如何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运用于汉语研究的实践。
关键词 《汉语语法历程 语言学理论 方法论 运用
下载PDF
“的”的语法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的"的语法化历程与语法化机制这两大问题:文章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的"的演变过程,指出结构助词"的"是由最初的指示代词"底"演变而来,其后又经历了从名词转化到虚化了...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的"的语法化历程与语法化机制这两大问题:文章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的"的演变过程,指出结构助词"的"是由最初的指示代词"底"演变而来,其后又经历了从名词转化到虚化了的助词再转化到更加虚化了的语气词这个表义作用逐渐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在分析研究"的"语法化历程后再着重分析总结出助词"的"的生成语法化诱因和机制,从而对其共时现象进行历时分析,指出它经过句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变化,语音的变化等一系列过程,这些都是导致它的名词性表义作用逐渐虚化到只表语法功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语法化历程 语法机制 位置变 语音变 词义变
下载PDF
河南安阳方言的助词“动”
6
作者 李鲜鲜 王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9-94,共6页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其中的表时助词“动”用法独特,从句法位置看,“动”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名词之后,还可以与“唠”共现加强虚拟意义;从表时能力看,“动”句可体现先时、同时、后时的时间关系;从语法化角度看,“动”经历了作动...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其中的表时助词“动”用法独特,从句法位置看,“动”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名词之后,还可以与“唠”共现加强虚拟意义;从表时能力看,“动”句可体现先时、同时、后时的时间关系;从语法化角度看,“动”经历了作动词、作可能补语、表时点义、表假设义、作话题标记的历程;从语法化动因机制看,其语法化与句法位置、使用频率、隐喻、重新分析和类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方言 表时助词“动” 句法功能 语法化历程 动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