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语动词“взять”的语法化构式及其语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凤才 兰浩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年第1期59-69,共11页
现代俄语标准语语法体系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但并非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系统。本文以俄语动词"взять"为例,依据《大俄汉词典》对该词的释义及俄语国家语料库(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 现代俄语标准语语法体系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但并非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系统。本文以俄语动词"взять"为例,依据《大俄汉词典》对该词的释义及俄语国家语料库(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中有关该动词的具体用例,分析动词"взять"的相关义项、语法化过程及语法化构式类型,探寻该词语法化构式的语用意义。研究表明,动词"взять"的语法化过程尚未完成,其词汇本义与语法功能仍处于共通共存过程中。通过对俄语动词"взять"语法化进程的探索,希望能为发现和研究其他词汇的语法化现象和规律提供思路,为俄汉语学习者提高语言素养、交际能力和俄汉语互译水平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взять” 语料库 过渡现象 语法化构式 语用意义
下载PDF
过渡理论视域下俄语动词“идти”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语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许凤才 刘雪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俄语动词“идти”为例,基于《大俄汉词典》对“идти”的释义,结合Бабайцева的过渡理论深入分析该动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关注其语法化路径及其语用效果,揭示俄语动词在...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俄语动词“идти”为例,基于《大俄汉词典》对“идти”的释义,结合Бабайцева的过渡理论深入分析该动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关注其语法化路径及其语用效果,揭示俄语动词在语义演变、语法化形成路径、语法化构式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普遍规律,为俄语词汇语法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同时为俄语教学、翻译及词典编纂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идти” 过渡理论 语义演变 语法化构式 语用效果
下载PDF
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 被引量:62
3
作者 彭睿 《汉语学报》 2007年第3期31-43,共13页
本文通过对汉语"非结构性排列>双音节虚词"这一历时演变过程的考察来探讨构式语法化问题。构式语法化在本文被定义为一种重新分析的过程,可能诱发其内部成员(包括核心动词)之间的融合、合并和语法化等。非结构虚词是在新... 本文通过对汉语"非结构性排列>双音节虚词"这一历时演变过程的考察来探讨构式语法化问题。构式语法化在本文被定义为一种重新分析的过程,可能诱发其内部成员(包括核心动词)之间的融合、合并和语法化等。非结构虚词是在新构式的句法压力下产生的,是构式语法化的附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非结 边缘效应 核心转移 单核
下载PDF
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8
4
作者 曹秀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0,共13页
话语标记"我/你V"在现代汉语中成系列地并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讨论以个案研究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化问题上。本文在考察"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共时层面功能对立和对立中和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从... 话语标记"我/你V"在现代汉语中成系列地并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讨论以个案研究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化问题上。本文在考察"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共时层面功能对立和对立中和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从构式语法化的角度探讨汉语"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制约机制,提出主谓结构是话语标记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一定跨语言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我/你V 语法 隐显置换 去范畴 语法
下载PDF
流行语的构式化分析
5
作者 袁春波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48-51,共4页
构式化是研究构式的形成与变化的新路径。构式化是"形式新—意义新"(组合)符号的创造,主要包括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流行语的形成和变化是一种构式化,通过对流行语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的能产性、图示化程度和语义合成... 构式化是研究构式的形成与变化的新路径。构式化是"形式新—意义新"(组合)符号的创造,主要包括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流行语的形成和变化是一种构式化,通过对流行语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的能产性、图示化程度和语义合成性的特征分析,可以呈现出流行语的构式化过程,继而可以作为实例来说明构式化的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 语法 词汇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你这(个)NP”构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清国 高倩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4,共11页
"你这(个)NP"作为标记性构式,语用功能倾向于表负向评价,评价功能的获得在于该构式形成两层套叠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在短语层面,"你这(个)NP"构成同位短语,用"这(个)NP"明示"你"... "你这(个)NP"作为标记性构式,语用功能倾向于表负向评价,评价功能的获得在于该构式形成两层套叠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在短语层面,"你这(个)NP"构成同位短语,用"这(个)NP"明示"你"的身份、性别、职业、属性等,构成"参照体—目标"构式,直接表示评价;在语篇层面,"你这(个)NP"作为话题结构,与其后的命题或从句组成更大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共同实现主观评价功能。"你这个NP"有多个变体,形式尚未完全固化,仍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语法化的认知理据是语境吸收和交互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这(个)NP” 负向评价 “参照体-目标” 语法
下载PDF
词汇化语法化的标准及其理据——以“一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盛新华 魏春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120,共6页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义迁移、高频率运用是"一样"词汇语法化的语用理据。雷冬平则讨论了表达"极度"意义的构式"最/再+X+不过"的形成过程,认为源式"N1最/再+A+(也)+A+不过N2"通过成分移位、成分删除以及宾语话题化等推导形成,构式语义在三段式的推论中获得并进一步抽象为"极其"义。朱军从宏观上讨论了构式"独立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形式上主要经历固定化或格式化,在意义上经历虚化、主观化或喻化,在功能上经历篇章化、范畴化,并认为特定构式"独立性"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数种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法标准 语用理据 “一样” “最/再+X+不过” 语法 逻辑推理 独立性 过程
下载PDF
从“相对”看间接语言接触导致的语法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6-169,共4页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发现该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从短语到动...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发现该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从短语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受到间接语言接触和语频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动词发展到形容词,并且形成向介词、副词和话语连接语多路径虚化的多向语法化和构式语法化发展的复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 语法 间接语言接触 词汇 语法
下载PDF
构式化: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43
9
作者 文旭 杨旭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1-741,872,共11页
构式化作为构式历时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对构式形式和意义的产生与演化同等关注,已成为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热点,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纵观国内外研究,尚未对历时构式语法的研究路径做出系统的阐释。本文在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 构式化作为构式历时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对构式形式和意义的产生与演化同等关注,已成为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热点,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纵观国内外研究,尚未对历时构式语法的研究路径做出系统的阐释。本文在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路径——构式化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构式化建构了基于使用的构式演化模式和历时构式语法体系,为汉语韵律学和类型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 语法 历时语法
原文传递
试论汉语“为”字被动式的构式语法化 被引量:18
10
作者 龙国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5,95,共7页
文章从构式语法化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汉语"为"字被动式的构式语法化。文章认为,"为"字被动式的语法化不属于"为"字发生词汇语法化过程,而是属于构式的语法化过程。"为"表被动是其所在构式发... 文章从构式语法化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汉语"为"字被动式的构式语法化。文章认为,"为"字被动式的语法化不属于"为"字发生词汇语法化过程,而是属于构式的语法化过程。"为"表被动是其所在构式发生语法化的附带产物(by-Product)。"为"字被动式的语法化路径有两条:表"成为"义的述宾句>被动句;表"成为"义的述宾句>判断句>被动句。文章将构式语法化纳入汉语历时语法化研究,是对语法化理论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字被动 语法 语法 语法
原文传递
“则已”的词汇化和构式语法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红妮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共8页
"则"和"已"在先秦有四种不同的组合,助词"则已"只有在组合"则(连)+已(动)"的基础上,并且只有在构式"[-A]+[则(连)]+[已(动)];[A],……"中才能成词和语法化。它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在先... "则"和"已"在先秦有四种不同的组合,助词"则已"只有在组合"则(连)+已(动)"的基础上,并且只有在构式"[-A]+[则(连)]+[已(动)];[A],……"中才能成词和语法化。它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在先秦几乎同步既已完成,历经历时发展,助词用法一直延用至今。"则已"的成词和语法化是一种构式语法化。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特定构式的语法化;"则"和"已"的去范畴化;语言使用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另外还涉及到韵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则已” 非句法结的词汇 语法 去范畴 主观 韵律
原文传递
构式语法化:试论汉语动趋结构的语法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龍國富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55-68,共14页
本文利用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构式语法化(construction grammaticalization)有关理论对汉语史中"一般动词+趋向动词"的结构式(简称"动趋结构")语法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汉语史中,动趋结构语法化并非... 本文利用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构式语法化(construction grammaticalization)有关理论对汉语史中"一般动词+趋向动词"的结构式(简称"动趋结构")语法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汉语史中,动趋结构语法化并非一般动词和趋向动词当中之一的语法化,也非一般动词和趋向动词加合起来的语法化,而是动趋结构的语法化,即动趋结构被得到认可(license)。动趋结构的语法化是结构式语法化和框架(frame)情景(scene)共同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趋结 语法 语法 历史句法
原文传递
从“形+数量”到“数量+形”——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永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9-513,575,共15页
本文探讨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注意到:1)上古、中古汉语只有(A)"形+数量"没有(B)"数量+形";B式初见于唐诗,大多还可以看作连谓结构,同时已发展为典型的空间量构式;宋元明清时期B式进一步发展,A式逐渐萎缩。2)... 本文探讨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注意到:1)上古、中古汉语只有(A)"形+数量"没有(B)"数量+形";B式初见于唐诗,大多还可以看作连谓结构,同时已发展为典型的空间量构式;宋元明清时期B式进一步发展,A式逐渐萎缩。2)典型的B式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是通过重新分析从唐诗中糅合的连谓结构语法化而来。3)B式能够语法化并最终趋于取代A式,与相关构式(数量名结构、平比句)历史演变的类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数量”“数量+形”空间量 语法
原文传递
近代汉语抽象方式义“V_(1)着V_(2)”结构的形成发展及句法语义动因
14
作者 徐毅发 王平夷 《语言学论丛》 2023年第2期70-82,共13页
汉语有一类“V_(1)着V_(2)”结构,其中“V_(1)着”表示V_(2)的抽象方式,如“偷着看、轮着喝酒、将就着吃”等,目前对这类格式的历史发展过程缺乏大规模的语料考察研究。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36种文献中“V_(1)着(O)V_(2)”结构的穷尽性考... 汉语有一类“V_(1)着V_(2)”结构,其中“V_(1)着”表示V_(2)的抽象方式,如“偷着看、轮着喝酒、将就着吃”等,目前对这类格式的历史发展过程缺乏大规模的语料考察研究。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36种文献中“V_(1)着(O)V_(2)”结构的穷尽性考察,发现表抽象方式义的“V_(1)着(O)V_(2)”结构大约在元代产生,到清代发展成熟,表现为该结构的出现频次增加,可进入V,位置的动词更加丰富。这类结构形成发展的语义动因是“V_(1)着(O)V_(2)”结构中“V_(1)着(O)”从表示伴随动作发展出表示方式的语义类型,句法动因是随着V,不带宾语的“V_(1)着V_(2)”结构比例上升,促使整个结构凝固为表示方式义的图式性构式。该结构的形成发展丰富了汉语编码陈述性方式范畴的语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1)着(O)V_(2)” 连动结 抽象方 语义演变 语法
原文传递
“N_(一价认知)+是”凝固型构式语用现象及其来源探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5,共11页
通过光杆形式的"问题、关键、重点、前提、条件"等名词与"是"组合时发生的组块化现象分析,发现这些组块在当代汉语中正在演变成一个凝固型构式,并在语篇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这类凝固型构式的形成与这些名词的... 通过光杆形式的"问题、关键、重点、前提、条件"等名词与"是"组合时发生的组块化现象分析,发现这些组块在当代汉语中正在演变成一个凝固型构式,并在语篇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这类凝固型构式的形成与这些名词的特性有关,它们应被看作一价认知名词。并且这种"一价认知名词+是"的构式化也是一种非结构构式语法化的过程,主要受到句法环境、语言类推、语用推理及主观化等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认知名词 凝固型 语法 非结
原文传递
从“近将来”到“否定”——开封、成都话中的特殊否定构式
16
作者 李双剑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28-243,384-385,共17页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 开封话中有两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开2……哩'和'快2……啦',而成都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子否定形式,即'要成2……(的/哦)'。这三个构式在韵律、句法环境、语义表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现。这三个构式的句子否定功能都是从'近将来'形式到'否定'形式的构式语法化的结果,只是它们的构式语法化的程度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否定 “要” “快” 反问 近将来 语法
原文传递
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 被引量:61
17
作者 江蓝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3-493,共11页
本文以现代汉语方言中重叠式正反问句和北京话由省缩而来的三字格"爱怎怎"、"爱谁谁"、四字格"爱吃不吃"等短语为例,说明语言经济原则驱动下的省略和紧缩是汉语构式语法化的一种推力和机制。这种带有普... 本文以现代汉语方言中重叠式正反问句和北京话由省缩而来的三字格"爱怎怎"、"爱谁谁"、四字格"爱吃不吃"等短语为例,说明语言经济原则驱动下的省略和紧缩是汉语构式语法化的一种推力和机制。这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句法创新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汉语语法史上反复问句"VP不VP"句式的历史发展过程。也能对先秦已见的"VP不"问句和晚唐五代盛用的"VP也无"句式的产生做出恰当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谓双小句 省缩 句法创新 语法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表示起始义的趋向补语“起来”和“起……来”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文辉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3-477,共15页
本文运用语法词、词位与词位变体、不连续成分和语法化研究的理论,详细分析了现代汉语中表达起始义的趋向补语"起来"和"起……来",在范继淹(1963)的"并立扩展"之外,找到了另外一些有力证据证明它们是两... 本文运用语法词、词位与词位变体、不连续成分和语法化研究的理论,详细分析了现代汉语中表达起始义的趋向补语"起来"和"起……来",在范继淹(1963)的"并立扩展"之外,找到了另外一些有力证据证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成分。因此,将"起……来"看作是宾语插入"起来"形成的,或认为"起……来"是"起来"的变体,都缺乏充分的证据与合理的论证。由与之结合的V的范围、与时体成分的共现规律、结构整体的意义等方面的差别可证明"V及物起来"和"V及物起O来"是两个不同的构式。通过对近代汉语的相关现象的考察发现,两个构式之间并无发生学的承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来”“起……来”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