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极度构式“最/再+X+不过”的构成及语法化研究 |
雷冬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1
|
|
2
|
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 |
张谊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3
|
语言的形式与理据:语法化研究与外语教学 |
薛芬
|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2008 |
2
|
|
4
|
语法化研究与英语教学 |
杨成虎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2
|
|
5
|
语言的形式与理据:语法化研究与外语教学 |
薛芬
|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2011 |
0 |
|
6
|
国外语法化研究的新进展——《语法化》评介 |
李丛禾
|
《外语与翻译》
|
2006 |
0 |
|
7
|
历时和共时在汉语法化研究中的结合 |
陈静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
储泽祥
谢晓明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7
|
|
9
|
我国英语语法化研究综述 |
向明友
穆志刚
|
《中国外语》
CSSCI
|
2010 |
7
|
|
10
|
拉祜语语法化研究 |
张雨江
|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1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 |
杨永林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2
|
一种新的语法化研究范式的展示——《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演变:语义重新分析研究》介评 |
张秀松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3
|
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述评 |
麻彩霞
|
《汉字文化》
|
2009 |
3
|
|
14
|
《语法化研究的新动向》介绍 |
Andrew D.M.Smith
Graeme Trousdale
Richard Wahereit
王银霞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5
|
文献考证、比较研究与汉语方言语法史——评郑伟著《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
盛益民
|
《语言学论丛》
|
2022 |
0 |
|
16
|
读《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
刘宁生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3
|
|
17
|
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 |
刘利红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1
|
|
18
|
《去语法化》评介 |
杨坤
文旭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9
|
《语法化》简介 |
文旭
|
《当代语言学》
CSSCI
|
1998 |
35
|
|
20
|
《语法化新探》述评 |
I.Wischer
G.Diewald
王银霞
杨成虎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