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度构式“最/再+X+不过”的构成及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雷冬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120,共4页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义迁移、高频率运用是"一样"词汇语法化的语用理据。雷冬平则讨论了表达"极度"意义的构式"最/再+X+不过"的形成过程,认为源式"N1最/再+A+(也)+A+不过N2"通过成分移位、成分删除以及宾语话题化等推导形成,构式语义在三段式的推论中获得并进一步抽象为"极其"义。朱军从宏观上讨论了构式"独立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形式上主要经历固定化或格式化,在意义上经历虚化、主观化或喻化,在功能上经历篇章化、范畴化,并认为特定构式"独立性"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数种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构式 现代汉语 程度副词 引言
下载PDF
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谊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理论 语法化研究 现代汉语 中国语言学 语言现象 合法性问题 语言学研究 认识程度
下载PDF
语言的形式与理据:语法化研究与外语教学 被引量:2
3
作者 薛芬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年第12期35-38,共4页
语法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查语言形式与结构的历时演化采源和共时表现理据,揭示了语言形式与认知、语用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因而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介绍语法化的研... 语法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查语言形式与结构的历时演化采源和共时表现理据,揭示了语言形式与认知、语用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因而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介绍语法化的研究内容着手,探寻语言形式与结构的认知语用来由,对语法化与外语教学的接口进行尝试性的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认知 语用 理据 外语教学
下载PDF
语法化研究与英语教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成虎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5-68,共4页
语法化已把语言的研究深入到了人类认知的领域。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英语教学 语言结构 介词搭配 词义引申 句法结构
下载PDF
语言的形式与理据:语法化研究与外语教学
5
作者 薛芬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1年第2期14-17,共4页
语法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察语言形式与结构的历时演化来源和共时表现理据,揭示语言形式与认知、语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规律,因而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介绍语法化的研究... 语法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察语言形式与结构的历时演化来源和共时表现理据,揭示语言形式与认知、语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规律,因而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介绍语法化的研究内容着手,探寻语言形式与结构的认知语用来由,对语法化与外语教学的接口进行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认知 语用 理据 外语教学
下载PDF
国外语法化研究的新进展——《语法化》评介
6
作者 李丛禾 《外语与翻译》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1.引言 “语法化”是指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的过程或现象,它包括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项或构式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我国早... 1.引言 “语法化”是指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的过程或现象,它包括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项或构式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我国早在13世纪的宋代就已有文献记载了虚实之说。国外的语法化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A.Meillet被视为现代语法化研究的先驱,他是现代较早关注并首先使用“语法化”一词的学者(1912)。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历史语言学的再度兴起,语言类型学的蓬勃发展以及篇章语言学的兴盛。语法化研究又重新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最近十年来,国外的语法化研究更是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陆续出版了数十种专著和论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国外 历史比较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语法成分 评介 历史语言学 篇章语言学
下载PDF
历时和共时在汉语法化研究中的结合
7
作者 陈静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94-195,共2页
一、语法化和汉语语法化研究"语法化"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特定的语言现象,即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形成的过程。典型的情形是,一个词汇项或结构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获得了某种语法功能,或者一个语法化了的成分继续... 一、语法化和汉语语法化研究"语法化"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特定的语言现象,即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形成的过程。典型的情形是,一个词汇项或结构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获得了某种语法功能,或者一个语法化了的成分继续产生出新的语法功能。语法化的另一个含义指的是对上述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侧重研究语法范畴、语法成分的来源和演变,描写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和形成的,以及解释这些语法范畴、语法成分为什么以那种方式被构造起来。(吴福详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语法范畴 语法成分 语法功能 共时现象 共时系统 历时研究 历时演变 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
下载PDF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7
8
作者 储泽祥 谢晓明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3,共9页
本文主要以"得"的语法化过程为例,说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1)与语法化定义有关的问题,语法化应是与某个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相联系的、相对稳定的表述形式的历时形成过程;(2)语法化研究应继承形式与... 本文主要以"得"的语法化过程为例,说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1)与语法化定义有关的问题,语法化应是与某个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相联系的、相对稳定的表述形式的历时形成过程;(2)语法化研究应继承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传统做法,应重视句法环境和语用条件对语法化的作用;(3)语义俯瞰与虚词的涵盖义,实词虚化的过程,就是细节义损失的过程;(4)语法化与配价,与语法化过程相伴随的是配价能力的减弱;(5)语法化与方言,方言及方言本身的语法化现象,对共同语的语法化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法化研究 语义俯瞰 细节 涵盖 配价 形式 意义
原文传递
我国英语语法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向明友 穆志刚 《中国外语》 CSSCI 2010年第1期47-52,110,共7页
语法化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语法教学有着更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从西方语法化理论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英语语法化研究和英汉语语法化对比研究三个方面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英语界语法化研究的... 语法化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语法教学有着更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从西方语法化理论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英语语法化研究和英汉语语法化对比研究三个方面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英语界语法化研究的成果加以梳理,以期为当前英语语法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英语语法化研究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拉祜语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雨江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40,共9页
语法化使拉祜语产生新的语法成分。本文就拉祜语语法化及其机制说明拉祜语语法化的特点。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拉祜语 语法成分
原文传递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永林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9,218,共9页
过去的30年里,语言变化问题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中得到了充分研究。与此同时,语法化理论研究也面临着来自学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批评和挑战。在这场论争之中,甚至听到了"语法化是否存在"这样的质疑之声。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 过去的30年里,语言变化问题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中得到了充分研究。与此同时,语法化理论研究也面临着来自学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批评和挑战。在这场论争之中,甚至听到了"语法化是否存在"这样的质疑之声。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入手,试图通过社会、语言、说话人三者关系的重新确认,为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考察语言的共时变化,为正确理解语法化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提供另一种思路。为此,我们从语法化创始人Meillet的语言哲学思想入手,基于"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的论断,注重社会文化与语言使用者对于语言变化的作用与影响。针对语法化研究缺乏句法共时分析的问题,我们从现有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抽象出共时句法变化现象("be+like"和"asfaras"),加以分析和讨论。同时,"镜像对比投射模式"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单向性假设"的理论问题。本文还采用多维的视角,讨论了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理论构建 共时变 社会语言学视野 年龄 性别因素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语法化研究范式的展示——《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演变:语义重新分析研究》介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秀松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6,共7页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语言演变 语义学 意义 范式 Other 教授 语用学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麻彩霞 《汉字文化》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马氏文通》(1898)中称介词为“介字”,马建忠在卷一“正名”“界说七”中说“凡虚字以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联实字相关之义”是指除去主宾两项外,其余实字要靠介字联结、介绍才能相搭配,表示相关的意义。《马氏文... 《马氏文通》(1898)中称介词为“介字”,马建忠在卷一“正名”“界说七”中说“凡虚字以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联实字相关之义”是指除去主宾两项外,其余实字要靠介字联结、介绍才能相搭配,表示相关的意义。《马氏文通》中所列的古汉语介词不多,只有“之、於、以、与、为、由、用、微、自”等几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介词 语法化研究 《马氏文通》 述评 “正名” 实字 马建忠 介字
原文传递
《语法化研究的新动向》介绍
14
作者 Andrew D.M.Smith Graeme Trousdale +1 位作者 Richard Wahereit 王银霞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0-303,共4页
《语法化研究的新动向》(New Directions in Grammaticalization Research)是John Benjamins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论文集,主编为Andrew D.M.Smith、Graeme Trousdale和Richard Waltereit。全书共五个部分,收录了12篇文章。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SMITH 出版社 论文集
原文传递
文献考证、比较研究与汉语方言语法史——评郑伟著《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15
作者 盛益民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本文为郑伟所著《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一书的书评。文章就书中提到的文献考证和比较研究这两种方法在汉语方言语法史研究中的作用和效度问题做了讨论。同时,文章也提出了汉语方言语法史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文献考证 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语法
原文传递
读《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宁生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6期57-59,共3页
读《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刘宁生一若干年前,国内语法研究多受结构主义影响。近年来的一大变化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如“形式语法”、“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出现,并各有其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 读《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刘宁生一若干年前,国内语法研究多受结构主义影响。近年来的一大变化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如“形式语法”、“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出现,并各有其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 认知研究 古汉语研究 语法化研究 形式语法 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范畴 功能语言学 语法形式
下载PDF
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利红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50-152,共3页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语法化研究实现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合,阐明了词法、句法和章法的相互关系。语法化形成的原因、动力及速度的差异,词汇形素与语法形素的实质区别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法化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于介...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语法化研究实现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合,阐明了词法、句法和章法的相互关系。语法化形成的原因、动力及速度的差异,词汇形素与语法形素的实质区别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法化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于介词搭配,词义引申,时、体系统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语法化研究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去语法化》评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坤 文旭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9-473,共5页
单向性是语法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也是语法化研究中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作为单向性反例的"去语法化"(degrammaticalization)的研究却一直受冷落,甚至连这一概念的提出者Lehmann本人也否认该现象的存在(Lehmann1982/1995)。
关键词 语法理论 评介 语法化研究 单向性 话题
原文传递
《语法化》简介 被引量:35
19
作者 文旭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8年第3期47-48,共2页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在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称为“实词虚化”,这个概念最早是中国人于13世纪提出来的,西方学者也承认这一观点。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就说:“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不过,...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在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称为“实词虚化”,这个概念最早是中国人于13世纪提出来的,西方学者也承认这一观点。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就说:“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不过,最先使用“语法化”这一术语的却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语义演变 语用推理 语法功能 语法化研究 语法标记 再分析 语言演变 用具体例子说明 中国传统语言学
原文传递
《语法化新探》述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I.Wischer G.Diewald +1 位作者 王银霞 杨成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 收录文章 述评 出版公司 语言类型学 系列丛书 焦点问题 NE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