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以/将”的语义演变看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
被引量:
3
1
作者
龍國富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36-47,共12页
文章从考察汉语史中"以"、"将"的语义演变过程入手,讨论了早期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以"、"将"的语义演变显示,"以"字处置式和"将"字处置式存在不同的语义演变过程。&qu...
文章从考察汉语史中"以"、"将"的语义演变过程入手,讨论了早期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以"、"将"的语义演变显示,"以"字处置式和"将"字处置式存在不同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字是单行式的,在一个句法环境中发展,从动词到工具介词再到广义处置标记;"将"字是平行式的,在两个句法环境中发展,一条路径是从动词演变到广义处置标记,另一条路径是从动词演变到狭义处置标记。早期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是一条多元性的复杂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和“将”
处置式
语义演变
语法化链
原文传递
体标记“着”语法化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
4
2
作者
彭睿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49,共14页
体标记“着”的语法化过程曾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因为把观察重点放在形态句法特征的变化上,所以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着”的语法化条件和阶段等)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着”的语法化的临界性特征既有形态句法方面的,也包括语义语...
体标记“着”的语法化过程曾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因为把观察重点放在形态句法特征的变化上,所以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着”的语法化条件和阶段等)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着”的语法化的临界性特征既有形态句法方面的,也包括语义语用方面的,这一演变最终是由语用推理来推动的——这是既有研究所未能指出的。持续体标记“着”来源于动词“着”,也是进行体“着”的直接源头,三者构成了一个复合语法化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形态句法条件
语义语用条件
语法化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
被引量:
127
3
作者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58,共16页
(一)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发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二)从汉语观察到的"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一演变模式体现的是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一种演变...
(一)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发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二)从汉语观察到的"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一演变模式体现的是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一种演变类型。与之对立的另一种演变类型是"伴随介词>工具介词>方式介词",这种演变模式广泛见于SVO型语言。分析表明,导致伴随介词在SVO型语言里具有上述两种不同演变模式的因素是句法条件。(三)"伴随介词>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工具介词>方式介词"这两种演变模式的认知动因也不相同。前者由转喻操作而诱发,后者为隐喻操作所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介词
SVO型语言
语法
演变
语法化链
并列连词
汉语
原文传递
源义、语用推理与语境的交互效应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家隽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目前,在缺乏能够深层解释话语标记多重功能及其成因的理论体系的情形下,如果尝试转换研究视角,审视制约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的具体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方式、过程与后果,可能会提供一个关于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系统性研究的新思路。在制约话...
目前,在缺乏能够深层解释话语标记多重功能及其成因的理论体系的情形下,如果尝试转换研究视角,审视制约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的具体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方式、过程与后果,可能会提供一个关于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系统性研究的新思路。在制约话语标记形成的具体因素中,源义是话语标记目标功能的情态语义基础,而语境制约下的语用推理原则是主要机制,这些因素体现交互效应。形容词"对"与"了"的句法组合所经历的"肯定→记得→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很好地反映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悟标记
话语标记
语法化链
语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语平遥方言中的“见”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绣棠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4-47,共4页
“见”在平遥方言中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常用词,可用作谓语、补语和补语标记,其中补语标记用法在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中并不常见。“见”的不同用法正是其历时的语法化演变在共时层面的投射,并组成了单一的语法化链。
关键词
平遥方言
“见”
语法
化
语法化链
共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
被引量:
34
6
作者
彭睿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24,共13页
语法化链涵盖了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二者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因此共时维度是研究历时维度的重要依据。《朱子语类》中趋向动词"过"和动态助词"过1"和"过2"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反映了三者的历时渊源关系及其...
语法化链涵盖了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二者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因此共时维度是研究历时维度的重要依据。《朱子语类》中趋向动词"过"和动态助词"过1"和"过2"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反映了三者的历时渊源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也证实了这种假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链
临界环境
复合事件句
原文传递
从共时和历时角度看“一口”
7
作者
徐晓羽
《对外汉语研究》
201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本文尝试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描写和解释并重的原则,首先研究现代汉语中的“一口”,归纳为“一口”在名词前及“一口”在动词前后两大类,并根据“口”的量词性强弱提出了两个连续统。同时,本文对“一口”的历史演变进行了...
本文尝试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描写和解释并重的原则,首先研究现代汉语中的“一口”,归纳为“一口”在名词前及“一口”在动词前后两大类,并根据“口”的量词性强弱提出了两个连续统。同时,本文对“一口”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整理,发现其在历时上的演变轨迹是比较清晰的,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其“语法化链”是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涉及句法位置改变、词义的去范畴化和人类主观认知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统
词汇
化
语法
化
语法化链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以/将”的语义演变看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
被引量:
3
1
作者
龍國富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36-47,共12页
文摘
文章从考察汉语史中"以"、"将"的语义演变过程入手,讨论了早期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以"、"将"的语义演变显示,"以"字处置式和"将"字处置式存在不同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字是单行式的,在一个句法环境中发展,从动词到工具介词再到广义处置标记;"将"字是平行式的,在两个句法环境中发展,一条路径是从动词演变到广义处置标记,另一条路径是从动词演变到狭义处置标记。早期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是一条多元性的复杂链条。
关键词
“以”和“将”
处置式
语义演变
语法化链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体标记“着”语法化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
4
2
作者
彭睿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49,共14页
文摘
体标记“着”的语法化过程曾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因为把观察重点放在形态句法特征的变化上,所以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着”的语法化条件和阶段等)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着”的语法化的临界性特征既有形态句法方面的,也包括语义语用方面的,这一演变最终是由语用推理来推动的——这是既有研究所未能指出的。持续体标记“着”来源于动词“着”,也是进行体“着”的直接源头,三者构成了一个复合语法化链。
关键词
语用推理
形态句法条件
语义语用条件
语法化链
Keywords
pragmatic inference
morphosyntactic condition
semantic-pragmatic condition
grammaticalization chai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
被引量:
127
3
作者
吴福祥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58,共16页
文摘
(一)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发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二)从汉语观察到的"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一演变模式体现的是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一种演变类型。与之对立的另一种演变类型是"伴随介词>工具介词>方式介词",这种演变模式广泛见于SVO型语言。分析表明,导致伴随介词在SVO型语言里具有上述两种不同演变模式的因素是句法条件。(三)"伴随介词>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工具介词>方式介词"这两种演变模式的认知动因也不相同。前者由转喻操作而诱发,后者为隐喻操作所促动。
关键词
伴随介词
SVO型语言
语法
演变
语法化链
并列连词
汉语
Keywords
comitative preposition, coordin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typology, cognitive linguistic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源义、语用推理与语境的交互效应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家隽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文摘
目前,在缺乏能够深层解释话语标记多重功能及其成因的理论体系的情形下,如果尝试转换研究视角,审视制约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的具体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方式、过程与后果,可能会提供一个关于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系统性研究的新思路。在制约话语标记形成的具体因素中,源义是话语标记目标功能的情态语义基础,而语境制约下的语用推理原则是主要机制,这些因素体现交互效应。形容词"对"与"了"的句法组合所经历的"肯定→记得→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很好地反映了上述观点。
关键词
省悟标记
话语标记
语法化链
语境
Keywords
Mark of waking up to reality
Mark of language
Syntactic chain
Language situ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语平遥方言中的“见”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绣棠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4-47,共4页
文摘
“见”在平遥方言中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常用词,可用作谓语、补语和补语标记,其中补语标记用法在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中并不常见。“见”的不同用法正是其历时的语法化演变在共时层面的投射,并组成了单一的语法化链。
关键词
平遥方言
“见”
语法
化
语法化链
共时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
被引量:
34
6
作者
彭睿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24,共13页
文摘
语法化链涵盖了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二者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因此共时维度是研究历时维度的重要依据。《朱子语类》中趋向动词"过"和动态助词"过1"和"过2"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反映了三者的历时渊源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也证实了这种假设的合理性。
关键词
语法化链
临界环境
复合事件句
Keywords
grammaticalization chains,critical context,multi-event sentenc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共时和历时角度看“一口”
7
作者
徐晓羽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对外汉语研究》
201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文摘
本文尝试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描写和解释并重的原则,首先研究现代汉语中的“一口”,归纳为“一口”在名词前及“一口”在动词前后两大类,并根据“口”的量词性强弱提出了两个连续统。同时,本文对“一口”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整理,发现其在历时上的演变轨迹是比较清晰的,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其“语法化链”是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涉及句法位置改变、词义的去范畴化和人类主观认知的影响等。
关键词
连续统
词汇
化
语法
化
语法化链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以/将”的语义演变看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
龍國富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09
3
原文传递
2
体标记“着”语法化的重新审视
彭睿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27
原文传递
4
源义、语用推理与语境的交互效应
陈家隽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晋语平遥方言中的“见”
王绣棠
《晋中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
彭睿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4
原文传递
7
从共时和历时角度看“一口”
徐晓羽
《对外汉语研究》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