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中的“之”与语法的类推
- 1
-
-
作者
丁素红
-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出处
《职大学报》
2003年第4期79-81,共3页
-
文摘
本文对宾语前置现象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语用宾语前置句中以“之”的出现是语法类推的结果,是代词前置功能的体现。它的词性应是代词。
-
关键词
宾语前置
之
代词
语法的类推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考察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刘晓梅
-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出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9-65,共7页
-
文摘
本文运用新的造词法体系来全面考察当代汉语新词语对汉语造词方式的继承与创新,认为继承多于改变、创新,表现为语素合成是能产性最强的主流造词方法,其次是修辞转化,语法类推、音义相生和字母造词属于支流的造词方法。
-
关键词
汉语
造词方式
创新
语素合成
语法类推
词汇
-
Keywords
neologism
methods of word-building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中古汉语“X或”类双音节连词的产生途径
- 3
-
-
作者
潘志刚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7-41,共5页
-
基金
江西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9003276)
-
文摘
中古汉语有"如或、若或、脱或、傥或"这一类新生的假设连词,它们都含有"或"这个语素,并且都是复合词,但是它们的来源却有明显的差异,并非两个同义的单音节连词经过简单复合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三条途径:1."如或""若或"都是由两个词性不同的单音节词经词汇化最终融合成复合词;2.语言使用中语法的类推作用导致"脱或"这个复合词的产生;3.同义词间的类同引申促使"傥或"具有了假设连词的用法。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连词
词汇化
语法类推
类同引申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古汉语承接连词“于此”的演化历程
- 4
-
-
作者
潘志刚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81-84,97,共5页
-
文摘
中古汉语承接连词中有跟"于是"同义的复合连词"于此"。从两者的使用频率来看,承接连词"于是"远胜于"于此"。"于此"在上古到中古主要是用在小句句末作介词短语,因此,中古汉语时期使用较少的承接连词"于此",不可能是由介词短语逐渐凝固成复合词的,它应是此期语言使用者在常用承接连词"于是"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其中的同义语素而产生的新词,是语言使用中经语法类推而形成的创新的产物。而新生连词"于此"在跟常用的同义连词"于是"的竞争中并未占据优势地位,导致"于此"在汉语语法发展中渐渐从连词领域消亡,只在中古汉语连词的使用中留下了一点遗迹。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连词
于此
语法类推
竞争
-
Keywords
Medieval Ghinese
conjunction
"yuci"
grammatical analogy
compete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当代汉语动词性四字格带宾语现象研究
- 5
-
-
作者
李巍
-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25,30,共6页
-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汉语及物扩大化现象研究"(L13DYY067)
辽宁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汉语效率语言现象研究"(2012LDQN30)
-
文摘
当代汉语中,动词性四字格带宾语现象呈现增多的趋势。这是当下人们语言使用中追求简约高效和丰富多样的语用心理导致的述宾结构在语言中强势类推的结果。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可以带宾语的动词性四字格的详细分类和带宾语情况的动态描写,可以反映出当代汉语语法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变化。
-
关键词
四字格
简约高效
语法类推
语用心理
-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