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感:语义、语法及修辞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志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5,共6页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通感的生成得到了语义学和语法学众多研究成果的支持。广义修辞学理论显示:语义及语法层面的通感研究仍有可深化的空间,似可在对通感技巧解释的基础上,补之以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阐释,从功能上拓展通感的阐释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 通感 语义阐释 语法阐释 修辞阐释 对比
下载PDF
论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总体性诉求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惠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13,共8页
就西方思想史而言,19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年代。来自于多方面的力量——德国唯心主义的、英法科学主义的、普遍神学的、哲学辩证法的,铸就了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多维的和矛盾的个性。任何试图从单一维度界定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性质... 就西方思想史而言,19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年代。来自于多方面的力量——德国唯心主义的、英法科学主义的、普遍神学的、哲学辩证法的,铸就了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多维的和矛盾的个性。任何试图从单一维度界定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性质的努力,都将是对施莱尔马赫的误解和虐用。他独创地发现了普遍的和恒在的误解,从而终于将只是满足于具体的方法的鄙俗的“特殊的解释学”升华为方法论的恢弘的哲学。施莱尔马赫称“解释学之目标就是最高意义的理解”。他将心理阐释置于语法阐释之后,这不仅丝毫不能证明心理阐释次于语法阐释,恰恰相反,它所透露的是心理阐释对于语法阐释的优先性。推证心理阐释在施莱尔马赫解释学中优先于语法阐释,目的并不在于扬此抑彼,孰为优先的辨析使我们明了施莱尔马赫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堪称现代解释学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解释学 心理阐释 语法阐释 解释学循环 形而上学 德国哲学 总体性诉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