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貌语言生成机制的语用视点研究
1
作者 唐淑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语言是否礼貌?礼貌语言是否总表示礼貌?其取效究竟受什么制约?从语用视点的研究范式探究其生成机制,发现礼貌语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价值观、信仰等的尊重,体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态度和情感的关照;体现了说话者是如何通过缩... 语言是否礼貌?礼貌语言是否总表示礼貌?其取效究竟受什么制约?从语用视点的研究范式探究其生成机制,发现礼貌语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价值观、信仰等的尊重,体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态度和情感的关照;体现了说话者是如何通过缩短空间距离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或者通过故意扩大时间或空间距离来减少对听话者的心理伤害程度;体现了说话者如何通过知觉视点运行轨迹中的顺序变化来减少对听话者的伤害以及通过叙述视点的变化达到礼貌功效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视点 礼貌语言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从语用视点看倒装句 被引量:4
2
作者 唐淑华 唐鑫媛 唐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倒装,无论是句法倒装还是语用倒装,大多认为受语境、话题延续性和焦点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句尾焦点"和"句首显著地位"很难两立,倒装句是否人类认知规律的偏离,是否所有倒装句都能如愿地恢复到所谓的正常语序,传统语... 倒装,无论是句法倒装还是语用倒装,大多认为受语境、话题延续性和焦点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句尾焦点"和"句首显著地位"很难两立,倒装句是否人类认知规律的偏离,是否所有倒装句都能如愿地恢复到所谓的正常语序,传统语法似乎解释颇为困难。本文试图从语用视点中的观念视点对倒装语序的制约、知觉视点的起点到终点的运行轨迹以及时空视点的安排几个方面,对部分倒装句语序存在的理据进行语用视点的阐释,揭示倒装语序中认知主体的语用认知规律和语用推理过程。显然,无论正常语序还是倒装结构,无一例外都受到人类认知规律的制约,是人类认知规律、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装句 语用视点 研究
下载PDF
语用歧义、语用视点与文学文本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章彩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5,共5页
语用歧义、语用视点是两种语用策略。语用歧义是通过推理对话语隐含的语用意义做出适切解释的歧义现象,而语用视点作为一种与经验相联系的、制约语言意义形成的语言外部因素,可以用来概括、解释语用歧义形成的原因,用它来分析语用歧义... 语用歧义、语用视点是两种语用策略。语用歧义是通过推理对话语隐含的语用意义做出适切解释的歧义现象,而语用视点作为一种与经验相联系的、制约语言意义形成的语言外部因素,可以用来概括、解释语用歧义形成的原因,用它来分析语用歧义能使某些言语现象得到合理解读。两种语用策略常被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歧义 语用视点 文学文本
下载PDF
词典编者语用视点选择与编者—用户间的交际互动——五大EFL词典释义中人称代词you的考察
4
作者 张淑文 乔丽婷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4,共7页
当代学习词典日益重视词典的交际功能,以第二人称为语用视点的语境释义模式是词典重视交际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多数词语来说,语境释义中第二人称语用视点具有移情的语用功能,可以拉近编者与用户的距离,方便用户接受编者所欲传达的信... 当代学习词典日益重视词典的交际功能,以第二人称为语用视点的语境释义模式是词典重视交际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多数词语来说,语境释义中第二人称语用视点具有移情的语用功能,可以拉近编者与用户的距离,方便用户接受编者所欲传达的信息。但对某些负面义词语,当第二人称被用以指称不良行为的主体时,容易使词典用户感觉受到冒犯,这时它具有疏离编者和用户关系的离情功能。文章选取三个负面义词语,对当代五大英语单语学习词典释义中人称代词you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进而考察编者语用视点对编者—用户间人际关系的影响,指出要根据被释词语的语义特性选用合适的语用视点,以便利用人称代词的移情功能来增进编者—用户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离情功能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视点 交际功能 移情和离情功能 编者-用户交际互动 人称代词
下载PDF
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 被引量:228
5
作者 冉永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1-337,共7页
本文以互动交际中汉语的人称指示语为对象,探讨其使用与理解的语境依赖性。文中重点分析它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语用视点,并在语用移情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语用离情"的概念,意在补充类似词语的人际交往功能,进一步揭示语言选择存在... 本文以互动交际中汉语的人称指示语为对象,探讨其使用与理解的语境依赖性。文中重点分析它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语用视点,并在语用移情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语用离情"的概念,意在补充类似词语的人际交往功能,进一步揭示语言选择存在的语用理据以及人际关系制约下的适应性与顺应性;同时说明多数条件下它们的出现受制于人际亲疏原则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指示语 语用视点 语用移情 语用离情
原文传递
英汉旅游宣传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分析
6
作者 张一宁 侯姗姗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117-120,共4页
英汉旅游宣传文本中不同类型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汉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对人称指示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制约,通过语料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宣传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差异,并提出对于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方面的... 英汉旅游宣传文本中不同类型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汉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对人称指示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制约,通过语料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宣传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差异,并提出对于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旅游文本 人称指示语 语用移情 语用视点
下载PDF
交际中调距现象——从人称指示语更换说起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梦杰 李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5-66,74,共3页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指示语 交叉换用 心理距离 语用视点 语用移情及离情
下载PDF
交际中调距现象——从人称指示语更换说起
8
作者 张梦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5-67,93,共4页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指示语 交叉换用 心理距离 语用视点 语用移情及离情
下载PDF
「自己引用」表現の談話機能と形式 日本語教育の観点から
9
作者 遠山千佳 《日本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自我引用(メイナード1997)'中的某些形式在日语初级学习阶段就已导入,但学习者未必能正确理解运用。本文首先概观了引用语的语用功能方面的先行研究,然后以4部电影(累计时间464分钟)为素材,着重对'自我引用'的话语功... '自我引用(メイナード1997)'中的某些形式在日语初级学习阶段就已导入,但学习者未必能正确理解运用。本文首先概观了引用语的语用功能方面的先行研究,然后以4部电影(累计时间464分钟)为素材,着重对'自我引用'的话语功能及与其语言形式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引用'除了先行研究已提出的具有强调、减轻话语行为或显示说话人对话语行为的犹豫心态(メイナード1997)的功能之外,还有表示说话人对变化的感慨之深,客观说明等表示话语行为特征的数个语用功能。而且,这些功能有相对应的语言形式,即使引用的是自己的话语,通过引用句的句末情态语与现在发话时语句的句末情态语的不同组合,'自我引用'产生不同的效果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用表現 語用論的視点 文末モダリティ 感情表現 日本語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