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互文性为基础的语篇生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胡苑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本文基于写作的互文特质,借用互文性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考察互文性语篇生成过程。该过程阐释了语篇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境文本、读者文本、互文文本和个性文本的互动,详述了个性文本生成过程中四个文本间发生的四重互文进程。笔者希... 本文基于写作的互文特质,借用互文性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考察互文性语篇生成过程。该过程阐释了语篇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境文本、读者文本、互文文本和个性文本的互动,详述了个性文本生成过程中四个文本间发生的四重互文进程。笔者希望通过整合互文语篇生成过程,分析写作中影响语篇生成的因素,将其引入实践,发展写作教与学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生成过程 写作
下载PDF
论小文化对语篇的制约性
2
作者 郭翔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5-56,共2页
语篇作为联系读者和创作者之间的纽带,它的创作过程和诠释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小文化的制约。
关键词 小文化 制约性 诠释过程 形成过程
下载PDF
关联-顺应模式下的翻译过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慧娟 《语言与翻译》 2011年第3期56-60,共5页
本文论述了关联-顺应模式对翻译过程研究的作用。关联理论长于解释力,短于描述力;而顺应论长于描述力,短于解释力,因此,在二者基础上构建关联-顺应模式能取得优势互补的效果。该模式将翻译过程分为语篇释意过程和语篇产出过程,分别用关... 本文论述了关联-顺应模式对翻译过程研究的作用。关联理论长于解释力,短于描述力;而顺应论长于描述力,短于解释力,因此,在二者基础上构建关联-顺应模式能取得优势互补的效果。该模式将翻译过程分为语篇释意过程和语篇产出过程,分别用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诠释这两过程。在语篇释意过程研究中,本文探讨了最佳关联的获取途径和其理想化的特点、强交际、弱交际及作品风格的再现问题;在诠释语篇产出过程时,文章从四个维度论述了翻译过程——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顺应模式 释意过程 产出过程 最佳关联 顺应
下载PDF
评价韵律探究
4
作者 岳颖 曹锋 胡光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透过评价韵律现象审视评价意义的语篇语义建构原理,从内涵与实证两个角度梳理概念的起源和演进、与语篇组织的关系、语篇过程属性以及在劝说语类中的应用。评价韵律是人际意义语篇布局的一种动态机制,属于评价语篇组织的下位概念,... 本文透过评价韵律现象审视评价意义的语篇语义建构原理,从内涵与实证两个角度梳理概念的起源和演进、与语篇组织的关系、语篇过程属性以及在劝说语类中的应用。评价韵律是人际意义语篇布局的一种动态机制,属于评价语篇组织的下位概念,基于相互依存性与重复性语义关系建构语篇过程。评价语篇组织研究存在术语混用的问题,建议准确理解概念意涵并定位研究视角,规范术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 评价韵律 组织 语篇过程
下载PDF
APPLYING DISCOURSE PRAGMATICS IN TEXT ANALYSIS
5
作者 侯涛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年第1期116-120,129,共6页
Discourse pragmatics interprets the context-specific meaning of communicative events underlining texts in use. It is 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based on pragmatics, social linguis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 Discourse pragmatics interprets the context-specific meaning of communicative events underlining texts in use. It is 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based on pragmatics, social linguis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ies and dynamic descriptions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thematic structure analysis to examine two real texts for their 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meaning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as well a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modern linguistic theories in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methods of language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 analysis DISCOURSE PRAGMATICS communicative proc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