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语言与存在的互塑--以森子《夜宿山中》为例
1
作者 熊梦柔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2期88-95,共8页
森子生于上世纪60年代,祖籍哈尔滨,是一位活跃的河南诗人,兼进行评论、散文、绘画创作,著有诗集《森子诗选》《面对群山而朗诵》等。他创办并主持《阵地》诗刊,在诗坛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至今,森子在公众号、文学期刊上仍然多产。与... 森子生于上世纪60年代,祖籍哈尔滨,是一位活跃的河南诗人,兼进行评论、散文、绘画创作,著有诗集《森子诗选》《面对群山而朗诵》等。他创办并主持《阵地》诗刊,在诗坛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至今,森子在公众号、文学期刊上仍然多产。与之相对,评论他的人却不多,截止于2022年6月1日,知网上以赏析森子诗歌为主题的论文大约只有10篇,且论文主要是围绕森子整体创作特色来谈,缺乏单独对某个作品的细读,可能与其艺术风格的连贯性以及高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特色 文学期刊 互塑 绘画创作 艺术风格 森子 语言与存在 评论
下载PDF
语言与存在——浅谈西方语言哲学问题
2
作者 贾梁豫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61-66,共6页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一般认为,语言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本世纪初,是与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密切相关的.然而纵观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哲学家对语言学问题的研究是有传统的,至少可以上溯...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一般认为,语言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本世纪初,是与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密切相关的.然而纵观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哲学家对语言学问题的研究是有传统的,至少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目前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的关于“从思想与语言来推论整个世界”的例子恐怕是巴门尼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所做的论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存在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 哲学问题 巴门尼德 存在 物质实体 西方哲学 语句 上帝 语言
下载PDF
伽达默尔:语言与解释的有效性
3
作者 解丽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91-94,22,共5页
伽达默尔以语言为中介,一端连接着存在,一端连接着理解,建立了自己的哲学解释学体系。这一别开生面的体系被称为本体论解释学或语言解释学。它发展和丰富了解释学的内涵,开拓了一种新的解释取向。本文试通过对其语言与存在、语言与... 伽达默尔以语言为中介,一端连接着存在,一端连接着理解,建立了自己的哲学解释学体系。这一别开生面的体系被称为本体论解释学或语言解释学。它发展和丰富了解释学的内涵,开拓了一种新的解释取向。本文试通过对其语言与存在、语言与理解的关系的分析,来把握语言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理解的语言 解释学 解释的有效性 解释有效性 本体论意义 语言与存在 解释者 文本的意义 《真理与方法》
下载PDF
21世纪──语言学的世纪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共2页
关键词 语言 21世纪 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 巴赫金 语言表征 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方法论》 科学研究 语言与存在
下载PDF
语言压力与文化潜对话——对汉语诗的一种文化解读
5
作者 邓时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4,共5页
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是多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翼。本文从汉语言形式与母语文化精神、语言与存在的矛盾,以及文化潜对话所揭示的语言压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以彝族诗人罗庆春的《阿库乌雾诗歌选》为代表的汉语诗创作所传达出的文化诉求... 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是多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翼。本文从汉语言形式与母语文化精神、语言与存在的矛盾,以及文化潜对话所揭示的语言压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以彝族诗人罗庆春的《阿库乌雾诗歌选》为代表的汉语诗创作所传达出的文化诉求,提示人们注意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汉语诗歌 语言与存在 文化对话
原文传递
文化的无意识,不定向的河流──本世纪语言学研究的印象
6
作者 苑建华 《德语人文研究》 1995年第3期20-24,共5页
文化的无意识,不定向的河流──本世纪语言学研究的印象苑建华二十世纪语言研究展示着一幅拓扑式图形。方法论上存在着研究语言的三种认知图形:(1)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文化生成图形(2)心理学意义上的无意识──文化生成图(... 文化的无意识,不定向的河流──本世纪语言学研究的印象苑建华二十世纪语言研究展示着一幅拓扑式图形。方法论上存在着研究语言的三种认知图形:(1)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文化生成图形(2)心理学意义上的无意识──文化生成图(3)符号学上的世界──代码关系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研究 语言性质 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起源 语言与存在 本世纪 符号形式 解释学循环 能指和所指 能指与所指
原文传递
从“诗意居住”到“精神幸福”——海德格尔哲学的现代教育意义诠释 被引量:12
7
作者 易然 易连云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3,共8页
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存在"问题的追问已是迫在眉睫。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思想直接从追问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入手,进而追问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生存境遇与状态的关注。他对于人类精神... 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存在"问题的追问已是迫在眉睫。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思想直接从追问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入手,进而追问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生存境遇与状态的关注。他对于人类精神幸福的描述和当今教育界提倡的"教育应使人幸福"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哲学里对于"思"和"自由审美"的描述对于教师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从海德格尔对于形而上学的反思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他在哲学上的贡献,而且可以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反思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一些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诗意居住 语言与存在 精神幸福
原文传递
先秦名实之辩与“不可说”论的起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柏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8-94,共7页
中国古代思想中始终回荡着一个声音:“不可说”。“无名”、“不可言传”、“言不尽意”、“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所有这些说法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有……是不可说的。这一思想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在诗学中,有时对语言作为传达意义的... 中国古代思想中始终回荡着一个声音:“不可说”。“无名”、“不可言传”、“言不尽意”、“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所有这些说法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有……是不可说的。这一思想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在诗学中,有时对语言作为传达意义的工具表示怀疑,如“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有时甚至把语言视为意义的障碍,似乎恰好在语言不在场的时候,有意味的东西才露面,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最习见的说法是“言有尽,意无穷”之类,认为意义有可能在语言已打住之处继续伸展。中国诗学中的许多概念都与“不可说”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静观”、“意象”、“意境”、“隐秀”、“神韵”、“形神”、“含蓄”、“妙悟”、“平淡”、“浑然天成”、“象外之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说” 名实之辩 “无名” 语言符号 现代语言 《中国哲学史大纲》 形名家 语言与存在 中国语言 “实”
原文传递
哲学文化
9
《开放时代》 1999年第4期36-36,共1页
陈庆德:如果对马克思的理解仅停留在词语结构的表层并把其为资产阶级社会分析而专门设计的词汇任意搬用,或把马克思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奉为亘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义,就必然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
关键词 范·弗拉森 形式主义倾向 反实在论 马克思 词语结构 后现代方法 社会分析 资产阶级 语言能力 语言与存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