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力本位教育框架下高职英语语言与能力协同培养评价体系初探
1
作者 甘饴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没有独立的评价标准,英语语言与能力协同培养评价制度普遍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相关学术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结合中国高职英语语言与能力协同培养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尝试从能力本位教育角度,分析能力本位框架下高职英... 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没有独立的评价标准,英语语言与能力协同培养评价制度普遍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相关学术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结合中国高职英语语言与能力协同培养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尝试从能力本位教育角度,分析能力本位框架下高职英语语言能力协同培养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四个维度为改革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CBE 语言与能力协同培养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欣欣 苏新留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学习评价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学习评价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高职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立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从“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怎么用”四个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元化全过程重反馈的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期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拓展评价内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增加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强化结果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评价体系
下载PDF
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
3
作者 宁伟勋 周海芳 +3 位作者 肖晓强 周竞文 吴荻 张军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针对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问题,归纳总结课堂中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具体实施形式,以“嵌入式系统”课程为案例,设计基于累次训练的多维度综合的形成性评价方法,构建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提出形成性评价需要具备的追溯机制、查... 针对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问题,归纳总结课堂中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具体实施形式,以“嵌入式系统”课程为案例,设计基于累次训练的多维度综合的形成性评价方法,构建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提出形成性评价需要具备的追溯机制、查重机制、个性指导和技术平台等关键要素,介绍教学实践范例并说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培养 形成性评价 课程评价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培养路径优化研究
4
作者 张伟 王海燕 +1 位作者 陈晓朝 赵瑞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0期8-15,共8页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构成及其掌握程度的有效度量,不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客观需要。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提炼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征要素,基于可拓学理论,建立...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构成及其掌握程度的有效度量,不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客观需要。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提炼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征要素,基于可拓学理论,建立可拓物元模型,构建能力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结合调查问卷开展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优化能力提升培养路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能力评价体系 可拓物元模型 实证研究 培养路径
下载PDF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跨文化外语语言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沈菲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6-140,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泛在学习以其时空灵活、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文章将12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60人,实验组的学生采用泛在学习环境教学法,对照组的学...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泛在学习以其时空灵活、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文章将12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60人,实验组的学生采用泛在学习环境教学法,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1)泛在学习环境为大学跨文化外语语言能力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教学实验验证了泛在学习环境下课程体系的有效性。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课程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外语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学习环境 语言能力 课程体系 课程评价 教学实验
下载PDF
岗位胜任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6
作者 吕岩峰 徐艳 张健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岗位胜任力作为衡量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和职场环境的重要标准,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文章阐述岗位胜任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对高职教育的意义,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以岗位胜任... 岗位胜任力作为衡量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和职场环境的重要标准,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文章阐述岗位胜任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对高职教育的意义,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并以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岗位为例,构建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能力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协同产业发展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7
作者 王悦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7期69-71,共3页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协同产业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引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仅需要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探讨如何在协同产...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协同产业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引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仅需要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探讨如何在协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适应性强、科学可行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产业 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培养高中生英语关键能力的教学策略
8
作者 张亚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161-0164,共4页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广,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关键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以往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弊端凸显,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如...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广,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关键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以往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弊端凸显,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培养高中生英语关键能力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提出相关的方法与措施,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评价体系 高中英语 学生关键能力 培养策略
下载PDF
高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四维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洁 任玮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在分析高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一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树模型,总结了高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一种高职专业教师“素养、培训、资源、实践”信息化教学能力四维培养模式,并初步构建... 在分析高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一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树模型,总结了高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一种高职专业教师“素养、培训、资源、实践”信息化教学能力四维培养模式,并初步构建了适用于高职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专业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能力发展树模型 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AHP法对医教协同理念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蓉 唐森 +4 位作者 陈容 黄宇辉 柳筱雨 陈玲 赵可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期184-186,共3页
目的 在医教协同理念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用于评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及考核评价提供可测可量客观化工具。方法 文献调研分析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现状,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获... 目的 在医教协同理念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用于评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及考核评价提供可测可量客观化工具。方法 文献调研分析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现状,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获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关键影响因素及层级关系,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基于AHP方法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为高职高专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客观化评价,也可为国内其他承担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提供参考。结论 此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存在的不足在后期予以调整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医教协同 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能力导向型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评价体系改革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丽敏 李庆涛 张营营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该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为基础,基于近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开展实习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规划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完善实习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实习答辩等环... 该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为基础,基于近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开展实习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规划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完善实习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实习答辩等环节的考核标准,课程目标和各部分的成绩比例。为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培养 生产实习 评价体系 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专业
下载PDF
基于AHP的电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军红 甄文喜 +2 位作者 夏常明 牛炜 袁晖 《农电管理》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原则,选用meta整合方法(一种整合资料的方法)挖掘电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访谈法对其进行完善补充。选择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对电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提取公因子,最终形成科研投入、科研... 本文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原则,选用meta整合方法(一种整合资料的方法)挖掘电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访谈法对其进行完善补充。选择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对电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提取公因子,最终形成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4个一级指标,构建出电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AHP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赋权,便于判断各指标重要程度,从而明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企业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投入 公因子 科研产出 整合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成套电气技术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构建与实践
13
作者 李光明 张启龙 +1 位作者 张叶贵 吉畅 《农业工程》 2024年第8期142-148,共7页
为突出成套电气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相关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降低期末考核所占比例,设计多元化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标准,强化了过程考... 为突出成套电气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相关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降低期末考核所占比例,设计多元化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标准,强化了过程考核,通过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采用开卷测试、优化期末考核,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践表明,考核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意识,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相关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考核体系 评价标准 能力培养 成套电气设备
下载PDF
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重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兵转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57-58,共2页
从语言主观性视角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语言的本质特征,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本文指出:语言主观性与跨文化交际的互相交融;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重建新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重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跨文... 从语言主观性视角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语言的本质特征,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本文指出:语言主观性与跨文化交际的互相交融;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重建新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重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最后得出结论:该研究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主观性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15
作者 宋孝周 张远群 段海燕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6期6-12,共7页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也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也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资源、机制等不能完全适应新工科建设倡导的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协调与共享等理念,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与需求不完全匹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滞后于行业工程技术发展、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组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以培养创新型或复合型技术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构建包括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科课程(大类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公共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突出通专融合;通过设置多门课程内容交叉融合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科研方法类课程,以及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等,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环节;注重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及时吸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推进小班授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优化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在知识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基础上,增加能力考核内容和过程性考核方式。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构建“分段—递进—多元”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分4个阶段,从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出发,递进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改革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加强学生专业实验规范和技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设计和协同开展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以主体平台为核心、以多元化扩展平台为辅助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体系,通过融合国内外、校内外、政产学研等多方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依托5个维度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扩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以赛促学、就业实践、项目驱动、工作室培养、创新创业训练等5种实践创新能力拓展性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通过建立岗前培训、驻厂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外聘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以充实专业教学团队等,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育人水平。四是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吸纳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课程思政育人维度,使思想价值引领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五是通过构建校、院、系(室)3级组织分工协作的监管机制和多部门及院系协同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以及在专业层面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为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实践证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效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多元化、主体多元化、能力多元化的“三个多元化”特色并得到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教师能力 校企协同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凡彪 李振 黄宝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9期270-272,共3页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根据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内涵,本文从评教体系出发,根据评价体系情况确立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根据学院合作和专业课程内容系统性地构建基于创新能力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评价...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根据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内涵,本文从评教体系出发,根据评价体系情况确立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根据学院合作和专业课程内容系统性地构建基于创新能力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将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方便对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新的教学培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体系研究——基于“一干多支,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思考
17
作者 于代松 高珊红 刘琳鑫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是四川省的创新高地,成都平原整体的创新能力显著强于其他四区,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四川省的创新能力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成都市的极点效应辐射范围仅在成都平原内,未能同整个四川的创新系统融合;遂宁、南充、自贡等地的中介作用效果不佳,创新辐射的承接效果较差,未能有效带动四川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提出要建立成都平原与各区间完备的创新互动机制;强化成都辐射,重视中心节点的承接作用;立足区域特点,促进特色发展;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评价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区域协同体系 社会网络分析 四川省
下载PDF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工作室制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18
作者 胡登龙 楚晓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高校联合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引入企业项目,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突出“教学做”合一的育人手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结合企业项目,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发掘学... 高校联合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引入企业项目,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突出“教学做”合一的育人手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结合企业项目,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质,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基于“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成果导向,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优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多元化的评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作室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一然 宋晓静 张丽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新时代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其关键的一环。立足新时代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学位研... 新时代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其关键的一环。立足新时代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弱差异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协同育人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育人的策略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强化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协同育人长效合作机制,完善协同育人评价机制。只有如此才能为国家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分类培养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研究
20
作者 李建胜 魏亚旭 +1 位作者 王安成 郭雨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104-0108,共5页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影响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质量的相关决定性因素,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计算各分项的总权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做到创新能力基础培养和个性化培养并重...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影响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质量的相关决定性因素,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计算各分项的总权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做到创新能力基础培养和个性化培养并重,努力提升导师团队创新能力。本研究成果能为军队院校构建相对完善的创新能力培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育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