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认知的语言限度——美洲语言人文主义评要
1
作者 申小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人类 认知能力 语言限度 沃尔夫 语言人文主义
下载PDF
语言人文性影响下英汉语言共性二语习得研究——以尾焦点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国兴 李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65-170,共6页
尾焦点既是语言学特性,又能够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人文性内涵,是英汉语言的共性。因此,论文以尾焦点原则为例,考察尾焦点原则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实验发现,尾焦点原则无法独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产生影响,只是通过末重心原则影响他... 尾焦点既是语言学特性,又能够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人文性内涵,是英汉语言的共性。因此,论文以尾焦点原则为例,考察尾焦点原则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实验发现,尾焦点原则无法独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产生影响,只是通过末重心原则影响他们的结构选择。基于此结果,论文提出了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点启示,即语言共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需要后天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人文 尾焦点 与格转换 双及物结构
下载PDF
语言的人文性:外语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的接口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志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1-112,共2页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的人文性是其本质特征。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外语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外语教育又是通识教育的实践方法;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外语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必然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外语教育 通识教育 语言人文
下载PDF
先秦“名实论”的源流、旨趣、内容及定位——先秦人文主义语言哲学思想发微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光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23,28,共9页
先秦"名实论",主要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初步认识,将"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考察"名实"关系,最终以探讨人的合理的生存实践方式及其认识来源的理论。它重点研究人、语言、... 先秦"名实论",主要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初步认识,将"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考察"名实"关系,最终以探讨人的合理的生存实践方式及其认识来源的理论。它重点研究人、语言、世界三者互动的关系;语言能够显示现实的结构是其基本理念,"人"是其研究的最高目标。所以,就其理论重心与基本精神而言,它乃是一种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理论。虽然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与语言学、逻辑学关系紧密并互相贯通,然而,为了揭示其本质、彰显其特征,使之与古今中外相关的学科理论更好地会通,以便从中阐发出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启示性的思想要素,最好还是突显先秦"名实论"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实 名实论 人文主义语言哲学
下载PDF
人文特质视野下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培养
5
作者 段红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254,共2页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语言综合能力的人才。通过对语言的人文性及动态系统性的本质特征分析,说明语言教学是动态的人文教育。注重人文内涵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需求,更是体现语言教育人文本质的关键环节。借鉴二语习得的研究成...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语言综合能力的人才。通过对语言的人文性及动态系统性的本质特征分析,说明语言教学是动态的人文教育。注重人文内涵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需求,更是体现语言教育人文本质的关键环节。借鉴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注重人文内涵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人文特质 综合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PDF
人文化语言教育:原因、内容、目标及实施
6
作者 付继华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因科学教育的盛行导致人文教育的边缘化,进而使得语言教育丢失了人文元素,但语言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文教育,有自己的内容,如人文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以实现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语言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并将这... 因科学教育的盛行导致人文教育的边缘化,进而使得语言教育丢失了人文元素,但语言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文教育,有自己的内容,如人文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以实现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语言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育 人文语言教育 内容 目标 实施
下载PDF
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与英语教师全球化文化身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海芳 姚冬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英语教师的文化身份定位对语言教学十分重要,依托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的基本理念,英语教师应具备新的文化身份定位,即全球化文化身份。这种动态的文化身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英语教学实践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师 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 全球化文化身份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论申小龙的人文主义语言观
8
作者 徐文梅 《天中学刊》 1991年第4期31-36,共6页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申小龙人文主义语言学的核心要旨和渊源.
关键词 人文主义语言 语言哲学 语言模式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语言的本质存在与印欧语言研究的古典传统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小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6,共8页
印欧语言研究的古典传统是和对语言的本质存在的探究联系在一起的。在早期的语言信仰中,人类思考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在神圣的宗教经典阐释中,语言学形成了科学的分析系统;在词与物关系的本质论思辨中,孕育了欧洲语言人文主义的悠久传统。
关键词 印欧语言 本质论 语言人文主义
下载PDF
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5
10
作者 申小龙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 ,长期以来以“语言工具论”统摄一般语言理论 ,背离了语言的人文本质 ,亟待改革。改革的途径一是把透明无色的语言符号观转换为人文阐释的语言符号观 ,二是关注语言各要素在各民族语言... 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 ,长期以来以“语言工具论”统摄一般语言理论 ,背离了语言的人文本质 ,亟待改革。改革的途径一是把透明无色的语言符号观转换为人文阐释的语言符号观 ,二是关注语言各要素在各民族语言系统中不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 语言工具论 语言人文内涵
下载PDF
论汉语的人文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雯 李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3-86,共4页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西方语言相比较,汉语的人文性尤为突出。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研究即方法论层面的理论研究,或者侧重微观研究即操作层面的教学技巧研究,而对于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研究鲜有涉...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西方语言相比较,汉语的人文性尤为突出。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研究即方法论层面的理论研究,或者侧重微观研究即操作层面的教学技巧研究,而对于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从介绍汉语的人文性特点入手,提出了从汉语各层面的文化因素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人文 文化因素 汉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面临的新挑战 被引量:1
12
作者 平洪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8-83,共6页
本世纪50年代末,美国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向在美国生根的描写语言学发起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20年后,当年的挑战者又受到语言学界多方面的学术挑战。本文对近年来语言学发展的新动向作出评述。
关键词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生成主义学派 人文主义语言 社会语言 文化语言
全文增补中
作为人文主义语言思想家的洪堡特 被引量:33
13
作者 姚小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洪堡特 普通语言 语言世界观” 人文主义语言 德国哲学
原文传递
论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
14
作者 王琳琳 李佳 《科技信息》 2007年第13期6-6,24,共2页
洪堡特是19世纪西方语言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语言理论家和实践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在语言人文主义复苏,语言哲学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人文主义者和语言哲学家的洪堡特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洪堡特的语言思想,以其对后世语言学... 洪堡特是19世纪西方语言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语言理论家和实践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在语言人文主义复苏,语言哲学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人文主义者和语言哲学家的洪堡特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洪堡特的语言思想,以其对后世语言学的影响为出发点,探讨当代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世界观 精神 民族 语言人文主义 语言哲学
下载PDF
试论新文科背景下东南亚非通用语教学思维
15
作者 潘梦雯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东南亚非通用语作为非通用语支系,常常被认为是运用于以东南亚地区为具体对象的语言。而作为一种战略语言,东南亚非通用语的教学会更为强调语言工具性,而忽略附载于东南亚地区或国家人文知识上的语言人文性,导致东南亚语言专业学生在语... 东南亚非通用语作为非通用语支系,常常被认为是运用于以东南亚地区为具体对象的语言。而作为一种战略语言,东南亚非通用语的教学会更为强调语言工具性,而忽略附载于东南亚地区或国家人文知识上的语言人文性,导致东南亚语言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上思维的禁锢,难以拓展和深化语言功能、实现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文将结合当前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改革趋势,全面讨论东南亚非通用语教学,重审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目前东南亚非通用语教学中出现的思维问题,尝试性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东南亚非通用语 语言工具性 语言人文 教学思维
下载PDF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深度学习研究
16
作者 朱小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21期142-142,共1页
深度学习指向思维,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获得意义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思维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部分,它包含多种思维能力。英语教学是用英语进行的多元思维活动,通过多样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 深度学习指向思维,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获得意义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思维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部分,它包含多种思维能力。英语教学是用英语进行的多元思维活动,通过多样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体现深度学习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思维品质 知识问题化 课内外整合 语言人文 思维导图
下载PDF
语言数字人文:“小帐篷”理论框架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蕾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3,147,共12页
语言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和方法以提出或解决语言学及其相关问题为目标的新兴研究领域。如果数字人文是一顶“大帐篷”,则语言数字人文是数字人文这顶“大帐篷”下的“小帐篷”。语言数字人文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在这顶“小帐篷”... 语言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和方法以提出或解决语言学及其相关问题为目标的新兴研究领域。如果数字人文是一顶“大帐篷”,则语言数字人文是数字人文这顶“大帐篷”下的“小帐篷”。语言数字人文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在这顶“小帐篷”下,语言学、文学、翻译、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等学科的智慧和方法交叉碰撞产生新知。然而,由于其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语言数字人文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本文从理论探索、应用研究、基础建设等方面尝试构建语言数字人文理论框架。我们认为,在当前语言数字人文发展的初期,我们需要搁置学科还是方法的争议,尊重语言数字人文的实践属性,以应用研究和基础建设成果推动语言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助力新文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数字人文 “小帐篷” 理论框架 新文科
原文传递
How to Apply Humanistic Psychology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Emotional Class Climate in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Cuiliu Huo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6年第5期56-58,共3页
To enhance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potential is the main purpose that teachers want to obtain in their teaching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can be achieved only in a relaxed and safe class atm... To enhance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potential is the main purpose that teachers want to obtain in their teaching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can be achieved only in a relaxed and safe class atmospher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illustrates how to apply humanistic psychology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emotional class climat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esteem linguistic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下载PDF
A Brief Analysis of Culture Aphasia in Highe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Caiqiao Huo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4期255-261,共7页
Culture is a resul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society;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widely use of English seriously hinder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 Culture is a resul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society;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widely use of English seriously hinder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it results in "cultural aphasia" phenomenon. After having studied foreign language for several years, man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still cannot expres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rrectly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neglect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utput of native languag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nput of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As the main places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in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cusing on how to change this phenomen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phasia" phenomenon in China,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finally proposes suggestion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culture aphasia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 aphasia teaching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 in TEFL
20
作者 ZHOU Li-n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8年第2期65-69,共5页
Political correctness (PC) is both a cultural existence and a language phenomen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language policies intending to avoid offense or disadvmatages to specific groups in society reflecting the la... Political correctness (PC) is both a cultural existence and a language phenomen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language policies intending to avoid offense or disadvmatages to specific groups in society reflecting the language norms of the Americans as well as withdrawing from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This paper traces briefly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American English, mak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s of politically correct terms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 PC has on American English. Finally, some implications in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TEFL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re drawn with the intention to enhance learners' competency in language as well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correctness American English TEFL IMPL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