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人权视角下的新西兰手语政策
1
作者 吴星梅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0期28-29,共2页
语言是一种权利,一种基本的人权。对残疾人而言,尤其是聋人来说,他们的语言人权有特殊性。聋人通过手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由于手语不是国家通用语言会受到很多限制,导致聋人的语言权利和人权不能得到保障。新西兰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新... 语言是一种权利,一种基本的人权。对残疾人而言,尤其是聋人来说,他们的语言人权有特殊性。聋人通过手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由于手语不是国家通用语言会受到很多限制,导致聋人的语言权利和人权不能得到保障。新西兰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新西兰手语法》,宣布新西兰手语为新西兰官方语言,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聋人的语言权利和人权。新西兰教育部还为聋人接受教育消除语言障碍制订了五年实践计划(2005—2010)和新西兰手语法2008—2009规划,为聋人获得更稳固的学习基础提供了保障,也保证了聋人的教育参与度及教育成果。新西兰政府从保护语言人权的角度制定语言发展政策的做法是值得全世界学习与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人权 语言政策 新西兰手语
下载PDF
浅论我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人权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小红 《云梦学刊》 200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语言政策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稳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语言政策,对各族人民的团结以及各族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语言政策与语言人权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 语言政策 语言人权 母语使用权 母语教育权
下载PDF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 被引量:30
3
作者 范俊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当代,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快速濒危和消亡,世界语言多样性急剧减少,其根本原因不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生态出现了危机。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应着眼于语言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关键就是要坚持语言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语言观,充分尊重多元... 在当代,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快速濒危和消亡,世界语言多样性急剧减少,其根本原因不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生态出现了危机。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应着眼于语言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关键就是要坚持语言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语言观,充分尊重多元文化中少数民族和土著族群的语言人权,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消除语言强权主义和语言沙文主义,维护与落实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人权所依存和得以体现的生态权、生存发展权、教育权、文化权等等其他各种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 语言人权 濒危语言
原文传递
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
4
作者 周海英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语言人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人权,是在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濒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权主张。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关系着民族问题处理、世界语言多样性保持等重要问题,具有学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社... 语言人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人权,是在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濒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权主张。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关系着民族问题处理、世界语言多样性保持等重要问题,具有学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社会实践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归属具体学科范畴,哲学对其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因此,语言人权问题可以用概括性的哲学思维来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哲学问题的方法论来对相关问题的进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分析和研究可以使该问题研究脱离具体问题现象的羁绊,在理论高度上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少数民族 语言人权
原文传递
语言的人权角度下科技英语术语汉译的反思及补偿措施
5
作者 郑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年第8期190-191,共2页
本文从语言的人权角度出发,从众多英语科技术语翻译纰缪中总结了基于语言的人权方面的几点改进之处,并探索了几条相应的补偿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术语英汉翻译时的正规性,并对汉语语言在科技术语翻译的规正使用给出新的诠释。同时向... 本文从语言的人权角度出发,从众多英语科技术语翻译纰缪中总结了基于语言的人权方面的几点改进之处,并探索了几条相应的补偿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术语英汉翻译时的正规性,并对汉语语言在科技术语翻译的规正使用给出新的诠释。同时向科技翻译工作者的术语翻译提出新的要求:尊重并保护语言在翻译中的话语权及正当性,以此充分发挥科技术语翻译的固有价值,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人权 科技术语 汉译反思 补偿措施
下载PDF
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尹洪山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语言消亡的速度呈加剧之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语言生态危机。着眼于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倡导语言多样化和濒危语言保护,并从语言人权和语言规划方面提出了保持语言生态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语言濒危 语言生态 语言人权 语言规划
下载PDF
民族语言权利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托弗·坎加斯的民族语言权利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覃涛 王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在当前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语言濒临灭绝。如何保护语言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以此发展民族经济和促进民族融合团结,成为多民族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丹麦学者托弗·斯库特纳布·坎加斯(Tove Skutnabb-Kangas)认为应该坚... 在当前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语言濒临灭绝。如何保护语言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以此发展民族经济和促进民族融合团结,成为多民族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丹麦学者托弗·斯库特纳布·坎加斯(Tove Skutnabb-Kangas)认为应该坚持各少数民族群族的语言权利,保证他们使用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维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她同时也提出了保护语言权利的做法以及母语为基础的双语/多语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权利 语言人权 双语/多语教育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的美国印第安语言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国华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363-366,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面临严重威胁。语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强调语言物种的多样化和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印第安语言作为美洲大陆的本土语言,而如今在各种社会因素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面临严重威胁。语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强调语言物种的多样化和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印第安语言作为美洲大陆的本土语言,而如今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走向灭绝之路。该文将从语言生态学角度对美国印第安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印第安语的语言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学 语言政策 语言人权 语言复兴 语言帝国主义
下载PDF
从语言生态学角度看英语推广
9
作者 刘薇 《中外企业文化》 2013年第22期138-139,共页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英语已成为全球主导性语言,对各国语言,尤其是少数民语言造成了冲击,对全球语言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维护语言多样性,保护世界语言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关键词 语言多样性 语言人权 语言生态环境
全文增补中
母语平等政策的政治经济效益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大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母语平等的语言政策是在尊重语言人权的基础上确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公共政策。该政策是对效率优先的语言推广政策的改进,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体和方言群体的社会语言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母语平等政策不仅包含确认不同母语群体具... 母语平等的语言政策是在尊重语言人权的基础上确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公共政策。该政策是对效率优先的语言推广政策的改进,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体和方言群体的社会语言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母语平等政策不仅包含确认不同母语群体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的内容,也包括审慎的第二语言教育的政策考量,还包括面对全社会的多样化的语言服务政策。母语平等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带来社会和谐和政治进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催生语言产业和语言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平等 语言政策 语言人权 语言服务 语言经济
下载PDF
Human Dignity and Human Rights: A Universal Language for Bioethics
11
作者 Benedict Faney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1期11-19,共9页
One of the aims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B 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 (UNESCO) is to "promote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l Here are two overarching principles at work, ensuring that ... One of the aims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B 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 (UNESCO) is to "promote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l Here are two overarching principles at work, ensuring that the biomedical sciences fulfill their task within an ethical framework.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is a universal moral concept, meant to be applied in human encounters.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underscores the legal principle of not only affirming the fundamental equality of all human beings, but equally safeguarding it. These two principles are universally defined, but are ordinarily specified by the particular value system of individual cultures in which they are employed. It is within such particular cultural application that their relevance stands out. The thrust of this paper is that, since principles are general action guides, they actually constitute a universal language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ll human conduct. However, there is also recognition of the fact that moral contexts vary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and that while the scope of the two principles above is not restricted by any particular culture, it is indeed those cultural specifics of each moral context that constitute the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e principles become operational. As general action guides, I will argue that these principles lack moral relevance outside of those particular cultural settings wherein they are contextualized. Without such relevance, these principles become meaningless mantras. I will further show that such principles do not merely uphold values informed by particular cultures, but they are an embodiment of values inherent to human nature in general. Consequently, these principles do not just serve as instruments for addressing issues peculiar to "Western bioethics" or any other particular cultural setting in an exclusive sense, but are also used for moderating bioethics discourse that transcend particular cultural boundaries. I will further explain that such universal discourse is potentially instructive with regards to how cultural universals are viewed in relation to the cultural particulars, and that this discourse essentially becomes a lingua franca for cross-cultural dialogue in bioeth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NITY human rights ethical discourse bioethics lingua franca EQUALITY cultural values personhood
下载PDF
从文化生态视角解读语言衰亡 被引量:18
12
作者 蔡永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3,159,共9页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人类语言加剧衰亡。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影响,人们曾经认为语言衰亡是由语言本身强弱所致,这一观点的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语言的衰亡本质上是由语言所在社会环境各种因素运动所致,相关社会的语言意识、语言政...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人类语言加剧衰亡。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影响,人们曾经认为语言衰亡是由语言本身强弱所致,这一观点的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语言的衰亡本质上是由语言所在社会环境各种因素运动所致,相关社会的语言意识、语言政策以及语言生态直接影响语言的生存与发展。语言的衰亡,对一个民族而言,将会导致民族文化甚至整个民族的消亡;对整个人类而言,不仅会让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流失,而且将破坏人类另一个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衰亡 语言战争 语言人权 文化生态
原文传递
What Fails English as the Dream Language of Rural India?
13
作者 J. John Sekar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5期352-357,共6页
Rural masses in India view English as the language of socio-economic empowerment through education. Education could be either in English or in regional languages, but children should learn English, because it is seen ... Rural masses in India view English as the language of socio-economic empowerment through education. Education could be either in English or in regional languages, but children should learn English, because it is seen as the key to the world of opportu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he governments need to politically respond to the aspirations of the common masses keeping aside both politicised language policies and theoretical linguistic inputs that encourage one's mother tongue as the ideal medium of instruction. Onerous responsibility lays on men, methods, and materials over which government have the least say, but the practising teachers of English and academics who help bureaucrats in framing language policies in India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non-realization of dreams of the masses. There is something terribly rotten in the state of English-teaching enterprise in India.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xamine the present state of affair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o rural students and to offer constructive alternatives to the existing package of m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rural English learners humanist literary content 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structural approach learner profiles de-textualization linguistic handicap non-formal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鹏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权利”以及“语言人权”逐渐成为分析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西方学者及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语言人权被认可为人权的基本内容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的西方国家(主要是部分欧洲...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权利”以及“语言人权”逐渐成为分析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西方学者及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语言人权被认可为人权的基本内容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的西方国家(主要是部分欧洲国家)。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提出、其在原苏联的实践以及我国的语言政策及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各民族语言平等的思想,并致力于消除语言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理论的重要贡献;语言人权思潮产生后,语言人权的进步是由西方人权运动主导推进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语言 语言权利 语言人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