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意的各种表达体式、对所传之意与文本之意二者的关系以及形成之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将典籍注释纳入语言传意研究的轨道,可拓展目前语言传意研究以言语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面,使古代与现代相沟通,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既使中国语言传意研究在国际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又不失其本土化、民族化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典籍注释 语言符号 过程
下载PDF
语言传意视角下典籍注释活动的特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4,共6页
语言传意研究将语言使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打破了语言本体研究静态性、自足性的特点。从语言传意的角度分析古代典籍注释活动,既可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带来活力,又可使语言传意研究拓展到典籍注释传意活动的新领域。典籍注释是注释者... 语言传意研究将语言使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打破了语言本体研究静态性、自足性的特点。从语言传意的角度分析古代典籍注释活动,既可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带来活力,又可使语言传意研究拓展到典籍注释传意活动的新领域。典籍注释是注释者运用文字符号所进行的结构更为复杂、传意过程更为独特、传意结果更为多样的语言传意活动。它以文字符号作为历时传意的介质,形成典籍作者、典籍注释者、注本读者三个传意单位,由典籍作者、典籍文本、语言文字、注释者、注释文本、注本读者、语境7个要素组成,经过理解与解释两个过程,形成了信息不断累积的单向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典籍注释 注释者 注释文本 过程 结果
下载PDF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根元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58,共3页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于根元"文如其人",是古人早就说过的。我又考虑标题上说的问题,起因于三件事。第一件是,1991年我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新词新语新用法"课题组的同人编新词新语新用法的词典。大家从报刊和书上勾乙,有时候...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于根元"文如其人",是古人早就说过的。我又考虑标题上说的问题,起因于三件事。第一件是,1991年我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新词新语新用法"课题组的同人编新词新语新用法的词典。大家从报刊和书上勾乙,有时候读了许多也勾不出什么来,有时候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语言表达 新词语 思维模式 语言应用研究 新词新语 功力 规范度 主体语言 学习语言
下载PDF
语言传意视角下的典籍注释
4
作者 杜敏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5期58-60,共3页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信息传播的活动,是语言传意研究的出发点,其特点就是打破语言本体研究的静态性、自足性,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使用语言的基本过程、使用语言的效果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等。本文正是从语言传意的视角,分...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信息传播的活动,是语言传意研究的出发点,其特点就是打破语言本体研究的静态性、自足性,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使用语言的基本过程、使用语言的效果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等。本文正是从语言传意的视角,分析典籍注释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根本性质,为廓清典籍注释活动中的一些根本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典籍注释 自足性 静态性 语言传意 运用语言
原文传递
Study of Revelatory Impac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o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5
作者 Kejin HUANG Meizhi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6期30-32,共3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echnology, Chine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widespread. It cause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echnology, Chine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widespread. It cause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urrent stage. It is more urgent for us to adapt to the 21st century and cultivate cross-cultural personnel with practical language skills. This also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foreign language field. English teachers who research the relations culture and language 20 years ago bega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fruitful theoretical results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practi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satisfactory.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lack of deep-rooted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necessity of understanding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a part of the University haven' t implement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develop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n the other hand,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d try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s. However, due to lack of necessar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the effect is not very good. Many students still lack the necessary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ollege English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