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化向度——以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韦亮节 黄家信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3,共12页
语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向度。壮汉语言共生是广西乡村重要的语言生态,语言互鉴增进族际交流,文字相生推动智慧交融,语用共享建构家园认同,从而夯实共同体意识基础。壮汉语言的共同叙事丰富共同体意识内涵,经典叙事促... 语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向度。壮汉语言共生是广西乡村重要的语言生态,语言互鉴增进族际交流,文字相生推动智慧交融,语用共享建构家园认同,从而夯实共同体意识基础。壮汉语言的共同叙事丰富共同体意识内涵,经典叙事促进审美趋同,节日文化促成风俗共通,时代叙事达成价值共识。壮汉双语人是凝聚共同体意识的驱动力,通过跨民族身份建构实现族群认同,双语人—文化中间人的角色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探讨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可充实民族地区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内涵,进一步发挥广西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乡村 语言共生
原文传递
音乐与语言的共生:从潮州筝曲活五调《柳青娘》中讨论潮州方言与音乐的相互联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裕楠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5期23-25,共3页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省粤东地区各类传统民间器乐的总称,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筝是潮州音乐众多器乐中的一个器乐总类。潮州筝派更是我国众多筝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派别之一,其演奏技巧也有着它独到之处。由于缺乏对潮州筝曲演奏技...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省粤东地区各类传统民间器乐的总称,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筝是潮州音乐众多器乐中的一个器乐总类。潮州筝派更是我国众多筝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派别之一,其演奏技巧也有着它独到之处。由于缺乏对潮州筝曲演奏技法的探究,且多数习筝者对潮州语言文化并不了解,所以在弹奏潮州筝时普遍存在少韵,生硬的毛病。我们常说音乐与语言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间相互依存,潮州筝曲与潮州方言在这点上将他们的共性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筝 《柳青娘》 潮州方言 音乐与语言共生
下载PDF
南岭走廊族群的语言接触与互动——以萌渚岭中段贺州为个案
3
作者 陈才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7,共9页
贺州地处萌渚岭中段、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这里世居着壮、汉、瑶、苗等族群。这些语言族群长期以来与汉语方言族群毗邻,随着经济、文化的交往,语言接触互动成为必然。区域族群语言互动的原动力来自彼此的多层次需要,其差异根源在于族... 贺州地处萌渚岭中段、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这里世居着壮、汉、瑶、苗等族群。这些语言族群长期以来与汉语方言族群毗邻,随着经济、文化的交往,语言接触互动成为必然。区域族群语言互动的原动力来自彼此的多层次需要,其差异根源在于族群文化内在的认知结构及文化语法。这种差异表征在语言上为语言符号的非对应性,族际互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互动的形式通常有语言互用、词语互借、语法互适,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语言族群个体或群体认同的基础上。语言的彼此认同互动,有利于语言和族际关系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语言族群 语言互动 语言共生 族群和谐
下载PDF
史诗性演出中艺术语言的共生与超越——浅谈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的艺术观念与技术融合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春 《艺术评论》 2021年第7期36-45,共10页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是史诗性文艺演出的一次重大超越,从表演艺术的跨专业到舞台设计的跨媒体,都以超级的体量和力度探索了科技与艺术的新边界。超链接的叙事方式既符合新时代观众的感知习惯,也打开了全新的感知途径。演出既精彩...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是史诗性文艺演出的一次重大超越,从表演艺术的跨专业到舞台设计的跨媒体,都以超级的体量和力度探索了科技与艺术的新边界。超链接的叙事方式既符合新时代观众的感知习惯,也打开了全新的感知途径。演出既精彩地完成了历史的宏大叙事,又突出了情感和记忆的温度,塑造出能够与观众共情、共振的精神世界和诗意空间。本文基于演出的视听形象、激活路径、观演连接的分析,去思考全新艺术语言的生成,以及如何以编舞的思维达成艺术共同体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共同体 记忆链接 语言共生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共生方式解读
5
作者 刘满芸 《翻译论坛》 2016年第3期22-26,共5页
语言文化的共生就是人的共生,翻译承载了人类共生的使命。人类在实现语言文化共生的道路上注定要经历一个充满多重心理反射、关系错综复杂、动态而丰富的过程,而人类赖其生理与心理机制的同一性、思维与情感共性的普遍性而使得文化在不... 语言文化的共生就是人的共生,翻译承载了人类共生的使命。人类在实现语言文化共生的道路上注定要经历一个充满多重心理反射、关系错综复杂、动态而丰富的过程,而人类赖其生理与心理机制的同一性、思维与情感共性的普遍性而使得文化在不同语言间穿行,族群间语言与思维的交叉与互补也必定会在译文中充分显现,互文性不可避免。文章认为,认同与阻抗、顺应与调适是翻译中的基本语言文化共生方式,也是实现语族间语言文化能量的转换、创新与共生的必由之路。译者的任务是突破语言认知疆界,跨越文化上的'卡夫丁峡谷',包容异质个性,创造优质共生条件,推动语言文化多样性繁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与阻抗 顺应与调适 语言文化共生方式
原文传递
语文课三问
6
作者 孙会芳 《华夏教师》 2022年第18期37-39,共3页
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要让新课程的理念更深入课堂,本文通过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注重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的三个问题的引入,进而建... 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要让新课程的理念更深入课堂,本文通过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注重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的三个问题的引入,进而建构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促进学生内外同时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独特体验 自主探究 语言与精神共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