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变异艺术浅探 被引量:1
1
作者 苗永川 《文史杂志》 1998年第4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语言变异艺术 形式和意义 语境因素 偏离常规 语用含义 意象和意境 多义性 艺术特色 语言常规
下载PDF
奇巧见深蕴 反常出幽默——老舍《离婚》的语言变异艺术
2
作者 钟秋香 《东南传播》 2006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老舍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采。长篇小说《离婚》在老舍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老舍创作趋于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 老舍创作 离婚 语言符号 常规语言 长篇小说 中国文学史 语言变异艺术 能指 对应关系 重要地位
下载PDF
试谈新著《语言变异艺术》的学科取向
3
作者 陶原珂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文学语言经过锤炼,比口语规范和精美,所以,作为全民共同语的普通话标准规定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然而,在风格学和修辞学的一些观点看来,文学的修辞和语言风格又未尝不是违反语言常规的结果,因而便有style as deviationfro... 文学语言经过锤炼,比口语规范和精美,所以,作为全民共同语的普通话标准规定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然而,在风格学和修辞学的一些观点看来,文学的修辞和语言风格又未尝不是违反语言常规的结果,因而便有style as deviationfrom the norm(风格是规范的变异)之说,一些西方新派修辞学在研究语言的音素、词汇、句子、话语等所有层次的措辞方式的具体运作时甚至“把全部努力都指向了如何体现语言变异方面。”叶国泉、罗康宁新著的《语言变异艺术》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异艺术 文学语言变异 修辞学 学科取向 语言常规 语言结构 语言 普通话 语言运用 常规语言
下载PDF
《阿Q正传》的语言变异艺术
4
作者 陈国兵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4年第7期7-7,共1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语言变异艺术 鲁迅 高中 语文
下载PDF
“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说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立英 邵湘萍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51-53,共3页
一、语言变异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变异”(deviation)一概念,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最初指共时意义上语言的不同变化形式,西欧的布拉格学派将其运用于诗的创作。形成“语言变异”理论。其代表人物让·麦卡罗夫斯基在《标准语... 一、语言变异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变异”(deviation)一概念,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最初指共时意义上语言的不同变化形式,西欧的布拉格学派将其运用于诗的创作。形成“语言变异”理论。其代表人物让·麦卡罗夫斯基在《标准语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只有违反标准语常规,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人们才有可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此观点说明了变异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修辞 比较修辞 语言规范 语言变异艺术 修辞活动 言语变异 艺术语言 修辞学体系 《修辞学发凡》 使用频率
下载PDF
歌词“语法变异”得失谈——以《’95抒情歌曲精选》为例
6
作者 刘增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4期32-35,共4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诗学》)一首优美的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语法变异是诗歌的一种主要手段,歌词也不例外。歌词作家为了使歌词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往往打破语法常规,运用语法变异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诗学》)一首优美的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语法变异是诗歌的一种主要手段,歌词也不例外。歌词作家为了使歌词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往往打破语法常规,运用语法变异艺术努力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歌词语言,给听众以不平常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联想和想象引向预测的最佳效果,使听众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如《纤夫的爱》中有“……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佳句。“情”和爱”是抽象、无形的事物,怎么会在“纤绳上荡悠悠”呢?原来妹妹坐船头,哥哥(紧拉纤绳)在岸上走,此情此境,纤绳就像一根“红线”紧紧地系着两颗相爱的心,情爱沿着“红线”频频传递。这样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把纯贞炽灼的爱情写得栩栩如生,塑造了形象美。《’95抒情歌曲精选》(天成编,1995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所收歌曲的歌词中,语法变异的歌词很多,其中多数用得好或比较好,但也有差或很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变异 抒情歌曲 得失谈 语言变异艺术 动态助词 歌词 语义限制 语义搭配 形容词 联想和想象
下载PDF
文学作品巧设“口误”艺术谈
7
作者 刘增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6期30-32,共3页
口语交际,不同于书面表达可以深思熟虑,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发话者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话语或不符合普通话规范,或不符合自己的交际意图,或不符合语境,总称为“口误”。“口误”一旦出现,一般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甚至... 口语交际,不同于书面表达可以深思熟虑,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发话者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话语或不符合普通话规范,或不符合自己的交际意图,或不符合语境,总称为“口误”。“口误”一旦出现,一般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甚至会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它是交际中的消极现象。大家熟知的刘大请客的故事中,他先后说了三句话:“唉,该来的不来”,“唉,不该走的又走了”,“其实我又不是说他俩”,都因没有把握住说话的时机和对象,三次说话三次失误,结果不仅没有请成客,反而得罪了人。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利用“口误”这种现象来刻画人物,取得“化腐朽为神奇”、“变糟粕为精华”的效果。本文拟就这一艺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 一、实录差错,戏谑揶揄 这是指作者故意如实记录发话人在语音或语法方面的“口误”,造成讥讽诙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发话者 史湘云 语言变异艺术 体育项目 普通话规范 辛亥革命 交际障碍 口语交际 艺术语言
下载PDF
语境对词语义的制约和创造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兰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38-45,共8页
关键词 情景语境 词语义 阿凡提 概念义 言语交际 个人主义 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 社会语境 语言变异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