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语言变构
1
作者 吕周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80,共7页
受西方哲学界“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中国当代先锋诗人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语言、世界、诗歌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不再只是呈现世界的工具,而是成了诗歌的本体。这种探索本身带有一种悖论性质,一方面它给当代先锋诗歌带来了新的诗歌观念和... 受西方哲学界“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中国当代先锋诗人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语言、世界、诗歌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不再只是呈现世界的工具,而是成了诗歌的本体。这种探索本身带有一种悖论性质,一方面它给当代先锋诗歌带来了新的诗歌观念和语言形式,另一方面把诗歌视为一个自足的语言实体隔绝了诗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在认识到语言本体论的局限性之后,部分诗人开始修正自己的诗歌观念和路线,开始探索从语言向诗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先锋诗歌 语言变构
下载PDF
朦胧诗语言的表达阈限及其变构的可能性——以“镜子”语象的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凯成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5,共7页
朦胧诗的语言存在着表达的阈限,通过分析“镜子”语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语言意识的“不自主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诗意/失意”的悖谬空间。这种表达的阈限在继起诗人的写作中得以改变,他们通过“多义性”语言的建构,在增强“镜子”语象... 朦胧诗的语言存在着表达的阈限,通过分析“镜子”语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语言意识的“不自主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诗意/失意”的悖谬空间。这种表达的阈限在继起诗人的写作中得以改变,他们通过“多义性”语言的建构,在增强“镜子”语象表现力的同时,也为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写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式参考。这种研究并非是以朦胧诗之后的诗歌来否定朦胧诗的写作,而是通过运用自觉的“诗歌史”意识,一方面凸显出朦胧诗作为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的“起源”属性,另一方面则在某种程度上建立起不同阶段诗歌写作之间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语言 表达阈限 语言变构 “镜子”语象
原文传递
韩东诗歌艺术特色探讨(上)
3
作者 但家祥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42-46,共5页
韩东的诗歌是耐读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是对传统价值的“叛离”,成功的退隐在文本之外,追求口语陌生的美学原则等构成了抒写本我真我的情怀,形成了朴素抒情的诗学准则和审美判断,有意无意地反抗着传统文化赋予语言固有的价... 韩东的诗歌是耐读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是对传统价值的“叛离”,成功的退隐在文本之外,追求口语陌生的美学原则等构成了抒写本我真我的情怀,形成了朴素抒情的诗学准则和审美判断,有意无意地反抗着传统文化赋予语言固有的价值观念,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一种品质性语言:口语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素 抒情 冷结构 冷抒情 价值虚伪 语言变构
下载PDF
朴素的抒情(下)——读韩东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
4
作者 但家祥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28-30,共3页
韩东的诗歌是耐读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是对传统价值的“叛离”,成功的退隐在文本之外、追求口语陌生的美学原则等构成了抒写本我真我的情怀,形成了朴素抒情的诗学准则和审美判断,有意无意地反抗着传统文化赋予语言固有的... 韩东的诗歌是耐读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是对传统价值的“叛离”,成功的退隐在文本之外、追求口语陌生的美学原则等构成了抒写本我真我的情怀,形成了朴素抒情的诗学准则和审美判断,有意无意地反抗着传统文化赋予语言固有的价值观念,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一种品质性语言:口语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素 抒情 冷结构 冷抒情 价值虚伪 语言变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