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峡两岸历史接触与台湾语言文化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荣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99-202,共4页
该文章采取张公谨先生提出的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系统科学混沌学理论与方法,从海峡两岸历史接触出发,考察中国台湾语言文化在人文社会大环境中的整体变化。利用详实可靠的考古、文献依据,分析台湾历史上语言文化三大类型的产生。并通过物... 该文章采取张公谨先生提出的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系统科学混沌学理论与方法,从海峡两岸历史接触出发,考察中国台湾语言文化在人文社会大环境中的整体变化。利用详实可靠的考古、文献依据,分析台湾历史上语言文化三大类型的产生。并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变迁与语言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中国台湾语言文化原生态、过渡态和次生态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接触 物质文化变迁 制度文化变迁 语言文化变迁
下载PDF
论冀蒙辽交界地区的民族关系——兼评王志清《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2
作者 逯宏 《西部蒙古论坛》 2012年第1期76-80,127-128,共9页
冀蒙辽交界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共同起点,也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的关键证据。但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差异很大,各民族间和谐稳定... 冀蒙辽交界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共同起点,也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的关键证据。但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差异很大,各民族间和谐稳定、包容共存的局面不会一蹴而就。王志清的《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一书,以辽西地区一个蒙古族村落为个案,是探讨该地区的民族问题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蒙辽交界地区 红山文化 民族关系 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全文增补中
鄂伦春族语言文化心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群 张积家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2-48,共7页
鄂伦春族是我国五小民族之一。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鄂伦春族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剧变。这使得鄂伦春族的语言文化心理也随之发生变迁。在文化适应和民族融合过程中,鄂伦春族的文化图式也在发生变化。特殊的语言与文化经验... 鄂伦春族是我国五小民族之一。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鄂伦春族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剧变。这使得鄂伦春族的语言文化心理也随之发生变迁。在文化适应和民族融合过程中,鄂伦春族的文化图式也在发生变化。特殊的语言与文化经验对鄂伦春人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保护与传承鄂伦春族的语言和文化时,应该借鉴我国其他民族的发展政策,与本民族特色相结合,走出民族发展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心理变迁 文化图式 文化适应
下载PDF
语言视域下的丝路文化变迁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江民 符冬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本文以新疆考古发现的古代民族文献和文献释读为基础,论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历史。丝绸之路民族文化的变迁主要由语言和文字来体现,其支配力量是民族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宗教。丝路民族文化的变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印欧文化、突厥文... 本文以新疆考古发现的古代民族文献和文献释读为基础,论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历史。丝绸之路民族文化的变迁主要由语言和文字来体现,其支配力量是民族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宗教。丝路民族文化的变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印欧文化、突厥文化、伊斯兰文化,其对应的时代分别为:6世纪以前、6—9世纪、10世纪以后。其中,汉语和汉文化影响的长期持续存在自不待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化影响 语言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