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非文学专业开设中国语言文学课的思考
1
作者 郑孝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7期100-102,共3页
中国语言文学课程在高校的开设,不仅能补中学语文教育的不足,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根据目前高校语言文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我们设计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多年的摸索终,确定了以文学史为线的教学体例。
关键词 文学专业 中国 语言文学课 语言文学教学 教学模式模式 教学体例 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语言文学课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2
作者 王海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几种方法:提倡“求异”精神;运用比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加强审美教育。
关键词 能力培养 写作能力 堂教学 学习兴趣 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表达能力 堂笔记 语言文学课
下载PDF
语言文学课中的写作方式:理论与实践
3
作者 Jean Marie Schultz 单俊毅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994年第2期40-44,共5页
按照1989年秋季刊的《现代语言协会通讯》,当今语言界面临最紧迫问题之一是各种学习水平之间需要衔接。改进一系列课程的要求大都来自许多不满现状的院校,这些院校的学生在一级进到另一级的顺利过渡中遇到了麻烦,具体地说,是在较低级的... 按照1989年秋季刊的《现代语言协会通讯》,当今语言界面临最紧迫问题之一是各种学习水平之间需要衔接。改进一系列课程的要求大都来自许多不满现状的院校,这些院校的学生在一级进到另一级的顺利过渡中遇到了麻烦,具体地说,是在较低级的语言学习到较高级的文学学习之中。这种情况表现在语言课中明显学习颇佳的学生在面临较高级课程要求时似乎茫然不知所措。然而,在所有语言技能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语言文学课 写作方式 写作技能 教学大纲 议论文 语言技能 语言学习 认知过程 语言教育
原文传递
语言文学教育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孝萍 《高等农业教育》 2001年第4期50-52,共3页
语言文学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占重要地位 ,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情感 ,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调节个人情感 ,形成健全人格和高雅气质 ,引发联想、想象 ,进行思维训练。这些功用的产生是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自然完成的 。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语言文学课 人文素质教育 地位 作用 民族感情 责任感
下载PDF
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及特点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会 《学周刊(下旬)》 2011年第4期190-190,共1页
一、概念界定作文:要求学生按一定文题或给定的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一定问题进行描写、叙述或议论的试题。这是主观性试题。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多用于语言文学课、语... 一、概念界定作文:要求学生按一定文题或给定的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一定问题进行描写、叙述或议论的试题。这是主观性试题。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多用于语言文学课、语文课、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成绩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特点研究 命题趋向 主观性试题 述评 形象思维能力 语言文学课 思想水平
下载PDF
对传统语文定义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职通帅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22-24,共3页
什么是语文自从将小学“国语”和中学“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开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持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有人说语文课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 什么是语文自从将小学“国语”和中学“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开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持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有人说语文课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章;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定义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和。这些定义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各自无法克服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定义 传统 语言文学课 反思 语言文字 教育工作者 “国语”
下载PDF
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要相信孩子》之二
7
作者 B.A.苏霍姆林斯基 汪彭庚 《比较教育研究》 1981年第1期38-43,共6页
我开始教师工作的时候,刚刚十七岁。那时我在五年级各班担任语言文学课并兼任少先队辅导员。 我第一年在少先队工作时,曾发生过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一个一向沉默寡言。
关键词 儿童 孩子们 女教师 营火会 教育方法 米尔 班集体 学校 少先队辅导员 语言文学课
下载PDF
谈英语教学中的“庄”与“谐”
8
作者 胡荣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师 交际工具 堂气氛 教学环境 《外语教学与研究》 寓庄于谐 “以学生为主体” 语言文学课 语言教学
下载PDF
立足现时 立足本地——焦作大学中文秘书专业教学改革的后顾与前瞻
9
作者 熊志潮 《焦作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15-18,共4页
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中文秘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专业发展方向确定的唯一依据就是“为地方经济和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方向的明确、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立足现实”的原则;这一原则时空两维的分解,就是“立足现时... 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中文秘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专业发展方向确定的唯一依据就是“为地方经济和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方向的明确、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立足现实”的原则;这一原则时空两维的分解,就是“立足现时”和“立足本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专业 教学改革 焦作大学 立足本地 秘书工作 发展方向 教学计划 秘书学 语言文学课 秘书人员
下载PDF
Study of Cultur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Middle Schools
10
作者 WANG We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8年第6期296-301,共6页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the carrier of the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but also the process of taking the language as a mean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the carrier of the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but also the process of taking the language as a mean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 comprehend cultur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017) in senior English, the notions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ulture instruction are being accepted and carried out in EFL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by English teacher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contents and goals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culture teaching: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inseparable from learning its culture; The knowledge of culture differences may help students to make less pragmatic errors and become proficien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Great efforts should also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n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could be real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MS)
下载PDF
Peer Teaching as a Pedagogical Strategy for Autonomy in Teacher Education
11
作者 Phil BENSON WING Danju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年第1期49-67,共19页
This action research study investigates peer teaching as a pedagogical strategy to raise pre- service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awareness of autonomy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cus group inter... This action research study investigates peer teaching as a pedagogical strategy to raise pre- service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awareness of autonomy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a) explore how the student teachers engaged in the practices of pe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reflected on their relevance to their own future teaching careers and (b) identify the major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peer teaching from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s. Most of the students actively engaged in peer teaching during the course and considered it as a strategy that they might later use in their teaching. Issues such as awareness of teaching elements, opportunities for peer learn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s brought both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for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peer teaching. The study points to a research agenda for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for autonomy that focuses on the long-term impact of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a range of pedagogical strategies for autonomy on their future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r teaching pedagogical strategy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er edu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