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英汉语言的差异追溯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滨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8-82,共5页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词 语言哲学 语言本体观
下载PDF
翻译的语言本体观辨识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振定 王凤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翻译的语言本体观,即翻译的本质是双语转换,虽在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仍需对其进行深入的辨识,以统一思想,消除争议。本文根据翻译与语言、文化等的远近关系,论证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因此翻译的本体只能是语言,而... 翻译的语言本体观,即翻译的本质是双语转换,虽在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仍需对其进行深入的辨识,以统一思想,消除争议。本文根据翻译与语言、文化等的远近关系,论证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因此翻译的本体只能是语言,而非文化,翻译学隶属于语言学的论断;同时指出,文化学、符号学研究等新视角丰富了翻译的语言活动本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语言本体观 文化
原文传递
论汪曾祺文学语言观及其文化渊源
3
作者 耿红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34-36,共3页
汪曾祺作为一位从40年代走过来的老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他提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深刻命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观。汪曾祺的语言观有着较深广的中西方文化渊源... 汪曾祺作为一位从40年代走过来的老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他提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深刻命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观。汪曾祺的语言观有着较深广的中西方文化渊源,探析这个源流,才能更深入的透视老作家文学语言观的深刻内涵,从而真正敞开其作品语言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体观 语言论转向 内容性 文化性 暗示性和流动性
下载PDF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
4
作者 钟名诚 钟玖英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5-47,共3页
我国小说创作进入新时期以后,特别是1985年后,作家、批评家纷纷探讨小说语言的回归,认为小说语言是小说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传统语言的工具论、媒介论提出质疑。小说语言向独立性转变。本文对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进行疏理、归纳。
关键词 小说语言 语言本体观 自铸新词 从众 脱俗 诗化
下载PDF
先秦儒家语言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开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先秦儒家"仁怎么样"的命题,仍然是本体论命题,知行实践本体论中的《论语》正名说、《荀子》的"解蔽"以正名,孟轲的"言"与"心"与"气"的关系说、"知人、论世"以解诗书说,都... 先秦儒家"仁怎么样"的命题,仍然是本体论命题,知行实践本体论中的《论语》正名说、《荀子》的"解蔽"以正名,孟轲的"言"与"心"与"气"的关系说、"知人、论世"以解诗书说,都是儒家的语言本体观。从出土文物看,孔子评《诗》的语义的标准化、程式化、范畴化,反映了儒家言语评骘的普遍化特征和语言形而上学的地位。儒家有丰富的学理范畴,涉及天地自然,道德情性,知行思虑,言语说物等方面,文章从与言语直接相关的心性,心思、思言、言辞等寻考言语之踪,并指出这是儒家学理中的感性活动和生命过程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语言思想 知行本体语言 言语评骘形上说 学理诸语言
下载PDF
翻译与存在
6
作者 赵滨宁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再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词 语言哲学 语言本体观
下载PDF
语言的概念:回顾与前瞻
7
作者 尚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8-282,共5页
本文对历史上的主流语言概念、特别是现代语言概念在语言观、概念建构的方法论方面进行剖析梳理 ,指出其粗疏不足之处 ,从而为新的语言概念建构提供可借鉴思路。文章对新世纪语言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并认为要评价某种语言概念 ,要看... 本文对历史上的主流语言概念、特别是现代语言概念在语言观、概念建构的方法论方面进行剖析梳理 ,指出其粗疏不足之处 ,从而为新的语言概念建构提供可借鉴思路。文章对新世纪语言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并认为要评价某种语言概念 ,要看相应的语言理论是否富有启示性成果 ,以及该理论是否具有可修正的潜势。缺乏哲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持是中国现代语言概念至今未能跻身于世界语言学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概念 理论体系 方法论 语言本体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