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与艺术审美理论的革命
1
作者
赵奎英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由"字词"和"动作"构成的"语言游戏",各种语言游戏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一种"家族相似"关系。活动、规则和差异共存于语言游戏概念之中。...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由"字词"和"动作"构成的"语言游戏",各种语言游戏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一种"家族相似"关系。活动、规则和差异共存于语言游戏概念之中。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对当代艺术审美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后果。从这一观念出发,美和艺术作为一种词语,其意义就在具体使用中,是无法对它下一个本质性的定义的,从而导向一种艺术和审美行动论。艺术和审美是一种遵循"规则"和"习俗"的活动,最终由生活形式决定,从而又走向反对心理主义的公共性、公开性美学。这种美学不是对看不见的心理的解释,而是对看得见的审美行为的描述,从而走向"审美描述论"。而当代西方的艺术体制论、习俗论等也都是与这一观念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观
艺术审美理论
美学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译性问题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小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4,共7页
可译性是传统翻译观的范畴,它基于一个假设:原作有终极意义,可译性就在于完整无缺、毫不改变地加以再现,否则就是不可译性。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论和语言游戏观出发来研究可译性问题,可以引申出这样的观点:在语言游戏观下,翻译变成...
可译性是传统翻译观的范畴,它基于一个假设:原作有终极意义,可译性就在于完整无缺、毫不改变地加以再现,否则就是不可译性。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论和语言游戏观出发来研究可译性问题,可以引申出这样的观点:在语言游戏观下,翻译变成了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它客观地存在着。翻译并非终极意义的再表达,而是在视域融合下的合理的意义阐释活动,而作者意图和作品意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异,由此消解了可译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图象论
语言游戏观
可译性
视域融合
意义阐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
3
作者
王建清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9期99-100,共2页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批判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其独特的批判视角引起了哲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研讨。在他的哲学观点的建构过程中,其'语言游戏'的论点是关键。正是这一观点,才彻底推翻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对语词、...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批判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其独特的批判视角引起了哲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研讨。在他的哲学观点的建构过程中,其'语言游戏'的论点是关键。正是这一观点,才彻底推翻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对语词、命题、概念、事实、事态等研究中提出的图像伦观点,同时也为自己架构家族相似、反本质主义以及私人语言等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本文即以他的'语言游戏'的相关理论概念为基点,来探讨其语言游戏观的本质内核、基础意义和对整个批判哲学发展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观
批判哲学
语言
学转向
图像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与艺术审美理论的革命
1
作者
赵奎英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JJD750011
文摘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由"字词"和"动作"构成的"语言游戏",各种语言游戏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一种"家族相似"关系。活动、规则和差异共存于语言游戏概念之中。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对当代艺术审美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后果。从这一观念出发,美和艺术作为一种词语,其意义就在具体使用中,是无法对它下一个本质性的定义的,从而导向一种艺术和审美行动论。艺术和审美是一种遵循"规则"和"习俗"的活动,最终由生活形式决定,从而又走向反对心理主义的公共性、公开性美学。这种美学不是对看不见的心理的解释,而是对看得见的审美行为的描述,从而走向"审美描述论"。而当代西方的艺术体制论、习俗论等也都是与这一观念相关的。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观
艺术审美理论
美学革命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译性问题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小兵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4,共7页
文摘
可译性是传统翻译观的范畴,它基于一个假设:原作有终极意义,可译性就在于完整无缺、毫不改变地加以再现,否则就是不可译性。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论和语言游戏观出发来研究可译性问题,可以引申出这样的观点:在语言游戏观下,翻译变成了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它客观地存在着。翻译并非终极意义的再表达,而是在视域融合下的合理的意义阐释活动,而作者意图和作品意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异,由此消解了可译性概念。
关键词
语言
图象论
语言游戏观
可译性
视域融合
意义阐释
Keywords
language picture
language game
translatability
horizontal fusion
meaning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
3
作者
王建清
机构
西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9期99-100,共2页
文摘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批判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其独特的批判视角引起了哲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研讨。在他的哲学观点的建构过程中,其'语言游戏'的论点是关键。正是这一观点,才彻底推翻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对语词、命题、概念、事实、事态等研究中提出的图像伦观点,同时也为自己架构家族相似、反本质主义以及私人语言等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本文即以他的'语言游戏'的相关理论概念为基点,来探讨其语言游戏观的本质内核、基础意义和对整个批判哲学发展方向的影响。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观
批判哲学
语言
学转向
图像论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与艺术审美理论的革命
赵奎英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可译性问题
赵小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
王建清
《汉字文化》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