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庆厦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观
1
作者 关彦庆 许晖 陶东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戴庆厦先生是蜚声中外的著名语言学家,他是国内最先关注濒危语言问题和最早研究濒危语言的学者之一,在濒危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有突出贡献。研究他的濒危语言观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戴庆厦濒危语言观可以概括为:濒危语言界... 戴庆厦先生是蜚声中外的著名语言学家,他是国内最先关注濒危语言问题和最早研究濒危语言的学者之一,在濒危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有突出贡献。研究他的濒危语言观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戴庆厦濒危语言观可以概括为:濒危语言界定标准化、濒危语言研究学科化、濒危语言理论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庆厦 濒危语言 濒危语言观
下载PDF
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证研究
2
作者 王珍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该研究将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并探索其教学效果。该研究在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中开展。通过收集学生前、后测的成绩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该研究将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并探索其教学效果。该研究在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中开展。通过收集学生前、后测的成绩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验证了体认语言观指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观 大学英语 听说教学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及其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炎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语言在大众文艺中的地位;(2)批评五四白话文,要求在无产阶级普通话的基础上建立大众文艺的通用语言;(3)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对于瞿秋白的语言观,茅盾提出了商榷,但瞿秋白没...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语言在大众文艺中的地位;(2)批评五四白话文,要求在无产阶级普通话的基础上建立大众文艺的通用语言;(3)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对于瞿秋白的语言观,茅盾提出了商榷,但瞿秋白没有接受。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总体看是积极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坚持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白话文是资产阶级性质的;(2)对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注意不够;(3)强调语言的阶级性;(4)坚持汉字应走罗马化也即拼音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 茅盾 语言观 反思
下载PDF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
4
作者 王小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3,170,171,共15页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的文学观”“深揪用字错误的论争策略”借鉴了章太炎修辞立诚的文章观,却抛弃了“修辞立诚”中的文字考证基础。五四文学革命在转化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同时,章太炎也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思考,强调白话对文言的依赖,展示言文合一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章太炎 文学语言观 古白话 修辞立诚 文言
下载PDF
符号·活动·艺术:朱光潜语言观的三重意蕴
5
作者 袁玲丽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7期25-30,共6页
朱光潜的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呈现出浓厚的语言意识。他认为,语言是思维主体进行活动时所使用的自然或约定符号,思想活动就是运用语言,语言的发展体现出艺术普遍性。语言符号具有民族性,语言发展是民族集体创造,语言传承是民族艺术。朱... 朱光潜的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呈现出浓厚的语言意识。他认为,语言是思维主体进行活动时所使用的自然或约定符号,思想活动就是运用语言,语言的发展体现出艺术普遍性。语言符号具有民族性,语言发展是民族集体创造,语言传承是民族艺术。朱光潜语言观的内外部特征反映了他在语言运用与研究过程中的古今中外汇通和哲学意蕴,对于民族语言文学发展与语言作品翻译具有独特意义,体现了他始终如一振兴与发展民族语言与文学的研究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符号 活动 艺术 语言观
下载PDF
关于索绪尔语言观探讨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6
作者 于全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如何正确地理解、认识索绪尔语言观的本真状态及其与相关语言理念的差异等问题,对于推动语言观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索绪尔的语言观自有其合理内核的一面,它与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本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观。索... 如何正确地理解、认识索绪尔语言观的本真状态及其与相关语言理念的差异等问题,对于推动语言观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索绪尔的语言观自有其合理内核的一面,它与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本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观。索绪尔语言观的辩证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索绪尔区别语言与言语并把语言作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研究上的先后次序之“辩证的”观念等问题的理解,需要将其置于索绪尔学说本身的具体语境与相关语言观念中去把握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 语言观 语言 言语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从不同的语言观看美国双语教育之争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瓦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1-85,共5页
自从1968年美国颁布第一部《双语教育法案》确立了双语教育的合法地位以来,美国的双语教育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几经沉浮,可谓命运多舛。本文就美国社会对语言多样性问题所持有的三种不同语言观及其在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作... 自从1968年美国颁布第一部《双语教育法案》确立了双语教育的合法地位以来,美国的双语教育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几经沉浮,可谓命运多舛。本文就美国社会对语言多样性问题所持有的三种不同语言观及其在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刻理解美国双语教育兴衰变迁的政治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双语教育 问题语言观 权利语言观 资源语言观 教育政策
下载PDF
感性、并置、批判:阿多诺语言观的三重面向
8
作者 曹颖哲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观。他超越语言的实用和审美层次,赋予语言感性、并置和批判面向。面对20世纪语言的危机,阿多诺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突破传统语言概念化的表达,实现... 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观。他超越语言的实用和审美层次,赋予语言感性、并置和批判面向。面对20世纪语言的危机,阿多诺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突破传统语言概念化的表达,实现向唯物论立场的转向;以并置的语言结构和星丛式文体对以因果推论为核心的综合语言进行反抗,从而抑制理性主体的膨胀,挑战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同时通过语言的批判面向,抵制语言的交流性,使语言免于被轻易消费和挪用的风险。阿多诺视语言为思想的组成部分,经由语言实现其同一性哲学批判。其语言观不但自身具有多重面向,而且能够折射出其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谱系,并透视出他对于时代症候的深刻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奥多·阿多诺 语言观 感性 并置 批判
下载PDF
傅兰雅的科学翻译语言观探究
9
作者 王子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傅兰雅是晚清西学翻译运动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在晚清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受其学习和工作经历、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傅兰雅形成了独到的科学翻译语言观。其科学翻译语言观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从汉语的独特性、优越性、发展性角度论... 傅兰雅是晚清西学翻译运动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在晚清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受其学习和工作经历、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傅兰雅形成了独到的科学翻译语言观。其科学翻译语言观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从汉语的独特性、优越性、发展性角度论证汉语之于科学翻译的语言适用性,以及从科学翻译的具体实践出发,倡导科学翻译的语言统一性、规范性和描述性。这些观点既具有指导晚清科学翻译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价值,又为当下的中西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兰雅 科学翻译 语言观 术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视域下语言本体的课程思政价值研究
10
作者 阳小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这一宗旨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外语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语言及语言知识。语言作为一种生活形式,集聚着人和世界的所有关系,表现为语言的现实意识性、民族文化性、言语的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这一宗旨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外语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语言及语言知识。语言作为一种生活形式,集聚着人和世界的所有关系,表现为语言的现实意识性、民族文化性、言语的实践理性和思维逻辑性等特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来剖析教学内容,“立德树人”“如盐在水”,润物无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课程思政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下载PDF
论庄子语言观的悖论及其超越
11
作者 赵诗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7-51,共5页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观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一种悖论:一方面极力地怀疑和否定日常语言,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借助于诗性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与其秉持“道不可言”的哲学立场以及他对语言构筑的意识形态对人的宰...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观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一种悖论:一方面极力地怀疑和否定日常语言,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借助于诗性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与其秉持“道不可言”的哲学立场以及他对语言构筑的意识形态对人的宰制和规训而失真的忧思相关,为此,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三言”(道言)言说方式来实现对常言的突破,从而实现个体生命的诗意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语言观 悖论 道言
下载PDF
体认语言观视角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活动探索
12
作者 刘伊文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12期3677-3682,共6页
做好初中英语教学是教师以促进者的身份帮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实现成功自然过渡的基础。在当今国内英语教育的大趋势下,优化英语教学思路,更新教师教法,在已有教材基础上进行教法的推陈出新是不可被忽视的关键所在。而以近几年语言学界... 做好初中英语教学是教师以促进者的身份帮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实现成功自然过渡的基础。在当今国内英语教育的大趋势下,优化英语教学思路,更新教师教法,在已有教材基础上进行教法的推陈出新是不可被忽视的关键所在。而以近几年语言学界所提出的体认语言观的视角来看,体认观把体认看作是体验与认知相互结合所产生的语言论断。体验以认知为基础,而认知是对体验所获得信息的转换再生成为习得知识的途径。简而言之,体认观认为人们通过体体验和认知的方式来感知环境并学会使用特定环境中的语言。体认语言观认为将体认为途径来进行语言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理论在前人的专业研究下也得到了证实。基于这一理论支撑,结合国家在新一轮教改中所提出的关心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本文作者试图以体认语言观为基础,将其有效的融入到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体认观的优势,从而使初中学生的课堂语言习得效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观 初中英语教学 语法教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与乔姆斯基语言观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谢洁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4-52,346,347,共11页
乔姆斯基和马克思都试图探索人的语言能力,揭开人类思维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奥秘,但两者的语言观存在很大差异.乔姆斯基强调语言是天赋的、本能的,具有心理性、生物性和递归性,而马克思则认为语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实践性、物质性... 乔姆斯基和马克思都试图探索人的语言能力,揭开人类思维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奥秘,但两者的语言观存在很大差异.乔姆斯基强调语言是天赋的、本能的,具有心理性、生物性和递归性,而马克思则认为语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实践性、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科学性.马克思的语言观深刻揭示了语言与实践、语言与思想、语言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不仅为语言研究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当代社会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乔姆斯基 语言本质 语言属性 语言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意蕴
14
作者 黄胤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文章从三个向度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意涵,在哲学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内涵,在语言力量层面阐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实质力量,在语言哲学层面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复归。基于此,...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文章从三个向度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意涵,在哲学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内涵,在语言力量层面阐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实质力量,在语言哲学层面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复归。基于此,旨在更好地解蔽语言的力量,从而使语言完成本真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语言力量 解蔽 复归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语言观的范式变革与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
15
作者 漆思 贾珣慧紫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29-240,354,共13页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革命与其实践语言观的范式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彻底颠覆传统思辨哲学语言观中语言决定现实的关系,被思辨语言遮蔽的现实生活世界方能彰显.马克思从现实出发,以批判为手段,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解释原则,打通了语言融入...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革命与其实践语言观的范式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彻底颠覆传统思辨哲学语言观中语言决定现实的关系,被思辨语言遮蔽的现实生活世界方能彰显.马克思从现实出发,以批判为手段,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解释原则,打通了语言融入现实生活世界的实践进路,形成具有实践性指向、现实性根基、历史性内涵与批判性品格的实践语言观,实现了从观念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语言观实践转向,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语言观范式变革.深入探究马克思实践语言观的范式变革及当代价值,对于破除西方话语迷思和话语霸权、自觉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语言观 范式变革 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下载PDF
试论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华东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6-211,共6页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本体论上,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以"境域式"的"显示关系"代替了"线式"的"揭示关...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本体论上,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以"境域式"的"显示关系"代替了"线式"的"揭示关系";从对语言诗化本性的思考和表述上,采用"文学化"的思维和表达策略。海德格尔的诗化语言观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在语言问题上的延伸,即扬弃主流语言哲学传统的主体性的"理性主义语言观",建构一个非主体性的"诗化语言观"——这在西方20世纪诗化语言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诗化 诗化语言观 理性主义语言观
下载PDF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观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慧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外语教学的内容是语言,对语言的认识或持什么样的语言观直接影响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目前外语教学现状的改进要求摒弃狭隘的工具主义语言观,树立全面的语言观。
关键词 语言 语言观 外语教学 工具化 文化语言观
下载PDF
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元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5期4-6,共3页
]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找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但都无法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解答。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 ,要探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首先必须给语言和思... ]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找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但都无法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解答。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 ,要探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首先必须给语言和思维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本文尝试为语言和思维重新定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交际语言观 认知语言观
下载PDF
解构“特朗普现象”--兼论实与无并存语言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履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4,173,174,共8页
借鉴当代语言和修辞理论,可以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语言行为展开分析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审核传统语言观,提出"实与无"并存语言观。研究旨在阐明四点:1.特朗普出人意外地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击败民主党对手、美国前... 借鉴当代语言和修辞理论,可以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语言行为展开分析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审核传统语言观,提出"实与无"并存语言观。研究旨在阐明四点:1.特朗普出人意外地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击败民主党对手、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是和他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理解受众、采纳受众话语来创构另类现实有紧密的关联。2.传统的有实语言观(the language of presence)和无实语言观(the language of absence)已无法对"特朗普现象"作出圆满答复。3."实与无"并存语言观(the language of presence-and-absence)能帮助我们摆脱传统语言观的约束。4.准确解构"特朗普现象"需要对修辞的生成、变更能力有新的认识,因为只有具备这种认识,我们才能开始对美国当代政治修辞培育批判性的视野,也才能开始对是与非、表象与内涵、或然与定然等两元概念发展跳出传统框架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有实语言观 无实语言观 实与无并存语言观 生成与变更力
下载PDF
何谓“诗”语言—从吉本隆明和索绪尔语言观的比较说起
20
作者 潮洛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3,共7页
吉本隆明在其著作《对于语言美是什么》中提出了他独特的、与语言学家理论不同的语言观,即通过解剖文学语言的本质,试图建立以语言的美为基准的文学理论。通过与索绪尔的语言学语言观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制度化语言与"诗&q... 吉本隆明在其著作《对于语言美是什么》中提出了他独特的、与语言学家理论不同的语言观,即通过解剖文学语言的本质,试图建立以语言的美为基准的文学理论。通过与索绪尔的语言学语言观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制度化语言与"诗"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吉本隆明语言观的启示或暗示,对探求"诗"语言的本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本隆明 索绪尔 文学语言观 语言语言观 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