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语词程式研究
1
作者 鸿格尔珠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0-36,共7页
胡仁·乌力格尔是口头演述的艺术形式,胡尔奇需要耗费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十个小时来创编一部完整的胡仁·乌力格尔。他们在演述胡仁·乌力格尔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固定语词或词组创编诗行。这里提到的反复出现的固定语词或词... 胡仁·乌力格尔是口头演述的艺术形式,胡尔奇需要耗费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十个小时来创编一部完整的胡仁·乌力格尔。他们在演述胡仁·乌力格尔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固定语词或词组创编诗行。这里提到的反复出现的固定语词或词组指程式。胡尔奇布仁巴雅尔在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同样使用各类程式,本文从他演述的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中选取与人物、器物和行为相关的程式,对其展开较为精密的分析,以揭示布仁巴雅尔的演述技巧,以及归纳他使用程式的规律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仁巴雅尔 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 口头程式 语词程式
下载PDF
石林彝族撒尼人“祭祀词”语词程式分析
2
作者 罗钊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63-65,73,共4页
祭祀词是原始宗教仪式中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运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 ,对《彝族撒尼“祭祀词”译疏》一书中集录的祭祀词进行分析 ,梳理出一些程式化内容 ,以展现祭祀词在建构、传承、流布中固有的程式化特征。
关键词 彝族撒尼人 祭祀词 语词程式
下载PDF
彝族民间文学中叙事长诗的“语词程式”研究
3
作者 沙马拉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64,共7页
在彝族民间文学中,活态的口头叙述极为丰富。彝族民间口头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彝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长期锤炼而形成的彝民族的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彝民族诗性智慧和才艺的结晶。彝族民间叙事长诗有... 在彝族民间文学中,活态的口头叙述极为丰富。彝族民间口头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彝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长期锤炼而形成的彝民族的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彝民族诗性智慧和才艺的结晶。彝族民间叙事长诗有的以叙事为主,以抒情为辅,如《甘莫阿妞》《阿诗玛》等;有的则以抒情为主,以叙事为辅,如《妈妈的女儿》《我的幺表妹妹》等。这些至今存活在彝族民间的口头叙事文本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信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分析这些活态的口头文本,我们发现彝族民间口头叙事不仅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动人,还蕴藉着丰富的相对稳定的程式化形式,具有固定涵义的现成表达模式。这些程式是经过无数民间口头诗人的千锤百炼后在传统中形成的,是历经若干世纪之久的古老的传统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民间文学 叙述长诗 语词程式 研究
原文传递
畲族史诗《高皇歌》的程式语词和句法——基于云和县坪垟岗蓝氏手抄本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令法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5-65,共11页
广泛流传于畲民社会的《高皇歌》,是一首长达近五百句的七言体史诗。这首包含创世因素、英雄事迹与迁徙内容的综合性语言表达,现已基本看不到脱离手抄本的演述活动。借助"口头程式理论"的相关分析原则,对现已发现的篇幅最长... 广泛流传于畲民社会的《高皇歌》,是一首长达近五百句的七言体史诗。这首包含创世因素、英雄事迹与迁徙内容的综合性语言表达,现已基本看不到脱离手抄本的演述活动。借助"口头程式理论"的相关分析原则,对现已发现的篇幅最长的蓝观海手抄本进行程式语词和程式句法的分析,不仅可以说明文本化的《高皇歌》是"源于口头的文本",也可从中看到史诗演述人是如何利用口头程式进行史诗创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畲族 《高皇歌》 手抄本 程式语词 程式句法
下载PDF
安多民间叙事诗程式语词探析
5
作者 才让多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安多民间叙事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口头叙事传统。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探析其程式化语词,我们发现,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的形象、特征、动作等许多语词,在一个或多个文本中反复使用,便成为一种高度程式化语言,它... 安多民间叙事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口头叙事传统。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探析其程式化语词,我们发现,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的形象、特征、动作等许多语词,在一个或多个文本中反复使用,便成为一种高度程式化语言,它对诗歌的整体结构、措辞以及口头传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民间叙事诗 口头程式理论 程式语词
下载PDF
“宗”:格萨尔史诗的叙事程式、传统法则与故事范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央吉卓玛(藏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7,共15页
“宗”作为格萨尔史诗传统中的关键术语之一,学界对其讨论由来已久。文章立足于民族志诗学,对史诗语域下“宗”的意义和功能进行解析。从语词层面来讲,“宗”当被释义为“城堡”,围绕“宗”,史诗中形成了大量的程式化表达,通过解析“宗... “宗”作为格萨尔史诗传统中的关键术语之一,学界对其讨论由来已久。文章立足于民族志诗学,对史诗语域下“宗”的意义和功能进行解析。从语词层面来讲,“宗”当被释义为“城堡”,围绕“宗”,史诗中形成了大量的程式化表达,通过解析“宗”及其特性修饰语,可以解码演述人构筑诗行的技巧和法则;作为典型场景,史诗中对“宗”的描述和铺排,不仅向受众传达了包括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内的情节要素,还侧面传达了包括善恶、敌友和信仰在内的重要信息;脱胎于藏族传统建筑的“宗”,其建制符合藏族“宇宙三分”的世界观,而宇宙三分观,恰恰点明了格萨尔史诗“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方地狱完成业果”的叙事结构。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宗”在史诗语域中当被释解为“城堡”,但是其指涉范围远远超出了物质的“城堡”,而具有统摄整个叙事传统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语词 特性修饰语 典型场景 传统法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