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视野下次仁罗布小说《祭语风中》意蕴探析
1
作者 罗雅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44-48,共5页
长篇小说《祭语风中》作为藏族青年作家次仁罗布的杰出之作,不仅全面且深入地讲述了西藏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且基于对藏族文化精神的深度解读,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西藏。本论文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祭语风中》中隐藏... 长篇小说《祭语风中》作为藏族青年作家次仁罗布的杰出之作,不仅全面且深入地讲述了西藏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且基于对藏族文化精神的深度解读,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西藏。本论文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祭语风中》中隐藏的独特人文情感与文化表达方式,深入剖析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及象征元素,以此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作品在历史和文化交织的复杂背景下所传达出的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美学 文化表达 意蕴
下载PDF
从苦难中走向宽容:民族心灵史的书写——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79-85,共7页
《祭语风中》是藏族青年作家次仁罗布的又一力作,是作者经过多年中短篇小说创作积淀之后,历时五年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我"——一个心地善良、忠诚老实、普通平凡的僧人晋美旺扎苦难的一生。"... 《祭语风中》是藏族青年作家次仁罗布的又一力作,是作者经过多年中短篇小说创作积淀之后,历时五年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我"——一个心地善良、忠诚老实、普通平凡的僧人晋美旺扎苦难的一生。"苦难"是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苦难、忍耐、宽容三方面来解读作品所蕴含的深刻而又优秀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 苦难 忍耐 宽容 心灵史
下载PDF
历史记忆的民间叙述——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春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9-105,共7页
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是一部借助民间视野,折射西藏近五十年社会发展历程的力作。作品以晋美旺扎的生命回忆为主线,采用戏剧体的叙述形态,以宽广的人道情怀和悲悯的人文关怀,深入开掘遮蔽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个体生命的深邃和... 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是一部借助民间视野,折射西藏近五十年社会发展历程的力作。作品以晋美旺扎的生命回忆为主线,采用戏剧体的叙述形态,以宽广的人道情怀和悲悯的人文关怀,深入开掘遮蔽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个体生命的深邃和灵魂的庄重,凸显民间西藏的生动活泼与复杂多样,昭显出西藏历史民间叙述的文学表达新态势,表现出中国故事的地方性文学经验和想象表达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 历史记忆 民间叙述
下载PDF
说说言语风趣
4
作者 邢福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0-31,共2页
说说言语风趣□邢福义●●读作品,读到一些言语富于风趣的地方,每每反复欣赏,久久品味,仿佛看到奇美的风景而流连忘返。蒋韵《现场逃逸》中有这么一段描写:“鳜鱼是活的吗?死的我可不要。”“瞧您怎么说话。”跑堂的小姐笑吟吟望... 说说言语风趣□邢福义●●读作品,读到一些言语富于风趣的地方,每每反复欣赏,久久品味,仿佛看到奇美的风景而流连忘返。蒋韵《现场逃逸》中有这么一段描写:“鳜鱼是活的吗?死的我可不要。”“瞧您怎么说话。”跑堂的小姐笑吟吟望着他,“能拿死的蒙您吗?昨天才从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语风 语言美学 语言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流行歌曲 “呐喊” 中篇小说 《太阳雨》 文艺美学
下载PDF
西藏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话语转变与现代性特征——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祭语风中》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晓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66-73,共8页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说 《格桑梅朵》 《无性别的神》 《祭语风中》 叙事话语 现代性
下载PDF
藏地叙事的民族审美建构——论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清贵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8,共8页
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是一部具有藏地民族志风格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对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的深度描写。作品既有根植于民间传说、宗教仪式、口头歌谣的精神原乡呈现,又有藏地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心理嬗变、社会改革及文化变迁描述。... 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是一部具有藏地民族志风格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对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的深度描写。作品既有根植于民间传说、宗教仪式、口头歌谣的精神原乡呈现,又有藏地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心理嬗变、社会改革及文化变迁描述。小说通过本土信仰的深描与还原、传统文化的复魅与寻思、族群历史的自述与呈现、民族身分的固守与超越,书写出独具地方性知识的精神空间与多元文化的共生谱系,传达出信仰与救赎、坚韧与包容、悲悯与正义、耐劳与和谐等人类的高贵品质,在文化趋同化和精神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供了治疗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族群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仁罗布 《祭语风中》 民族志风格 藏地叙事
原文传递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7
作者 孙德喜 《阿来研究》 2019年第2期145-151,共7页
读了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我首先想到的是20多年前面世,稍后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前者被学者们称为"史诗性作品"~①、"灵魂之书"~②,后者则被认为是"气势恢宏的史诗"... 读了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我首先想到的是20多年前面世,稍后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前者被学者们称为"史诗性作品"~①、"灵魂之书"~②,后者则被认为是"气势恢宏的史诗"(蔡葵语)~③、"一部展现民族灵魂的大作品"~④。这两部长篇小说虽然出自不同民族作家之手,写作于不同的时间,但是都得到了作家学者们共同的评语:具有民族史诗的特征,展现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 米拉日巴 鹿子霖 玛尔巴 《白鹿原》 白嘉轩
原文传递
综合与超越的艺术追求——次仁罗布《祭语风中》读解
8
作者 阎浩岗 《阿来研究》 201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作家写出的作品既是个人思想情感的结晶,又不可避免地处于文本的互文网络之中。按布鲁姆的说法,后起作家均面临"影响的焦虑",他们都试图与前面的作家对话,写出不一样的东西。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藏族作家——扎西达娃、阿来... 作家写出的作品既是个人思想情感的结晶,又不可避免地处于文本的互文网络之中。按布鲁姆的说法,后起作家均面临"影响的焦虑",他们都试图与前面的作家对话,写出不一样的东西。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藏族作家——扎西达娃、阿来和次仁罗布,分别代表了藏区书写的三种不同类型,其作品构成显在或潜在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 次仁罗布 扎西达娃 小说文本 宏大叙事
原文传递
历史、轮回与救赎——次仁罗布《祭语风中》叙事主题探究
9
作者 王艺涵 戴伟 《作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0,共7页
在短篇小说《放生羊》获得鲁迅文学奖五年后,藏族作家次仁罗布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次仁罗布认为:“创作《祭语风中》这部作品,就是试图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改变,来反映西藏风云变幻的历史轨迹,让其成为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这... 在短篇小说《放生羊》获得鲁迅文学奖五年后,藏族作家次仁罗布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祭语风中》。次仁罗布认为:“创作《祭语风中》这部作品,就是试图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改变,来反映西藏风云变幻的历史轨迹,让其成为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这样的书写一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后人留下一面可以映照的镜子。我们常说作家应该要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我创作这部小说就是为了弥补文学史上曾留下的这段空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次仁罗布 《祭语风中》 叙事主题 藏族作家 《放生羊》 历史轨迹 救赎
原文传递
来自“我者”的深度叙事与描绘——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简论
10
作者 吴少颜 孙珂珂 《阿来研究》 2019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作为雪域高原土生土长的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创作了多部以西藏为背景的小说作品:"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与灵魂,那就是关注内心,审视精神的高度,这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为雪域高原土生土长的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创作了多部以西藏为背景的小说作品:"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与灵魂,那就是关注内心,审视精神的高度,这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和灵感,激发着我文学创作的热情。"~①他凭借藏族作家的身份自觉和强烈的民族关怀意识,以独特的叙事视域建构起西藏的地域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 次仁罗布
原文传递
略论吴方言文化与其民歌小调演唱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吴文化"是在江南地区产生的文化,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精、细、雅、洁"的文化品味。吴语方言对吴歌地方色彩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为方言的调值、押韵形式、双关语和衬词和衬句等方面,通过语言与发... "吴文化"是在江南地区产生的文化,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精、细、雅、洁"的文化品味。吴语方言对吴歌地方色彩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为方言的调值、押韵形式、双关语和衬词和衬句等方面,通过语言与发音的独特表达,体现吴地民歌温柔、含蓄、缠绵,以及"软、糯、甜、媚"的吴方言语风导致的独特的音乐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吴语方言 民歌 小调 语风 音乐特质
下载PDF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怀琪 《河北学刊》 1987年第5期74-77,共4页
王国维在史学上的贡献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他在史学各个领域内创造的研究业绩;其二是他考据史学的方法论.郭沫若对王国维遗留下的“知识产品”,给了很高的评价:“王国维,研究学问的方法是近代式的”.王国维治史的方法,概括起来在于他的二... 王国维在史学上的贡献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他在史学各个领域内创造的研究业绩;其二是他考据史学的方法论.郭沫若对王国维遗留下的“知识产品”,给了很高的评价:“王国维,研究学问的方法是近代式的”.王国维治史的方法,概括起来在于他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论,确实具有治学的科学因素.现作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古史新证 二重证据法 考史 文字 音韵学 史学 训释 语风 殷周
下载PDF
《民俗语言学》评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失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0-41,共2页
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民俗现象观察语言,还是从语言现象观察民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以往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谈不上理论上的建树。随... 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民俗现象观察语言,还是从语言现象观察民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以往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谈不上理论上的建树。随着语言学与民俗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建立一门把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的新的边缘性学科,于是,民俗语言学应运而生。它的奠基之作是曲彦斌先生的《民俗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正如一家报纸所介绍的那样:“这是一部关于民俗语言学的概论性的开山之作。作者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之本,吸收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新方法、新成果,融贯古今中外。……从语言文化的基本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以语言文字的构成主体为基线,全面、多方位地论述了民俗语言的本质、源流、功能、类型、方法论及学说史,形成了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书连同绪论在内,共有十六章五十多节。绪论部分从各个角度论证和说明了民俗语言学的性质、任务、范围和基本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了民俗学和语言学的密切关系,进而阐述了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可以说,它是全书的理论框架,或者说是民俗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作者分别具体分析和论述了文字、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学 语风 民俗学研究 学科结合 融贯古今 民俗美 习俗 学说史 民俗现象 基本理论框架
下载PDF
行业特色高校外语“3+”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西安某高校高起点班为例
14
作者 张姗姗 《高教学刊》 2018年第7期11-13,共3页
文章在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趋势和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背景下,以西安某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论述了高起点本科生英语培养方案、目标及课程设置。并通过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针对高水平本科生的外语培养及教学模式,试图解决目... 文章在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趋势和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背景下,以西安某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论述了高起点本科生英语培养方案、目标及课程设置。并通过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针对高水平本科生的外语培养及教学模式,试图解决目前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为当前的高校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高校 高起点学生 外语培养 “3+”模式
下载PDF
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贺 曲晓波 +3 位作者 律广富 常志达 张婧卓 林喆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以及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 目的:研究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以及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风回语颗粒组(6g/kg,3g/kg)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行为症状,降低脑梗死体积,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脑组织中LPO、NO、MDA含量及NOS活性。结论: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回语颗粒 脑梗死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贺 曲晓波 +5 位作者 律广富 李斌 闫文昊 王保森 常志达 林喆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核因子κB... 目的:研究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含量,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风回语颗粒(6g/kg,3g/kg)与银杏叶分散片能改善大鼠神经行为症状,降低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中TNF-α、NF-κB、IL-6、caspase-3的含量(P<0.05,P<0.01),明显改善脑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论: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抑制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回语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性因子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