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条刃边测头在位测量大型齿轮齿形误差的基本原理及误差与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龙 商向东 +2 位作者 金嘉琦 郑鹏 刘健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针对大型齿轮的特点,阐述了基于在位测量方法的齿条刃边测头测量大型齿轮齿形误差方案的基本原理,运用误差与变异规律分析了误差条件下工具齿条刃边与被测渐开线齿面的啮合过程,给出了基于齿条刃边测头的大型齿轮齿形误差在位量仪的精... 针对大型齿轮的特点,阐述了基于在位测量方法的齿条刃边测头测量大型齿轮齿形误差方案的基本原理,运用误差与变异规律分析了误差条件下工具齿条刃边与被测渐开线齿面的啮合过程,给出了基于齿条刃边测头的大型齿轮齿形误差在位量仪的精度设计的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位测量 大型齿轮 齿形误差 齿条刃边测头 误差变异 啮合特性
下载PDF
玉米区域试验中误差方差的异质性及其对品种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平 胡希远 沈琨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为了研究我国玉米区域试验中误差方差的异质性存在状况及其对品种评价的作用,以2003—2006年东北和华北16组玉米区域试验资料为依据,对玉米区域试验各环境试验误差方差差异状况及误差方差同质模型和异质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验证,并对... 为了研究我国玉米区域试验中误差方差的异质性存在状况及其对品种评价的作用,以2003—2006年东北和华北16组玉米区域试验资料为依据,对玉米区域试验各环境试验误差方差差异状况及误差方差同质模型和异质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验证,并对品种效应差异显著性测验在误差同质模型和误差异质模型分析结果的差异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所有试验中,试验误差方差在环境间具有较大差异;误差方差异质模型比误差方差同质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效果普遍较好;模型是否考虑误差方差的异质性对品种-环境交互效应测验结果有较大影响,而对品种主效应测验结果影响极小;误差方差异质模型比误差方差同质模型测验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区域试验 误差变异 模型
下载PDF
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小麦品种试验精确度回溯分析
3
作者 张笑晴 吴宏亚 +3 位作者 伍玲 霍珊珊 汪尊杰 朱华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为全面评价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分析了2011—2021年度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小麦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茎数等性状的... 为全面评价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分析了2011—2021年度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小麦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茎数等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品种试验精确度较好,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在5%和10%以下的试点数占比分别在60%和95%以上,但品种比较精确度(RLSD_(0.05))在3%以下的试验比例不到10%,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单点品种试验RLSD_(0.05)在10%以下的试点数分别占比约60%和90%。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显著优于单年单点试验,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CEV分别在8%和5%以下。采用试点固定模型时,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RLSD_(0.05)分别为2.19%和1.49%,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比较精确度的要求;但采用试点随机模型时,小麦品种试验尚无法鉴别出品种间3%的产量差异。试验对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千粒重和穗数的RLSD_(0.05)优于产量性状,而最高茎数和穗粒数的RLSD_(0.05)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试验精确度 品种比较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下载PDF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许乃银 李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共8页
农作物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是品种和试验环境科学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的试验精确度分布与演变动态,并分析比较了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精确度差异,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 农作物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是品种和试验环境科学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的试验精确度分布与演变动态,并分析比较了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精确度差异,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和演变规律,为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单年单点棉花区域试验能鉴别出5%、8%、10%、12%、15%和20%品种间差异的比率分别约为20%、50%、70%、83%、92%和98%。(2)单年多点棉花区域试验精确度呈逐年提高的演变趋势,RLSD0.05(RLSD,relativ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由2000年的11.43%下降到2014年的7.1%,其中长江流域的RLSD0.05已经连续9年、黄河流域棉区的RLSD0.05连续4年稳定在5%以下,可以稳定地鉴别品种间5%的差异;西北内陆棉区的RLSD0.05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可以可靠鉴别品种间10%的差异。(3)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显著,其中皮棉产量和结铃数的精确度较低,霜前花率、衣分、纤维长度和生育期的精确度较高,其余性状精确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区域试验 试验精确度 品种比较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
下载PDF
品种比较试验精确度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2 位作者 王兆川 殷延勃 李华 《种子科技》 2003年第2期99-100,共2页
以1993—2002年水稻育种品种比较试验数据为资料,分组对10年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E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早中熟组的CEV在2.34%-9.46%之间,平均为4.95%;晚熟组的CEV在3.72%-8.78%之间,平均为5.80%。... 以1993—2002年水稻育种品种比较试验数据为资料,分组对10年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E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早中熟组的CEV在2.34%-9.46%之间,平均为4.95%;晚熟组的CEV在3.72%-8.78%之间,平均为5.80%。相对而言,品比试验早中熟组的误差小于晚熟组。从10年平均数来看,早中熟组试验中只能鉴别出的品种最小差异为8.72%,晚熟组中只能鉴别出品种最小差异为1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比较试验 精确度 农作物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误差变异系数
下载PDF
浙江省大麦区试的精确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晁会民 贾巧君 +2 位作者 汪军妹 朱靖环 杨建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575-578,共4页
分析2004-2009年5个年度浙江省大麦区试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在1年1点,1年多点,1点2年3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绝大多数都能得到保证;但是3个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不尽相同,其中1年多点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最好,1年1点试... 分析2004-2009年5个年度浙江省大麦区试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在1年1点,1年多点,1点2年3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绝大多数都能得到保证;但是3个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不尽相同,其中1年多点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最好,1年1点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次之,且不同试点间差异明显,1点2年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最差。提出提高区试的精确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试 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大麦
下载PDF
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帆 袁玉顺 +5 位作者 杨俊青 蔡秋华 李国强 吴显成 李江 张睿 《云南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6-8,共3页
分析2011-2013年大理州大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精确度。结果表明,不论是1年1点、1年多点、2年1点还是2年多点试验,其误差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说明本轮区域试验误差控制得较好,区域试验整体水平能达到一定要求,数据准确可信。品种比较精... 分析2011-2013年大理州大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精确度。结果表明,不论是1年1点、1年多点、2年1点还是2年多点试验,其误差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说明本轮区域试验误差控制得较好,区域试验整体水平能达到一定要求,数据准确可信。品种比较精确度分析中,1年多点和2年多点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最好,均可鉴别出超过对照品种6.91%以上的差异;1年1点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次之,有25%的试点可鉴别出超过对照品种10%的差异,66.7%的试点能鉴别出15%的差异;2年1点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最差,仅有16.7%的试点能鉴别出15%的差异。本轮区试,鹤庆试点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最好,云龙试点次之,大理和弥渡试点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祥云试点精确度不好,巍山试点的精确度最差,应总结各个试点区试经验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区域试验 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 相对最小显著差异
下载PDF
基于指标耦合的微观交通仿真参数标定方法
8
作者 高沛 周荣贵 +1 位作者 周建 张旭冉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为了优化交通仿真模型的参数标定方法,提高仿真模型的精度和还原真实道路环境,研究了同时考虑多个校正指标的仿真标定方法。以仿真结果为导向,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面向应用需求的标定参数。在考虑不同校正指标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以不同时... 为了优化交通仿真模型的参数标定方法,提高仿真模型的精度和还原真实道路环境,研究了同时考虑多个校正指标的仿真标定方法。以仿真结果为导向,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面向应用需求的标定参数。在考虑不同校正指标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以不同时间区间下的误差变异性作为影响权重,构建考虑多个校正指标的仿真标定模型,建立了考虑6种速度的目标函数。基于VISSIM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结合MATLAB语言对模型进行了实现,以免疫遗传算法为基本求解方法,通过两阶段的熵权赋值与自适应调整确定143组参数结果。最后采用均匀取值、递归取值、指标耦合取值3种方式比较了不同取值方法之间的优劣性。仿真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主线小客车速度的误差平方值大于0.01的频数下降了50%,大型货车下降了60%;在车速方面,主线小客车现有误差5%,下降了7%,大型货车现有误差1.5%,下降了5.2%,小型货车与匝道车速误差均维持在6.5%左右;主线小客车速度与主线大型货车速度具有更小的权重值,维持在0.15~0.2范围,误差变异性更小,在目标函数中的作用更小。结果表明:相较单一指标的标定方法,基于指标耦合的标定方法考虑了多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综合考虑各指标的误差,克服了以往标定1个指标而导致其他指标误差过大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微观交通仿真 参数标定 指标耦合 误差变异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与商业周期
9
作者 艾斯瓦.S.普纳赛德 谢炳炎 岳中 《国外财经》 2001年第1期77-84,共8页
本文根据宏观经济波动的不同类型 ,为分析贸易差额动态建立了一个新的经验性的结构模型。该模型对商业周期和由不同变动而产生的贸易差额之间有条件相关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看法 ,并且试图使这些结论与资料中发现的无条件相关相调和。结... 本文根据宏观经济波动的不同类型 ,为分析贸易差额动态建立了一个新的经验性的结构模型。该模型对商业周期和由不同变动而产生的贸易差额之间有条件相关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看法 ,并且试图使这些结论与资料中发现的无条件相关相调和。结论表明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 ,在G— 7国中 ,在贸易差额波动 ,名义变动是预测误差变异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差额 实际汇率 国际贸易 需求变动 脉冲响应 理论模型 供给变动 误差变异 商业周期 相对重要性
下载PDF
Self-adaptive learning based immune algorithm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斌 庄毅 +1 位作者 薛羽 王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021-1031,共11页
A self-adaptive learning based immune algorithm (SALIA) is proposed to tackle diverse optimization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 multi-modal and ill-conditioned prc,blems with the high robustness. The SALIA algorithm ad... A self-adaptive learning based immune algorithm (SALIA) is proposed to tackle diverse optimization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 multi-modal and ill-conditioned prc,blems with the high robustness. The SALIA algorithm adopted a mutation strategy pool which consists of four effective mutation strategies to generate new antibodies. A self-adaptive learning framework is implemented to select the mutation strategies by learning from their previous performances in generating promising solutions. Twenty-six state-of-the-art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ni-modality, multi-modality, rotation, ill-condition, mis-scale and noise, are us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SALIA.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algorithm SALIA achieves a higher universality and robustness than clonal selection algorithms (CLONALG), and the mean error index of each test function in SALIA decreases by a factor of at least 1.0×10^7 in a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e algorithm multi-modal optimizati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mmtme secondary response self-adaptivelearning
下载PDF
裂区设计连续调查的条件影响及重抽样核实调整
11
作者 杨宝慧 孙山泽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条件的影响是有匹配样本的连续调查特有的计量误差来源.本文在变异计量误差模型之下,研究了未调整时条件影响对两期裂区设计连续调查中采用的组合差估计量的统计影响,同时提出了重抽样核实调整方法,得到了调整后的无偏估计量,计算了调... 条件的影响是有匹配样本的连续调查特有的计量误差来源.本文在变异计量误差模型之下,研究了未调整时条件影响对两期裂区设计连续调查中采用的组合差估计量的统计影响,同时提出了重抽样核实调整方法,得到了调整后的无偏估计量,计算了调整后估计量的方差.讨论了调整后估计量准确度比未调整估计量准确度高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调查 裂区设计 条件影响 组合差估计量 重抽样 变异计量误差模型
下载PDF
视觉-距离知觉信息整合对跳远起跳踏板技能习得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运坤 张英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目的:验证视觉-距离知觉信息整合对跳远起跳踏板准确性、稳定性和起跳踏板距离预测准确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选取某体育学院48名大一新生作为被试,将被试分为视觉信息组、距离知觉信息组、视觉+距离知觉信息组,进... 目的:验证视觉-距离知觉信息整合对跳远起跳踏板准确性、稳定性和起跳踏板距离预测准确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选取某体育学院48名大一新生作为被试,将被试分为视觉信息组、距离知觉信息组、视觉+距离知觉信息组,进行8周的实验干预,采用前测、后测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测试;对起跳踏板和距离预测的绝对误差(AE)、绝对常数误差(ACE)、变异误差(V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觉-距离知觉信息整合能够提高起跳踏板的前后上板准确性、左右上板一致性,降低前后上板误差;能够提高跳远起跳踏板前后和左右上板距离预测准确性、降低前后上板距离预测误差;对起跳踏板的前后上板一致性、左右上板准确性、左右上板误差,以及前后和左右上板距离预测一致性、左右上板距离预测误差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视觉-距离知觉信息整合对提高跳远起跳踏板的准确性、稳定性、降低犯规或不上板的几率具有促进作用;视觉-距离知觉信息整合对提高起跳踏板的距离知觉预测技能的准确性、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整合 起跳踏板 绝对误差 常数误差 变异误差 知觉预测
原文传递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in Remotely Sensed Land Cover Information
13
作者 张景雄 张金平 姚娜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年第3期165-171,共7页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in thematic mapping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and descriptors such as percent correctly classified pixels (PCC) and Kapp...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in thematic mapping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and descriptors such as percent correctly classified pixels (PCC) and Kappa coefficients of agreement have been devised as thematic accuracy metrics. However, such spatially averaged measures about accuracy neither offer hints about spatial variation in misclassification, nor are useful for quantifying error margins in derivatives, such as the areal extents of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and the land cover change statistics. Such limitations originate from the deficiency that spatial dependency is not accommodated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error analysis. Geostatistics provides a good framework for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in land cover information. Methods for predicting and propagating misclassification will be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indicator samples and covariates, such as spectrally derived posteriori probabilities. An experiment using simulated datasets was carried out to quantify the error in land cover change derived from post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It was found that significant biases result from applying joint probability rules assuming temporal independence between misclassifications across time, thus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the stochastic simulation in error model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corporating indicators and probabilistic data for mapping and propagating misclassification, are anticip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TATISTICS land cover change MISCLASSIFICATION stochastic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