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痕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误识”模式——以《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例
1
作者 李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4-56,9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的女知青形象陷入一种“误识模式”塑造之中,她们常常从误认自身的单一形象发展到发现自身的差异性,根据对当代变化的反思和阿尔都塞的“误识理论”,伤痕文学中的女性活在想象的关系中,意识形...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的女知青形象陷入一种“误识模式”塑造之中,她们常常从误认自身的单一形象发展到发现自身的差异性,根据对当代变化的反思和阿尔都塞的“误识理论”,伤痕文学中的女性活在想象的关系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会对她们“正确”的行为作出解释并让主体自觉地去接受它,她们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的想象形成明显的“误识特征”,并且她们的觉醒需要外部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伤痕文学 误识模式 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