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蚊诱卵器与诱卵杯现场监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林立丰 蔡松武 +4 位作者 卢文成 段金花 阴伟雄 易建荣 陈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 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 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 目的 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 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隔50m平行布放在阴凉隐蔽的场所,两个距离在1m左右,每月交替摆放位置,布放后4和7d检查诱蚊诱卵结果。结果 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布放4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35.5和56.7,布放7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53.3和71.5,诱卵杯布放7a时的诱卵指数是诱蚊诱卵器布放4d时诱卵指数的2倍。诱蚊诱卵器可以诱集成蚊,布放4d,回收662个诱蚊诱卵器,诱伊蚊密度指数为1.21±1.12,每个诱捕蚊虫为0~8只;布放4d的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诱卵杯布放7d的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838,P=0.001,y=25.548+1.312x。结论 诱蚊诱卵器法直接通过诱蚊诱卵指数敏感地反映实际成蚊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消长,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卵杯 白纹伊蚊
下载PDF
致死性诱卵杯防治白纹伊蚊的现场效果研究
2
作者 李春晓 董言德 +1 位作者 邓兵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致死性诱卵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场实验中被证实对防治埃及伊蚊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是首次在我国将致死性诱卵杯用于白纹伊蚊的防治,将缓释型溴氰菊酯致死性诱卵杯应用于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致死性诱卵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场实验中被证实对防治埃及伊蚊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是首次在我国将致死性诱卵杯用于白纹伊蚊的防治,将缓释型溴氰菊酯致死性诱卵杯应用于白纹伊蚊孳生地,使用45 d后,诱卵杯中仍然没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将卵卡带回实验室进行孵化,孵化率只有57.7%.同时,对比对照区,实验区的成蚊密度下降率在诱卵杯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上升,使用45 d后,实验区的成蚊密度下降率达到66.6%.说明使用致死性诱卵杯对防控白纹伊蚊有很好的作用,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致死性诱卵杯 溴氰菊酯 防治
下载PDF
诱卵杯法应用于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的现场研究
3
作者 刘美德 佟颖 +6 位作者 张勇 李静 李秋红 刘婷 阎婷 周小洁 曾晓芃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32-238,共7页
本研究对诱卵杯法应用于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的效果进行了现场研究。研究主要运用相关统计、回归分析和均值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现场诱卵杯法诱集卵的密度与相应点位人诱停落法白纹伊蚊密度的关系,研究诱卵天数以及诱卵杯加盖与否对诱卵... 本研究对诱卵杯法应用于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的效果进行了现场研究。研究主要运用相关统计、回归分析和均值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现场诱卵杯法诱集卵的密度与相应点位人诱停落法白纹伊蚊密度的关系,研究诱卵天数以及诱卵杯加盖与否对诱卵杯监测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诱卵杯诱卵量在第1~3 d持续增长,第4~6 d出现增长平台期,第7 d出现新的增长趋势。诱卵第7 d的卵量与前面几天的诱卵量都有显著相关,而前面几天,特别是第4~6 d的诱卵量均值差异不显著。研究还发现除第1 d外,第2~7 d每天诱卵量、7天平均诱卵量均与相应时间的白纹伊蚊人诱停落法成虫密度存在正相关性,使用诱卵量能够线性拟合相应的白纹伊蚊人诱停落法成虫密度。最后,研究显示简易诱卵杯加盖与否都不会显著影响其诱卵效果。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诱卵杯法监测白纹伊蚊提供时长确定依据,同时也为诱卵杯法预测白纹伊蚊密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登革热等疫情背景下媒介白纹伊蚊高效监测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卵杯 白纹伊蚊 密度 监测
下载PDF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仁权 蒋丽亚 +3 位作者 任文军 姬淑红 丁丽娟 冷培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问:矿=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矿=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与BI,r=0.5301);诱蚊诱卵器获得的阳性指数与诱卵杯阳性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801)。结论2种监测方法均能够用于现场白纹伊蚊幼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卵杯 白纹伊蚊 监测 使用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