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感诱发电位与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名顺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8-44,共7页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体感诱发电位的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性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 临床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痛觉诱发电位 二氧化碳激光 神经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
下载PDF
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建民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7期1316-1318,共3页
脑诱发电位学为临床提供了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与提供脑结构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互相补充,对神经疾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 脑诱发电位学为临床提供了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与提供脑结构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互相补充,对神经疾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损伤情况,可以帮助确定超早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协助判断病变的解剖学定位,能较完善地从功能上反映病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功能 感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脑诱发电位在癫痫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娟 黄祖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292-2294,共3页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脑诱发...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脑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等已经在国内较普遍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癫痫 体感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感觉刺激 神经系统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倪春鸿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07-708,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术中 诱发电位 监测 SEPS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脊髓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Ⅰ型与Ⅱ型患者的诱发电位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宗文斌 路英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感觉性诱发电位差异。方法 对 2 7例Ⅰ型精神分裂症、2 8例Ⅱ型精神分裂症及 5 2名正常成人 ,应用光、声、触刺激 ,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结果 Ⅰ...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感觉性诱发电位差异。方法 对 2 7例Ⅰ型精神分裂症、2 8例Ⅱ型精神分裂症及 5 2名正常成人 ,应用光、声、触刺激 ,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结果 Ⅰ型组和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在VEP/P2 ,AEP/P1、P2 、P3 潜伏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Ⅰ型组潜伏期VEP/P2 ,AEP/P1、P2 前移 ,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Ⅱ型组潜伏期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更甚。Ⅰ型组与Ⅱ型组比较 ,在潜伏期VEP/P2 、AEP/P1、P2 、P3 以及波幅VEP/P2 、AEP/N1 P2 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Ⅱ型组延迟于Ⅰ型组 ,波幅亦低。结论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有其特点 ,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Ⅰ型 Ⅱ型 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基线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郑伟 李娜 +5 位作者 刘磊 刘松涛 周海 刘杰 胡正权 王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8-2304,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对照组在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观察组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满意度和操作时间,并比较两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刺激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间对照组为(6.52±1.22)min,观察组为(9.44±0.8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100%,平均刺激阈值(225.00±22.13)V,对照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84.72%,平均刺激阈值(342.01±31.07)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钉后监测TceMEP成功率为93.06%,观察组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eME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成功率高,刺激阈值小,敏感性与特异性与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基线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腰椎手术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评估帕金森病视幻觉视觉传导通路临床价值
7
作者 李向 张琪林 +2 位作者 陈菲 桂浩 戴永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特别是那些伴有视幻觉的患者。方法共纳入76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视幻觉分为两组:伴有视幻觉组24例,无视...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特别是那些伴有视幻觉的患者。方法共纳入76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视幻觉分为两组:伴有视幻觉组24例,无视幻觉组52例。为控制变量,同时选取22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VEP检测,并针对PD患者进行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H-Y分期)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伴有视幻觉的PD患者N75、P100、N135潜伏期(88.26±10.47)ms、(118.48±8.53)ms、(144.71±9.48)ms较无视幻觉组(79.00±6.96)ms、(108.60±7.01)ms、(135.95±8.21)ms显著延长(P均<0.001),而N75-P100、N135-P100峰峰波幅[4.35(2.73,7.30)μV]、[6.40(4.15,9.90)μV]则较无视幻觉组[7.10(5.28,9.98)μV]、[9.05(6.30,12.60)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相关性分析发现,PD视幻觉组中P100潜伏期与H-Y分期及UPDRS-I、UPDRS-II、UPDRS-III总分呈正相关(r=0.537,P=0.007;r=0.635,P=0.001;r=0.594,P=0.004;r=0.558,P=0.005)。结论视幻觉组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受损,且随着疾病进展,视觉传导通路可能遭受进一步破坏,影响可能扩展至上行通路以外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幻觉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传导通路 上行通路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视听体感诱发电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艳玲 王铁建 +1 位作者 张丽香 王孟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732-733,共2页
关键词 视听体感诱发电位 多发性硬化 MS 诊断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齐超 魏海峰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69-71,共3页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 ,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 ,大脑皮层诱发...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 ,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方法。针灸对大脑皮层功能状态有显著的影响 ,诱发电位是研究针灸效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从针灸对体感电位 (SEP)的影响、针灸对视觉电位 (VEP)的影响、针灸对听觉诱发电位 (AEP)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大脑皮层 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
10
作者 王漾 朱晓丹 +2 位作者 齐景翠 张园 叶放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差异。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3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型号为澳大利亚CI512)的无残存听力,且SLC26A4基因、GJB2基因或TMPRSS3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差异。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3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型号为澳大利亚CI512)的无残存听力,且SLC26A4基因、GJB2基因或TMPRSS3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A、B、C组。于术后1个月/ba1/和/ba4/声刺激下分别行CAEP检测,记录/ba1/和/ba4/声刺激下P1波引出率、潜伏期、振幅。结果/ba1/和/ba4/声刺激下,A、B组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引出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1/和/ba4/声刺激下,A、B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潜伏期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1/和/ba4/声刺激下,A、B、C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6A4基因、GJB2基因突变的CAEP的P1波引出率高于TMPRSS3基因突变,且LC26A4基因、GJB2基因突变的CAEP的P1波潜伏期短于TMPRSS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诱发电位 耳聋 基因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萍 高海海 +1 位作者 刘欣 王玉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 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反应阈相关性,探讨CAEP应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意义。方法 对26例52耳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人群进行听觉神经电生理测试,测量并分析左右两耳所有ABR曲线中的RNL最大值,分析CAEP结果,分析ABR与40HzAERP、CAEP反应阈相关性。结果 ABR曲线有效识别率92.31%,CAEP均可有效识别为引出或未引出反应。1、2 kHz短纯音刺激CAEP反应幅值均高于ABR;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40HzAER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kHz短纯音刺激40HzAERP与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EP不易受到RNL异常增高因素的影响,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测试结果,且具有频率特异性,反应阈值与其他客观听力测试结果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因RNL异常增高导致ABR无法测试人群进行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噪声水平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听性脑干反应 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卡马西平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科 史哲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癫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尚未治疗的癫病人31例作为试验组;以性别、年龄与癫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先分别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视觉... 目的研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癫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尚未治疗的癫病人31例作为试验组;以性别、年龄与癫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先分别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之后癫组开始卡马西平治疗,服药一年后再作上述各项检查。结果癫组病人治疗前各项电生理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癫组卡马西平治疗后各项电生理指标与治疗前相比BAEP各波、P300以及VEP的P100波潜伏期均显著延长;SEP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结论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导致的亚临床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癫癎 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卡马西平 事件相关电位P300 电生理学检查 正常对照组 体感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波潜伏期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及对阴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13
作者 王鹏 杨轩 +3 位作者 秦兆江 朱成彬 冯家明 刘志丹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及对阴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早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 目的:探讨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及对阴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早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射精潜伏时间、早泄程度、阴茎体感诱发电位振幅及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15%VS 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PEDT评分、阴茎体感诱发电位振幅均下降,而射精潜伏时间、阴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上升,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11.54%VS 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泄患者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射精潜伏时间,改善阴茎体感诱发电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益肾固精汤 早泄 阴茎体感诱发电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蒋佩龙 贡志刚 +2 位作者 吕丙波 葛玉元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静脉麻醉下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病人18例,术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7例,体感诱发电位(SEP)18例,运动诱发电位(MEP)5例。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静脉麻醉下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病人18例,术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7例,体感诱发电位(SEP)18例,运动诱发电位(MEP)5例。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本组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均顺利完成。BAEPⅤ波变化6例,其中波形逐渐恢复5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未恢复1例,术后轻度意识障碍,3d后清醒。SEP波形变化4例,其中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线水平3例,术后未发现异常;未恢复1例,术后病人昏迷。MEP出现变化1例,调整刺激后恢复。结论在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中应用多种诱发电位技术,可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保护脑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肿瘤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的诱发电位检查及其在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顾兵 余彬 +1 位作者 张海明 李华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2-1206,共5页
诱发电位可反映脊髓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诱发电位检查不仅为临床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护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对客观的指标,而且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就诱发电位在临床脊髓损伤检查及其在... 诱发电位可反映脊髓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诱发电位检查不仅为临床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护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对客观的指标,而且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就诱发电位在临床脊髓损伤检查及其在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动物模型 评价
下载PDF
表面肌电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萧演清 高明明 +4 位作者 何泽佳 宋桂芸 宋伟 李晓光 饶家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1,171,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基于表面肌电的运动控制检测和基于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27个(87%)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共测试了248块肌肉(每一例患者共测8块肌肉,分别是左右两侧的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其中有79块(32%)肌肉可测量出通道排名4或5。62个肢体中的40个(64%)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中有21例(68%)有最高排名5的通道。然而,31例患者无一例能检测出运动诱发电位。结论sEMG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运动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面肌电图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诱发电位监测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康德智 吴赞艺 +3 位作者 余良宏 王晨阳 林章雅 兰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7-493,共7页
背景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取得很大的进步,然而颅内动脉瘤手术仍然存在众多并发症。多种术中特定手术操作造成的大脑功能区缺血与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必... 背景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取得很大的进步,然而颅内动脉瘤手术仍然存在众多并发症。多种术中特定手术操作造成的大脑功能区缺血与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在术中对相应脑血管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进行实时的监测。我们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体感诱发电位(SSEP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监测,提高术中诱发电位(EPs)信号改变对特定手术步骤导致脑缺血的敏感性,并研究它们与术后神经功能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6年8月对我院25例采用显微手术的动脉瘤患者联合应用MEPs、SSEPs和BAEPs进行术中监测。对22例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单纯行SSEPs监测4例,行MEPs及SSEPs监测18例,对3例后循环动脉瘤手术同时监测MEPs、SSEPs及BAEPs,将术中监测结果与术后神经功能作前瞻性观察研究。①SSEPs监测:记录及刺激电极均采用皮下针电极。监测上肢SSEPs时,按国际脑电学会制定(10-20)系统,参考电极放在Fz,记录电极放在C3’、C4’和双侧Erb点,分别记录双侧皮质电位和外周电位。刺激电极放在腕部左右正中神经,刺激强度为15-25 mA,刺激间期0.2 ms,刺激频率3.1 Hz,波带通50~300 Hz,分析时间50 ms。监测下肢SSEPs时,记录电极置于Cz和双侧胭窝,分别记录双侧皮质电位和胭窝电位。刺激电极放在内踝部左右胫后神经,刺激强度为20-30 mA,记录参数与上肢SSEPs监测相同。术中主要观察手术侧皮质电位(上肢为N20波,下肢为P37波)。所有波形均以麻醉后40 min SSEPs的值为标准,警报标准为波幅降低大于基线的50%或潜伏期延长10%。②MEPs监测:采用外接电刺激器(Digitimer D 185 stimulator),刺激电极采用螺旋塞电极,记录电极采用皮下针电极。刺激电极放在C3/C4或C1/C2前1-2 cm,阴极放在对侧相应的地方。刺激采用恒流经颅连续短串电刺激:5个单相方波,阳极刺激,持续时间300μs,刺激间隔2 ms(重复频率500 Hz),最大刺激电压600 V。记录从双侧肱二头肌、拇短展肌、胫前肌和拇展肌诱发的肌源性MEPs。警报标准为肌原性MEPs波幅消失。采用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OF)监测神经肌肉反应活动。③BAEPs监测:记录电极采用皮下针电极,置于两侧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头顶(Cz)。耳道插入式短声刺激。11.1 Hz疏密波,100 dBnHL级,对侧耳道60 dBnHL白噪音掩蔽。波带通30-1 500 Hz,分析时间15 ms,叠加1 000次。警报标准为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0.8 ms或波幅降低大于基线的50%。麻醉维持采用异丙芬、芬太尼、异氟醚、N2O和万可松,控制吸入性麻醉剂和肌松药的用量。结果对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载瘤及临近重要血管的误夹、过度脑牵拉、血管痉挛或小穿支血管损害等术中事件引起的脑缺血, MEPs5/21、SSEPs5/25、BAEPs1/3出现异常。3例术后出现新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中,术中均有MEPs异常,而SSEPs仅1例异常。术中EPs未出现异常的病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通过本组初步研究,笔者认为MEPs监测对于运动系统缺血性损伤的敏感性优于SSEPs监测,术中EPs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关联性,而稳定的EPs联合监测有助于预测健全的感觉运动功能,并且保证足够的远端侧支血流量,允许术者安全地完成潜在危险性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下载PDF
视觉、体感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运平 梅元武 +2 位作者 俞善纯 包敏 张茂悦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19期2873-2873,共1页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3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视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多发性硬化 MS
下载PDF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多形式脑诱发电位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建军 孙翠萍 +1 位作者 李六一 徐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62-3063,共2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对19例亚洲型和24例西方型MS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response,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 目的: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对19例亚洲型和24例西方型MS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response,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的综合研究,并对两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亚洲型多发性硬化发病年龄犤(35±12)岁犦明显高于西方型犤(27±11)岁犦(t=2.3378,P<0.05)。EDSS评分在亚洲型MS(5.3±2.3)也明显高于西方型(3.8±2.1)(t=2.2304,P<0.05)。亚洲型MS的VEP异常率(89%)显著高于西方型(54%)(χ2=4.7053,P<0.05),而BAEP异常率低(42%)显著低于西方型(71%)(χ2=70.4663,P<0.001)。结论:亚洲型和西方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多发性硬化 西方型多发性硬化 视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诱发电位的反应与临床参量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薇 陈璇 +7 位作者 陈慎仁 吴静珊 刘兴材 洪标荣 陈立曙 郑惠纯 林冰雄 许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10-1912,共3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医务人员正常人30例(对照组)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DM组(1)VEP异常20例,BAE异常18例,MNSEP异常为20例,PTNSEP异常22例,ERP异常1例。(2)VEP的P100潜伏期(PL)明显延长,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Amp)和各波间期(IPL)明显异常,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5/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都有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F=5.131~45.213,t=2.695~3.472P<0.05~0.01)。(3)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参量 2型糖尿病 视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