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钗石斛茎段诱导丛生芽的探究
1
作者 邓坦 甘婕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5期102-104,共3页
以金钗石斛一年生茎段组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与不同配比的添加物进行了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6-BA0.5mg/L+NAA0.3mg/L+1g/L活性炭,加入10%的马铃薯作为天然添加物,pH值为5.8时,是金钗石斛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
关键词 金钗石斛 茎段 丛生诱导
下载PDF
6-BA和IBA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胚尖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诺 张君 王丕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8-679,684,共3页
以吉林17,吉林27,吉林28和吉林29共4种大豆基因型胚尖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六苄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对胚尖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下再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吉林28和吉林29更适... 以吉林17,吉林27,吉林28和吉林29共4种大豆基因型胚尖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六苄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对胚尖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下再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吉林28和吉林29更适合大豆胚尖再生系统,其最佳激素配比均为2.0 mg.L-16-BA+0.2 mg.L-1IBA,再生率为分别达78.17%和8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六苄基腺嘌呤(6-BA) 吲哚丁酸(IBA) 胚尖 丛生诱导
下载PDF
Ca^(2+)对茅苍术丛生芽诱导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赵敏 徐运飞 +3 位作者 李金燕 王以撒 吕梦真 张艳玲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提高茅苍术组培苗品质,以信阳野生茅苍术种子获取的初代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a^(2+)对茅苍术丛生芽诱导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50 mmol/L时茅苍术丛生芽增殖数最高,为16.36个... 为提高茅苍术组培苗品质,以信阳野生茅苍术种子获取的初代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a^(2+)对茅苍术丛生芽诱导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50 mmol/L时茅苍术丛生芽增殖数最高,为16.36个;Ca^(2+)浓度为3.00 mmol/L时丛生芽总干重最高,为0.37 g;Ca^(2+)浓度为6.00 mmol/L时丛生芽总鲜重、单芽平均叶片数最高,分别为3.19 g、5.44个;Ca^(2+)浓度为12.00 mmol/L时茅苍术丛生芽的株高最高,为493.95 mm;Ca^(2+)浓度为24.00 mmol/L时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和丛生芽SOD总活性最高,分别为1.54 mg/g、0.40 mg/g、0.36 mg/g、1.94 mg/g和329.36 U/g。在茅苍术组织培养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Ca^(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CA^(2+) 丛生诱导 生理特征
下载PDF
黑松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丽华 郑丹 吴小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1,共5页
以黑松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建立了包括丛生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浓度以及外植体年龄对丛生芽的诱导有较大影响。单独使用6-BA能诱导产生丛生芽,但数量少,生长慢,NAA与6-BA配合使用能取... 以黑松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建立了包括丛生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浓度以及外植体年龄对丛生芽的诱导有较大影响。单独使用6-BA能诱导产生丛生芽,但数量少,生长慢,NAA与6-BA配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试验的所有组合中,4.0mg/L6-BA+0.05mg/LNAA效果最佳。截取黑松外植体的最佳苗龄为22~28d。已分化的丛生芽在无6-BA但附加0.1mg/LNAA的改良GD培养基中伸长较明显,GA3不能促进黑松丛生芽的生长且有毒害作用。将伸长的丛生芽接种在附加0.2mg/LNAA的1/2WPM培养基上培养14d再转移至无激素的1/2WPM中,1个月后,生根率达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实生苗 丛生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木本曼陀罗丛生芽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8
5
作者 杨雪清 王淑芳 +2 位作者 杨蕊 孙雪梅 孙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0-142,共3页
以茄科药用植物木本曼陀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一步法再生获得丛生芽及其再生植株,建立了木本曼陀罗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木本曼陀罗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2mg/L,丛生芽分化率可达91.4%,平均丛生芽倍增数... 以茄科药用植物木本曼陀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一步法再生获得丛生芽及其再生植株,建立了木本曼陀罗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木本曼陀罗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2mg/L,丛生芽分化率可达91.4%,平均丛生芽倍增数为13.5.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1.0mg/L最好,生根率高达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曼陀罗 丛生诱导 快速繁殖
下载PDF
TDZ预处理及激素诱导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月琴 陈耀锋 +2 位作者 王晶晶 王娜 王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0-996,共7页
为了给遗传转化提供更好的受体,从而降低离体芽转化直接成苗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细胞分裂素TDZ(噻二唑苯基脲)浸泡预处理及激素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DZ浸泡预处理降低了小... 为了给遗传转化提供更好的受体,从而降低离体芽转化直接成苗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细胞分裂素TDZ(噻二唑苯基脲)浸泡预处理及激素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DZ浸泡预处理降低了小麦胚萌发率,但显著提高了小麦茎尖丛生芽的分化,在TDZ最佳浓度5mg·L-1时,4种供试小麦材料的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均达到最高,其中扬麦18最优,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分别达到了50.9%和2.82个;萌发培养基中的TDZ浓度为4mg·L-1时,小麦茎尖丛生芽的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最高;诱导培养基中TDZ和6-BA(6-苄基脲嘌呤)浓度均为3mg·L-1时,诱导小麦丛生芽的效果最佳,并且TDZ诱导效果优于6-BA;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合诱导时,在TDZ/IAA(吲哚乙酸)为6、6-BA/2,4-D(2,4-二氯苯氧乙酸)为60时,诱导效果较好,但低于细胞分裂素单独诱导的效果,且随着比值的进一步增大,其诱导效率急速下降;同时基因型对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有重要影响,供试的4个材料中,扬麦18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扬麦12次之,西农183、小偃22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尖 激素 丛生诱导 平均个数
下载PDF
金狮桂花丛生芽的诱导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钢 燕亚飞 +1 位作者 刘贤桂 袁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2,38,共6页
以桂花品种金狮桂O.fragrans cv.Jinshi为材料,采取幼年型材料中下部饱满的腋芽茎段或成年型顶端的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1%升汞消毒1.5 min,褐化率与污染率都较低,丛生芽的诱导率较高;金狮... 以桂花品种金狮桂O.fragrans cv.Jinshi为材料,采取幼年型材料中下部饱满的腋芽茎段或成年型顶端的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1%升汞消毒1.5 min,褐化率与污染率都较低,丛生芽的诱导率较高;金狮桂丛生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6-BA0.5 mg·L^-1+30 g蔗糖;试验中发现加入PVP虽然可以降低桂花褐化率,但同时抑制了丛生芽的生长;在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中,添加0.1-0.5 mg·L^-1的6-BA与0.05 mg·L^-1的NAA,同时添加1.00 mg·L^-1的GA3丛生芽增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桂花 丛生诱导 诱导 褐化率
下载PDF
新疆海岛棉的丛生芽诱导和茎尖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小凤 金双侠 +4 位作者 李翔 李保成 练文明 宁新柱 刘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4-329,共6页
以新疆海岛棉新海17号、新海14号、85H为材料,对海岛棉器官发生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尖系统再生能力强,茎尖组培成苗率可达90.5%。在MSB5培养基中,6-BA浓度为0.5 mg.L-1时,芽诱导率最高;但每个外植体的出芽数所需的... 以新疆海岛棉新海17号、新海14号、85H为材料,对海岛棉器官发生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尖系统再生能力强,茎尖组培成苗率可达90.5%。在MSB5培养基中,6-BA浓度为0.5 mg.L-1时,芽诱导率最高;但每个外植体的出芽数所需的最佳浓度是1.5 mg.L-1;当浓度为2.0 mg.L-1时,开始有抑制出芽的现象;每个外植体最多能诱导4个芽。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的茎尖,对侵染的损伤和Kan的耐受能力强,对Kan棉花的茎尖选择压达100 mg.L-1;抗性绿苗率可达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丛生诱导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幼叶丛生芽诱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苗利娟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董文召 汤丰收 秦利 高伟 韩锁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48,共4页
为筛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并建立花生的高频再生体系,比较了22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同时以4d苗龄的花生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的品种差异性,以及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对花生丛生芽诱... 为筛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并建立花生的高频再生体系,比较了22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同时以4d苗龄的花生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的品种差异性,以及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对花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率均比在MS培养基上稍高。不同品种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差异明显,其中Hz006、Hz001、Hz012和Hz037幼叶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率较高,均高于90%,Hz015最低,只有31.8%。添加500mg/L Carb对花生幼叶丛生芽分化无抑制作用,其中,Hz009添加500mg/L Carb后,丛生芽诱导率比不添加抗生素的CK提高13.5个百分点;Cef则对多数花生品种芽诱导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Hz010最为明显,其丛生芽诱导率下降48.5个百分点。因此,花生种子预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遗传转化时应选择Hz006、Hz001、Hz012和Hz037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农杆菌介导花生转化时选择Carb抑菌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丛生诱导 抗生素
下载PDF
思茅松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丹 陈宏伟 +2 位作者 陈少瑜 吴涛 陈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以思茅松成熟合子胚培育的无菌苗的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建立了思茅松组培的丛生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植株再生体系。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2.0~3.0 mg.L-16-BA+0.05~0.1 mg.L-1NAA,其诱导率为93.3%;丛生芽伸长诱导培养基为1/2 MS+0... 以思茅松成熟合子胚培育的无菌苗的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建立了思茅松组培的丛生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植株再生体系。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2.0~3.0 mg.L-16-BA+0.05~0.1 mg.L-1NAA,其诱导率为93.3%;丛生芽伸长诱导培养基为1/2 MS+0.05 mg.L-1NAA;丛生芽小芽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2.0 mg.L-1IBA,其生根率为4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合子胚 丛生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月琴 陈耀锋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春莲 陈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1-1648,共8页
为解决遗传转化中离体芽直接转化成苗时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DZ(噻二唑苯基脲)对小麦的幼胚萌发率有一定影响:在设计的浓度梯度范... 为解决遗传转化中离体芽直接转化成苗时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DZ(噻二唑苯基脲)对小麦的幼胚萌发率有一定影响:在设计的浓度梯度范围内,随着TDZ浓度的增加,西农183的幼胚萌发率逐渐增加,而千斤早、小偃22、扬麦12及扬麦18的幼胚萌发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4mg·L-1时幼胚萌发率达到最大,且千斤早的最高幼胚萌发率可达92.2%,同时,添加TDZ诱导萌发有利于丛生芽的形成。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及复配诱导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的分化有重要影响。5种诱导处理在最佳浓度及复配组合的前提下,3mg·L-1TDZ与0.5mg·L-1IBA(吲哚丁酸)复配诱导效果最好,3mg·L-1TDZ与1mg·L-16-BA(6-苄基脲嘌呤)复配次之,3mg·L-1TDZ单独诱导偏差,1mg·L-16-BA较差,2mg·L-14-PU(N-苯基-N'-4-脲)最差。因此,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形成的最优激素处理为4 mg·L-1TDZ诱导萌发,3 mg·L-1TDZ与0.5 mg·L-1IBA复配诱导不定芽和丛生芽的形成和发育。在5个供试材料的幼胚茎尖丛生芽分化效果中,扬麦18诱导率最高、扬麦12次之、千斤早偏低、西农183较低、小偃22最低。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的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体系及转基因育种选择优良的转化受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幼胚萌发率 茎尖丛生诱导 不定 诱导
下载PDF
花生上胚轴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红卫 宾金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用苗龄10d的花生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置于MS+TDZ1mg/L+BA2mg/L+NAA0 5mg/L的培养基中,14d左右,可见丛生芽分化,45d后长出整齐一致的丛生芽,诱导率达80 2%.平均出芽数达9 1个.同时添加YE与AD和适当浓度的AgNO3,外植体的出芽率提高到9... 用苗龄10d的花生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置于MS+TDZ1mg/L+BA2mg/L+NAA0 5mg/L的培养基中,14d左右,可见丛生芽分化,45d后长出整齐一致的丛生芽,诱导率达80 2%.平均出芽数达9 1个.同时添加YE与AD和适当浓度的AgNO3,外植体的出芽率提高到90%,切取诱导芽单芽,转接至含有NAA的根诱导培养基中,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30d后,G4号培养基中的外植体出根率达80%,且根粗壮,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上胚轴 丛生诱导 植株再生 外植体 培养基 诱导
下载PDF
海岛棉丛生芽的诱导及再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延宏 马玲玲 +3 位作者 何兰兰 柴蒙亮 朱华国 张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索最佳海岛棉丛生芽诱导及再生的激素组合,为海岛棉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海岛棉品种新海13号、新海14号和新海16号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和激素配比对海岛棉茎尖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在MSB培... 【目的】探索最佳海岛棉丛生芽诱导及再生的激素组合,为海岛棉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海岛棉品种新海13号、新海14号和新海16号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和激素配比对海岛棉茎尖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在MSB培养基中添加1.0 mg/L的6-BA时,丛生芽生长状况最好,平均丛生芽率最高,为41%;在1/2 MSB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3 mg/L的NAA和3.0 mg/L的IBA,平均生根率达到60%。【结论】不同品种海岛棉丛生芽的诱导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可获得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丛生诱导 再生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昭展 杨福 +2 位作者 苏建睦 王云波 许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碳源及其质量浓度、稀土元素、6-BA和2,4-D配比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效果较好的是MS培养基。以20g/L的葡萄糖代替其他浓度的糖类,能有效提高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率。稀土元素对丛生芽的诱导... 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碳源及其质量浓度、稀土元素、6-BA和2,4-D配比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效果较好的是MS培养基。以20g/L的葡萄糖代替其他浓度的糖类,能有效提高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率。稀土元素对丛生芽的诱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5mg/L的硝酸铈效果较好,诱导率为93.33%。在添加1.0mg/L 6-BA和0.01mg/L 2,4-D的MS培养基上丛生芽诱导率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丛生诱导 葡萄糖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枇杷离体胚萌芽与丛生芽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素萍 王永清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采用枇杷胚为外植体 ,以 1/ 2MS为基本培养基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对胚萌芽的影响 ,筛选出了最佳萌芽培养基 1/ 2MS +6 BA2 .0mg/L +LAA0 .5mg/L +NAA0 .0mg/L。同时也比较了时间对萌芽的影响。丛生芽诱导与增殖以MS +6 ... 采用枇杷胚为外植体 ,以 1/ 2MS为基本培养基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对胚萌芽的影响 ,筛选出了最佳萌芽培养基 1/ 2MS +6 BA2 .0mg/L +LAA0 .5mg/L +NAA0 .0mg/L。同时也比较了时间对萌芽的影响。丛生芽诱导与增殖以MS +6 BA2 .0mg/L +NAA0 .2mg/L为较好培养基 ,并且高浓度的 6 BA不利于无根苗健康生长 ,而NAA对此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幼胚 离体培养 丛生诱导 培养基
下载PDF
粘毛黄芩丛生芽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淑芳 李凤华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022-14022,14097,共2页
[目的]为粘毛黄芩种质保存和工厂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粘毛黄芩无菌苗的幼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启动、丛生芽及生根培养,建立粘毛黄芩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粘毛黄芩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 [目的]为粘毛黄芩种质保存和工厂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粘毛黄芩无菌苗的幼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启动、丛生芽及生根培养,建立粘毛黄芩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粘毛黄芩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IAA 0.2 mg/L,丛生芽分化率可达94.8%,平均丛生芽倍增数为11.6;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5 mg/L最好,生根率高达97.8%。[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粘毛黄芩的快速、高效无性繁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毛黄芩 丛生诱导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赫福霞 于晶 +3 位作者 李茫雪 郝再彬 周进兴 苍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79-81,129,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植物生长物质(6-苄基腺嘌呤、奈乙酸)、蔗糖、水解酪蛋白(CH)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丛生芽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6-BA,NAA、CH影响较小。筛选出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植物生长物质(6-苄基腺嘌呤、奈乙酸)、蔗糖、水解酪蛋白(CH)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丛生芽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6-BA,NAA、CH影响较小。筛选出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L+琼脂6g/L+蔗糖30g/L。继代培养采用MS+6-BA0.5mg/L+NAA0.05mg/L+琼脂6g/L+蔗糖30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4MS+0.1mg/LIBA+琼脂6g/L+蔗糖30g/L+1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已获得驯化移栽成活的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正交试验 甜叶菊 诱导条件 筛选 丛生诱导 最适培养基 植物生长物质 正交试验设计 苄基腺嘌呤 水解酪蛋白 移栽成活率 方法探讨 6-BA 继代培养 驯化移栽 蔗糖 奈乙酸 NAA 琼脂 活性炭 生根率 植株
下载PDF
互叶白千层优株筛选及丛生芽诱导培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尚广 余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研究以3种互叶白千层枝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法提取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优株诱导培养基的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互叶白千层品种2精油中松油醇-4含量为4... 本研究以3种互叶白千层枝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法提取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优株诱导培养基的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互叶白千层品种2精油中松油醇-4含量为42. 9%,1,8-桉树油素含量为11. 24%,较佳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0. 05 mg/L NAA+0. 15 mg/L 6-BA+0. 05%活性炭+0. 07 mmol/L硝酸镧,p H值5. 8,该条件下的诱导率是96. 4%。结果表明,互叶白千层品种2是高精油优良株系,精油成分符合国际标准(ISO4730—1996),上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最佳诱导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优株筛选 茶树油 成分分析 丛生诱导
下载PDF
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最优培养基 被引量:5
19
作者 鲍思伟 廖志华 +1 位作者 陈敏 谈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 6 苄基腺嘌呤 ( 6 BA)、萘乙酸 (NAA)和蔗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6 BA ,而NAA影响最小 .筛选出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 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 6 苄基腺嘌呤 ( 6 BA)、萘乙酸 (NAA)和蔗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6 BA ,而NAA影响最小 .筛选出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2 .0mg/L 6 BA +0 .3mg/LNAA + 30 g/L蔗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芦荟 丛生诱导 正交设计 最佳培养基 筛选
下载PDF
火炬松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丽华 吴小芹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3期36-38,共3页
采用火炬松带子叶项芽为外植体建立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火炬松丛生芽的形成受诱导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及外植体年龄的影响较大。适合火炬松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改良GD+6-BA 4 ms/L+NAA 0.02 mg/L(诱导率86.7%),截取外植体... 采用火炬松带子叶项芽为外植体建立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火炬松丛生芽的形成受诱导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及外植体年龄的影响较大。适合火炬松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改良GD+6-BA 4 ms/L+NAA 0.02 mg/L(诱导率86.7%),截取外植体的最佳苗龄为14-21 d。已分化的丛生芽继代培养在无6-BA但附加0.5- 1.0 g/L活性炭或0.02-0.05 mg/L NAA的培养基上伸长很快。伸长的丛生芽接种在附加0.05 ms/L NAA的1/2改良GD培养基中,1个月后有12.5%产生不定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实生苗 丛生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