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分布对高速列车多胞结构耐撞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梁习锋 陈劼昊 +2 位作者 李治祥 马闻 许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6-1634,共9页
通过在高速列车端部吸能结构的不同区域加入诱导孔,研究不同位置的开孔方案对多胞结构的吸能特性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开孔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在冲击试验数据中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分别在结构内侧、中部和外侧3个位置... 通过在高速列车端部吸能结构的不同区域加入诱导孔,研究不同位置的开孔方案对多胞结构的吸能特性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开孔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在冲击试验数据中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分别在结构内侧、中部和外侧3个位置布置诱导孔,诱导孔类型有4孔和8孔2种,共形成6种不同诱导结构,研究结构耐撞性随位置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复杂比例评价决策方法,选择其中耐撞性最佳的开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胞结构中加入诱导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褶皱数量,而在内侧加入诱导孔对于提高褶皱数量的效果好于在结构外侧加入诱导孔产生的效果,在内侧开孔能够提高结构整体的褶皱数量,而在外侧开孔能够提高部分相邻胞壁的褶皱数量,但可能会对原本规则变形的胞壁造成一定影响;在外侧加入诱导孔会使结构的峰值力更低,力波动更平稳,但会使结构出现整体屈曲变形;在内侧加入诱导孔能提升更多的吸能量和比吸能;最优开孔结构的初始峰值力降低14.20%,压溃力效率提高2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诱导分布 耐撞性 多胞结构 冲击载荷
下载PDF
特征化证据信任函数的证据诱导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2
作者 王先甲 匡小新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基于基本概率分配构造了证据判断框架上的一个证据诱导分布函数 .证明了这个证据诱导分布函数是刻划基本概率分配和信任函数特征的点函数 ,并证明了这个证据诱导分布函数也是证据理论判断框架上的概率分布 ,从而在一定意义下实现了从证... 基于基本概率分配构造了证据判断框架上的一个证据诱导分布函数 .证明了这个证据诱导分布函数是刻划基本概率分配和信任函数特征的点函数 ,并证明了这个证据诱导分布函数也是证据理论判断框架上的概率分布 ,从而在一定意义下实现了从证据理论框架到概率论框架的转化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化证据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基本概率分配 信任函数 证据诱导分布函数 点函数
下载PDF
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月珍 江发潮 +1 位作者 毛恩荣 王光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3737-3739,共3页
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是由车载单元和交通控制中心这两大系统和与之相互通信的无线通信网络构成。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DDRGS的控制中心的任务比较轻,通信设施简单,见效时间短。以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DDRGS的诱导信... 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是由车载单元和交通控制中心这两大系统和与之相互通信的无线通信网络构成。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DDRGS的控制中心的任务比较轻,通信设施简单,见效时间短。以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DDRGS的诱导信息构成、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方式与系统开发环境等;根据我国的交通现状,提出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并提出了动态道路权重发布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 交通 分析 设计 开发
下载PDF
燃爆压裂井井周诱导应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尉雪梅 吴飞鹏 +3 位作者 刘恒超 徐尔斯 张艳玉 蒲春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燃爆诱导压裂可在井周形成多条受应力差异控制小的径向裂缝,借助Sneddon线弹性诱导应力模型,结合带压井筒周围径向应力、周向应力模型,通过坐标转化和应力叠加,推导建立预存任意角度多条燃爆诱导裂缝的井周水平地应力分布计算模型,据此... 燃爆诱导压裂可在井周形成多条受应力差异控制小的径向裂缝,借助Sneddon线弹性诱导应力模型,结合带压井筒周围径向应力、周向应力模型,通过坐标转化和应力叠加,推导建立预存任意角度多条燃爆诱导裂缝的井周水平地应力分布计算模型,据此分析存在单条或任意多条组合裂缝对水平主应力差的影响,定量评价裂缝长度、裂缝条数及其相位组合、裂缝内净压力、储层原始主应力差异系数对水平主应力分布的影响敏感性。结果表明:由于预存燃爆裂缝的诱导作用,井周水平主应力存在差异反转区、差异减小区和差异增益区3个区域;应力差反转区面积随裂缝长度的增加、裂缝内压力增高、原始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低角度相位裂缝的诱导应力差异反转发生在裂缝尖端两侧,而高角度相位裂缝应力反转发生在沿裂缝两侧区域,且高角度诱导裂缝的应力干扰强于低角度诱导裂缝,同时多条不同相位裂缝存在应力干扰;综合分析存在平行于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两条诱导裂缝时对应力差异的平衡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主应力差异储层 燃爆压裂裂缝 诱导应力分布 复杂压裂缝网
下载PDF
分区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卫东 王彦新 +1 位作者 杜占武 栾庆文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年第S1期28-31,共4页
介绍了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和城市交通分区理论以及城市交通小区划分的条件,并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交通小区划分研究。描述了分区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的信息接收量,提高了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的... 介绍了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和城市交通分区理论以及城市交通小区划分的条件,并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交通小区划分研究。描述了分区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的信息接收量,提高了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的计算速度,扩大了交通信息中心的诱导范围。模拟了一个交通小区,分析了如何对不同车辆、不同位置的车辆进行路径诱导,平衡交通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小区划分 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 交通信息中心
下载PDF
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匡时 唐劲天 +1 位作者 刘轩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制备磁性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在小鼠体内的自然分布和诱导分布 ,从而探讨该系统在小鼠体内分布的规律和磁响应性。方法 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磁性脂质体 ,以邻二氮菲染色法测定脂质体中铁磁性物质的包载量 ,按中国药典之规定... 目的 制备磁性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在小鼠体内的自然分布和诱导分布 ,从而探讨该系统在小鼠体内分布的规律和磁响应性。方法 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磁性脂质体 ,以邻二氮菲染色法测定脂质体中铁磁性物质的包载量 ,按中国药典之规定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 ,采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磁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 60 2 5nm ,每毫升脂质体悬液可包载 88 1μgFe3O4 。自然状态下经尾静脉给药后磁性脂质体主要被脾脏摄取 ;而在磁场诱导条件下脾脏中摄取量减少 ,左右侧肝叶、左右侧肾脏中制剂分布产生明显的差异。结论 采用反相蒸发法可以制得稳定、粒径均一、铁磁性物质包载量较高的磁性脂质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脂质体 制备方法 小鼠 区域分布 自然分布 诱导分布 磁响应性
下载PDF
燃爆诱导水力压裂多裂缝耦合起裂规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飞鹏 徐尔斯 +3 位作者 尉雪梅 刘恒超 李德 丁乾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72,共8页
为了明确多相位裂缝组合下的应力干扰作用及其对后续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压力的影响,基于原有预存单条诱导裂缝的应力场计算模型建立预存多条诱导裂缝的耦合应力场计算模型,分析诱导应力影响下的井周周向应力场变化规律,再结合断裂力学判... 为了明确多相位裂缝组合下的应力干扰作用及其对后续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压力的影响,基于原有预存单条诱导裂缝的应力场计算模型建立预存多条诱导裂缝的耦合应力场计算模型,分析诱导应力影响下的井周周向应力场变化规律,再结合断裂力学判据计算后续水力压裂预存裂缝的起裂压力,并对预存裂缝长度、相位、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及预存裂缝条数等4个因素对预存裂缝起裂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预存裂缝后近裂缝区域周向应力差明显增大,甚至出现水平主应力反转;(2)随新增预存裂缝长度增加,原预存裂缝起裂压力先增后降,在新增预存裂缝长度增加到原预存裂缝长度时,原预存裂缝起裂压力迅速降低,而后下降趋势变平缓;(3)高相位裂缝的起裂压力大于低相位裂缝的起裂压力;(4)随着裂缝条数的增加,新增预存裂缝起裂压力逐渐降低,但起裂压力差减小的趋势不明显;(5)多相位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影响裂缝的起裂压力,较长高相位裂缝和较短低相位裂缝均有利于多相位裂缝的同时起裂;(6)多裂缝同步延伸会产生更为复杂的应力干扰作用,激发水力压裂复杂缝网的演化,实现均衡的压裂改造。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为燃爆诱导压裂射孔相位、诱导裂缝规模及后续水力压裂施工泵压等压裂施工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地应力差异 燃爆诱导水力压裂 诱导应力分布 多裂缝起裂压力 复杂压裂缝网 压裂施工设计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东合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2期45-46,48,共3页
对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的研究表明,重复压裂井由于初次压裂裂缝以及油层生产活动引起的压力下降,导致近井地带的应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在重复压裂过程中引起裂缝的重新定向。结合华北油田桐西断块储层低渗透的特点,进行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 对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的研究表明,重复压裂井由于初次压裂裂缝以及油层生产活动引起的压力下降,导致近井地带的应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在重复压裂过程中引起裂缝的重新定向。结合华北油田桐西断块储层低渗透的特点,进行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和压裂材料的选择,提出了选井选层的原则。重复压裂技术在桐47-43x井成功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为桐西断块储层下一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诱导应力分布 造缝机理 选井选层 增产 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冷轧热镀锌板表面条形缺陷的分析及形成原因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邵慧琪 阮强 +3 位作者 刘燕 杨春 刘杰民 贾云海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LIBS-OPA)、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SEM/EDS)对冷轧热镀锌板表面条形缺陷处的元素进行了分布分析,并探讨了缺陷的形成原因。使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镀锌板表面进行了面扫描...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LIBS-OPA)、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SEM/EDS)对冷轧热镀锌板表面条形缺陷处的元素进行了分布分析,并探讨了缺陷的形成原因。使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镀锌板表面进行了面扫描,扫描区域包含镀锌板表面的条形缺陷,并作出铝、铬、钙、碳、铁、硅、铜、锰、钠、镁、钾和锌等12种元素的强度二维分布图及线分布图,结果表明在缺陷中心处,锌和钾的含量比正常部位低,铝、碳、钙、铬、铜、硅、锰、钠、镁等元素在缺陷中心处的含量比正常部位高;在缺陷中心的两侧,铁、铝2种元素存在两条断续的高含量带,碳元素存在两条低含量带。同时,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对镀锌板表面正常部位和缺陷部位进行线扫描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陷部位,碳、氧、铝3种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正常部位高,锌的含量比较低,而钙和钾含量变化表现不明显。SEM/EDS结果与LIBS-OPA检测结果一致,将两种手段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得知缺陷部位所含成分主要为氧化钙和氧化铝,由此推测缺陷可能是由保护渣夹杂所致。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为缺陷的分析鉴定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对镀锌板生产工艺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热镀锌板 条形缺陷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 扫描电镜/能谱仪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tive EDTA on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Magnesium Hydroxide Precipitation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程浩 汪芳 +1 位作者 刘代俊 陈伟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61-766,共6页
The effects of additive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on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induction time of MgSO 4-NaOH system. Nucleation and growth rates, growth mechanism and particle size ... The effects of additive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on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induction time of MgSO 4-NaOH system. Nucleation and growth rates, growth mechanism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precipitation were involved with. The induction time in unseeded and seeded precipit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with and without additive EDTA was measured. The conductivit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uction period. Theoretical relations of the induction time and supersaturation ratio for different growth mechanisms and a combined analysis on the induction time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nucleation and growth rates.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magnesium hydroxide precipitation was disclosed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and without additive. The analysis on induction time indicated that additive EDTA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oth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magnesium hydroxide precipitation.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EDTA on crystal growth was 2-dimension nucleation-mediated growth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KINETICS NUCLEATION crystal growth growth mechanism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Detection of OH Radical in the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at 266 nm
11
作者 Can-hua Zhou Shi-bo Cheng +1 位作者 Hong-ming Yin Guo-zhong H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81-685,I0003,共6页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at 266 nm was investigated by probing the nascent OH photoproduct employing th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ascent OH radical was vibrationally...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at 266 nm was investigated by probing the nascent OH photoproduct employing th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ascent OH radical was vibrationally cold and its rotational state distribution conformed to be a Boltzmann behavior, characterized by a rotational temperature of 1040±110 K. The rotational energy of OH was determined to be 8.78±0.84 kJ/mol. Between the two spinorbit states of OH, ^2Ⅱ3/2 and ^2Ⅱ1/2, the former was found to be preferentially popul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I(A') state for the A-doublet was dominant. Finally, a proba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OH produced from the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DISSOCIATION OH radical p-aminobenzoic acid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asing of Inducer 被引量:1
12
作者 Wu Yuzhen and Huang Hao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pecific Pump and Valve Beijing,China,Zip:100076 Chief Engineer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1-305,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inducer of the advanced-researched pump is studied. During multi-rotation speed experimentwith the medium of water, the dynamic pressures near inducer casing are obtained by transducer at each measur... In this paper the inducer of the advanced-researched pump is studied. During multi-rotation speed experimentwith the medium of water, the dynamic pressures near inducer casing are obtained by transducer at each measuringpoint mounted on the cas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both in the steady rotation speed period and the up anddown period. Bases on analyses, the regularity of the axial distribution of time averaged pressure and pressurepulsation amplitud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essure pulsation frequency and rotation speeds, and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pressure pulsation amplitude and the site of inducer blade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pressure pulsation FREQU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