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苏醒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高丽琴 申英女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7期165-166,共2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的诱导及苏醒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全麻手术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A组)34例,异丙酚组(B组)34例,术前患儿不用药,A组采用浓度递增法经喉罩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术中静...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的诱导及苏醒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全麻手术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A组)34例,异丙酚组(B组)34例,术前患儿不用药,A组采用浓度递增法经喉罩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术中静滴瑞芬太尼来维持麻醉;B组静脉滴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来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诱导和苏醒时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及苏醒时间比较:A组患儿诱导时间显著慢于B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诱导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比较:A组诱导期心动过速、诱导期高血压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B组诱导期心动过缓、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相对B组,A组诱导速度较慢,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但两组的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期躁动有较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异丙酚 儿童麻醉 诱导及苏醒特征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