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基础及技巧
1
作者
郑荔
《犯罪研究》
2000年第3期18-21,共4页
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基础在于语言的双结构层次、错觉、定势、暗示等;诱导性发问与诱供、引供的区别在于合法性、合理性;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技巧有“无中生有”、“以虚代实”、“以偏概全”、“偷梁换柱”等。
关键词
诱导
性
发问
心理学
讯问
发问
技巧
直接诱问法
间接诱问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审判交叉询问规则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锟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我国刑事法庭询问制度存在规范烦冗、效力不明、核心规则缺位等问题,控辩双方难以有效质询人证,无益于发挥法庭在诉权保障和事实发现中的作用。交叉询问规则具有评价证据和认定事实之功效,是实现有效质证权的制度载体,与发现案件真相、...
我国刑事法庭询问制度存在规范烦冗、效力不明、核心规则缺位等问题,控辩双方难以有效质询人证,无益于发挥法庭在诉权保障和事实发现中的作用。交叉询问规则具有评价证据和认定事实之功效,是实现有效质证权的制度载体,与发现案件真相、职权主义传统并不冲突。结合“三项规程”试点探索、地方立法实践及域外立法经验可知,我国法庭询问应建基于“控辩对抗”格局之上,进而明晰交叉询问的定位、顺序和范围,有限度地确立诱导性发问规则。诱导性发问是引导发问的工具,围绕事实问题展开,受基础事实真实性、证人认知能力和发问内容相关度的约束。直接询问中的诱导发问可用于核实证人基本信息、反驳不诚信证人及唤醒证人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询问
诱导
性
发问
证据调查
控辩对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初探
3
作者
罗贵群
《东西南北(教育)》
2016年第14期73-73,共1页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浅谈本人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问、教师诱导发...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浅谈本人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问、教师诱导发问和教师营造和谐的发问情境入手的一些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自主
发问
诱导发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辩护人当庭提供新证据之对策
被引量:
1
4
作者
任俊胜
廖毅
《检察实践》
2000年第4期46-46,共1页
实践中,在出席一审法庭时,辩护人往往出示一些新的物证书证,或提供新的证人证言,或对被告人、被害人进行诱导性发问,来与公诉人分庭抗礼,以达到减轻或免除被告人应负罪责的目的。因此,公诉人为确保公诉质量,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就有必...
实践中,在出席一审法庭时,辩护人往往出示一些新的物证书证,或提供新的证人证言,或对被告人、被害人进行诱导性发问,来与公诉人分庭抗礼,以达到减轻或免除被告人应负罪责的目的。因此,公诉人为确保公诉质量,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就有必要对辩护人当庭提供新证据之对策加以探究。 一、辩护人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进行诱导性发问的 在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人
证据
当庭提供
公诉人
诱导
性
发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心设问,让思维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韩新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第11期42-43,48,共3页
阅读课堂,要有效规避“诱导式”发问,给学生留足潜心会文、讨论交流的时间,围绕核心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质疑探究,进行深入的阅读实践、表达实践;阅读课堂,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有效规避“...
阅读课堂,要有效规避“诱导式”发问,给学生留足潜心会文、讨论交流的时间,围绕核心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质疑探究,进行深入的阅读实践、表达实践;阅读课堂,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有效规避“模式化”发问,关注阅读方法的积累和写作策略的习得;阅读课堂,还要仔细体会、玩味语言,有效规避“体会式”发问,将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有效融合,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式
发问
模式化
发问
体会式
发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庭审中的诱导性发问
6
作者
王汉辉
赵子良
刘振法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诱导性发问是法庭调查过程中一种违反庭审制度的行为,它以诱导被告人、引诱证人(含被害人)按照发问人的意图作出有利于某一方的回答而影响审判人员为目的。诱导性发问的危害在于影响审判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是与公诉人支持公诉的...
诱导性发问是法庭调查过程中一种违反庭审制度的行为,它以诱导被告人、引诱证人(含被害人)按照发问人的意图作出有利于某一方的回答而影响审判人员为目的。诱导性发问的危害在于影响审判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是与公诉人支持公诉的主旨相对立的。公诉人应当在注意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性
发问
被告人
辩护人
公诉人
被害人
作案时间
反问句
犯罪嫌疑
主要证据复印件
事实和法律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被引量:
16
7
作者
陈岚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交叉询问的规则主要有主询问方不得诱导发问规则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规则。我国现行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对于证人的询问制度,该询问制度与发现案件真实的刑事审判目的之间存在...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交叉询问的规则主要有主询问方不得诱导发问规则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规则。我国现行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对于证人的询问制度,该询问制度与发现案件真实的刑事审判目的之间存在诸多不相匹配之处。我国刑诉法应明确区分主询问与反询问,并有限制地允许诱导性发问,弱化法官的职权作用,完善交叉询问制度的配套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
交叉询问
诱导
性
发问
反询问范围
原文传递
公诉人庭审询问技巧研讨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琳
于武强
《政法学刊》
2013年第5期97-104,共8页
庭审询问对于查明案件真实、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提升庭审的效率、维护程序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庭审询问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如诱导性规则、禁止重复发问规则等,还要讲究询问的技巧,技巧的运用具备相当重要...
庭审询问对于查明案件真实、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提升庭审的效率、维护程序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庭审询问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如诱导性规则、禁止重复发问规则等,还要讲究询问的技巧,技巧的运用具备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规则,均需要通过相应的询问技巧才能得到展示。通过探讨庭审询问的基本理念、规则的基础上,基于对庭审询问实践的总结,提炼出符合庭审询问规律的询问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询问
交叉询问
诱导
性
发问
异议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9
作者
陈岚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期61-61,共1页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在美国.交叉询问的主要规则是禁止主询问方诱导性发问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我国的刑事审判以职权主义为基本构造。其主要表现是法官享有包括询问证人在内的证据调查权和审理进程的...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在美国.交叉询问的主要规则是禁止主询问方诱导性发问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我国的刑事审判以职权主义为基本构造。其主要表现是法官享有包括询问证人在内的证据调查权和审理进程的决定权。整体观之.我国的询问证人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询问证人的主体复杂,主询问与反询问难以划分.交叉询问和对质诘问亦相互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询问规则
刑事审判
交叉询问制度
证人制度
诱导
性
发问
证据调查权
英美法系
基本构造
原文传递
当庭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邓虹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被害人
被告人
公诉人
辩护人
诱导
性
发问
证人作证
提问
案件事实
讯问被告
故意伤害案件
原文传递
题名
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基础及技巧
1
作者
郑荔
机构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犯罪研究》
2000年第3期18-21,共4页
文摘
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基础在于语言的双结构层次、错觉、定势、暗示等;诱导性发问与诱供、引供的区别在于合法性、合理性;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技巧有“无中生有”、“以虚代实”、“以偏概全”、“偷梁换柱”等。
关键词
诱导
性
发问
心理学
讯问
发问
技巧
直接诱问法
间接诱问法
分类号
D918.5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审判交叉询问规则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锟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处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18ZDA139)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研究”(20JK0398)
西北政法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B2021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刑事法庭询问制度存在规范烦冗、效力不明、核心规则缺位等问题,控辩双方难以有效质询人证,无益于发挥法庭在诉权保障和事实发现中的作用。交叉询问规则具有评价证据和认定事实之功效,是实现有效质证权的制度载体,与发现案件真相、职权主义传统并不冲突。结合“三项规程”试点探索、地方立法实践及域外立法经验可知,我国法庭询问应建基于“控辩对抗”格局之上,进而明晰交叉询问的定位、顺序和范围,有限度地确立诱导性发问规则。诱导性发问是引导发问的工具,围绕事实问题展开,受基础事实真实性、证人认知能力和发问内容相关度的约束。直接询问中的诱导发问可用于核实证人基本信息、反驳不诚信证人及唤醒证人记忆。
关键词
交叉询问
诱导
性
发问
证据调查
控辩对抗
Keywords
cross-examination
misleading questions
evidence investigation
confrontation between accuser and defender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初探
3
作者
罗贵群
机构
重庆市彭水县清平小学
出处
《东西南北(教育)》
2016年第14期73-73,共1页
文摘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浅谈本人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问、教师诱导发问和教师营造和谐的发问情境入手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自主
发问
诱导发问
分类号
G423.6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辩护人当庭提供新证据之对策
被引量:
1
4
作者
任俊胜
廖毅
机构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
国家检察官学院
出处
《检察实践》
2000年第4期46-46,共1页
文摘
实践中,在出席一审法庭时,辩护人往往出示一些新的物证书证,或提供新的证人证言,或对被告人、被害人进行诱导性发问,来与公诉人分庭抗礼,以达到减轻或免除被告人应负罪责的目的。因此,公诉人为确保公诉质量,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就有必要对辩护人当庭提供新证据之对策加以探究。 一、辩护人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进行诱导性发问的 在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时。
关键词
辩护人
证据
当庭提供
公诉人
诱导
性
发问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心设问,让思维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韩新萍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第11期42-43,48,共3页
文摘
阅读课堂,要有效规避“诱导式”发问,给学生留足潜心会文、讨论交流的时间,围绕核心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质疑探究,进行深入的阅读实践、表达实践;阅读课堂,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有效规避“模式化”发问,关注阅读方法的积累和写作策略的习得;阅读课堂,还要仔细体会、玩味语言,有效规避“体会式”发问,将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有效融合,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
诱导
式
发问
模式化
发问
体会式
发问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庭审中的诱导性发问
6
作者
王汉辉
赵子良
刘振法
机构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文摘
诱导性发问是法庭调查过程中一种违反庭审制度的行为,它以诱导被告人、引诱证人(含被害人)按照发问人的意图作出有利于某一方的回答而影响审判人员为目的。诱导性发问的危害在于影响审判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是与公诉人支持公诉的主旨相对立的。公诉人应当在注意自己...
关键词
诱导
性
发问
被告人
辩护人
公诉人
被害人
作案时间
反问句
犯罪嫌疑
主要证据复印件
事实和法律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被引量:
16
7
作者
陈岚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文摘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交叉询问的规则主要有主询问方不得诱导发问规则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规则。我国现行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对于证人的询问制度,该询问制度与发现案件真实的刑事审判目的之间存在诸多不相匹配之处。我国刑诉法应明确区分主询问与反询问,并有限制地允许诱导性发问,弱化法官的职权作用,完善交叉询问制度的配套规则。
关键词
刑事审判
交叉询问
诱导
性
发问
反询问范围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公诉人庭审询问技巧研讨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琳
于武强
机构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出处
《政法学刊》
2013年第5期97-104,共8页
文摘
庭审询问对于查明案件真实、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提升庭审的效率、维护程序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庭审询问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如诱导性规则、禁止重复发问规则等,还要讲究询问的技巧,技巧的运用具备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规则,均需要通过相应的询问技巧才能得到展示。通过探讨庭审询问的基本理念、规则的基础上,基于对庭审询问实践的总结,提炼出符合庭审询问规律的询问技巧。
关键词
庭审询问
交叉询问
诱导
性
发问
异议
Keywords
court questioning
cross - examination
inductive questioning
objection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9
作者
陈岚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期61-61,共1页
文摘
交叉询问制度原创于英美法系.以美国为其典型。在美国.交叉询问的主要规则是禁止主询问方诱导性发问和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限制。我国的刑事审判以职权主义为基本构造。其主要表现是法官享有包括询问证人在内的证据调查权和审理进程的决定权。整体观之.我国的询问证人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询问证人的主体复杂,主询问与反询问难以划分.交叉询问和对质诘问亦相互混杂。
关键词
交叉询问规则
刑事审判
交叉询问制度
证人制度
诱导
性
发问
证据调查权
英美法系
基本构造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庭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邓虹
机构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被害人
被告人
公诉人
辩护人
诱导
性
发问
证人作证
提问
案件事实
讯问被告
故意伤害案件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诱导性发问的心理学基础及技巧
郑荔
《犯罪研究》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刑事审判交叉询问规则的实践反思
李锟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初探
罗贵群
《东西南北(教育)》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辩护人当庭提供新证据之对策
任俊胜
廖毅
《检察实践》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精心设问,让思维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韩新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析庭审中的诱导性发问
王汉辉
赵子良
刘振法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9
0
原文传递
7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陈岚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6
原文传递
8
公诉人庭审询问技巧研讨
孙琳
于武强
《政法学刊》
2013
1
原文传递
9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陈岚
《中国检察官》
2010
0
原文传递
10
当庭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邓虹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