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液晶取向的掺偶氮类染料的光诱导取向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绍锦 张俊瑞 凌志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50-1953,共4页
介绍了一种使用聚酰亚胺和偶氮类染料进行液晶光诱导取向技术,深入研究了代号为SY04包含两个偶氮基团的新偶氮类染料·通过对取向膜偏振吸收光谱的分析,讨论了这种混合材料光诱导取向机理·由于聚酰亚胺良好的成膜性使得这种光... 介绍了一种使用聚酰亚胺和偶氮类染料进行液晶光诱导取向技术,深入研究了代号为SY04包含两个偶氮基团的新偶氮类染料·通过对取向膜偏振吸收光谱的分析,讨论了这种混合材料光诱导取向机理·由于聚酰亚胺良好的成膜性使得这种光诱导取向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偶氮类染料的引入使得液晶表面取向更加有序,从而获得了响应快速,电光特性优良的液晶盒·这种取向膜材料同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抗紫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诱导取向 偶氮类染料
下载PDF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流动诱导取向及织态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铭 戴干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84,共4页
采用简易的熔融纺丝装置分别考察了拉伸、剪切流动以及加工温度对PET/PHB系液晶共聚酯(LCP80)取向发展的影响,对流动过程中的织态及其变化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在拉伸流动中出现了宏观取向有序的织态结构,纤维达到... 采用简易的熔融纺丝装置分别考察了拉伸、剪切流动以及加工温度对PET/PHB系液晶共聚酯(LCP80)取向发展的影响,对流动过程中的织态及其变化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在拉伸流动中出现了宏观取向有序的织态结构,纤维达到较高的取向度,而在剪切流动中保持局部取向有序织态,取向度较低;挤出温度对取向度和织态也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结果还简要探讨了LCP80加工参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性液晶 共聚酯 织态结构 流动诱导取向
下载PDF
传统注射成型中流动诱导HDPE/UHMWPE共混物的取向结晶
3
作者 胡永祥 林治涛 +2 位作者 孟凡涛 申红望 谢邦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将少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引入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采用高温熔融和再次剪切对共混物进行处理后,使用传统注射成型方法进行成型。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对注射成型制品中晶体的形态... 通过熔融共混将少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引入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采用高温熔融和再次剪切对共混物进行处理后,使用传统注射成型方法进行成型。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对注射成型制品中晶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传统注射成型(CIM)的流场可以诱导共混物形成明显的多层次晶体结构形态,在次表层存在大量的shish-kebab及互锁shish-kebab晶体结构,具有取向片晶结构的过渡层范围显著增大,而具有球晶结构的芯层范围明显缩小。表明在传统注射成型的流场下也能诱导形成丰富的取向片晶和shish-kebab结构,为注射成型制备自增强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温熔融 传统注射成型 流动诱导取向结晶
下载PDF
基于外力诱导取向的高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海斌 陈瑞 +3 位作者 刘美琪 胡艳 黄昭雯 陈大柱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6-1497,共12页
随着半导体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化和集成化是电子设备发展的趋势,散热能力成了制约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热界面和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热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简单的共混难以实现低填充量下的高导热性。... 随着半导体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化和集成化是电子设备发展的趋势,散热能力成了制约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热界面和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热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简单的共混难以实现低填充量下的高导热性。填料的取向有助于实现各向异性的热导率和降低导热逾渗阈值,因此如何在聚合物基体中构筑导热填料的取向结构从而在低填充量下形成高效导热网络正成为导热材料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在促使导热填料特别是非球形特征(片状、棒状或纤维状等)的填料定向排列过程中,外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按照诱发导热填料取向的主要驱动力进行分类,综述了近5年运用磁场诱导、电场诱导和机械力诱导等方法制备各向异性高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外力作用下导热填料取向的形成条件、机制和构效关系,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色及优缺点,指出了目前在制备取向结构上存在的瓶颈,并对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低填充、高导热和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导热网络 诱导取向 各向异性 导热性能
原文传递
拉伸下PET的取向诱导结晶 被引量:6
5
作者 罗良清 黄汉雄 +1 位作者 黄有发 李开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8,共4页
综述了PET在 3种拉伸方式 (单轴拉伸、平面拉伸和双轴拉伸 )下的取向诱导结晶的最新进展。拉伸温度、应变速率和拉伸比是常用的 3个宏观参数 。
关键词 PET 拉伸方式 取向诱导结晶 单轴拉伸 平面拉伸 双轴拉伸 拉伸温度 拉伸比 应变速率
下载PDF
注射成型聚合物充模取向应力场模型化理论研究:考虑熔体的可压缩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东雷 曹文华 辛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82,共8页
研究复杂流场条件下恒温可压缩聚合物熔体注射充模流动取向应力场数学模型理论。针对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在成型充模过程中的无规形变特性,基于简化与假设,建立以缠结大分子链单体等效末端距矢量(End-to-end vector,ETEV)为核心的恒温可压... 研究复杂流场条件下恒温可压缩聚合物熔体注射充模流动取向应力场数学模型理论。针对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在成型充模过程中的无规形变特性,基于简化与假设,建立以缠结大分子链单体等效末端距矢量(End-to-end vector,ETEV)为核心的恒温可压缩聚合物充模取向物理模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理论,推导得出大分子链单体流动取向应力形变模型;引入自由体积理论,阐明微元变形前后当量体积比率J与微元Finger应变张量-1C之关联性,进而得出恒温可压缩聚合物充模取向应力-应变'伪高弹'模型;研究聚合物微元的取向拉伸比λ与形变历史的相关性,得出非线性取向应力-形变关系模型,进而得出与经典K-BKZ模型具有一致形式的'伪高弹'积分模型;研究相关模型的物理性态,结果表面相关模型对表征相关聚合物充模取向工程问题具有较好的适配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恒温可压缩熔体 流动诱导取向 末端距矢量 应力场 伪高弹模型
下载PDF
紫外光诱导液晶相位光栅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绍锦 凌志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5-1678,共4页
使用紫外光诱导取向技术制作了可转换的液晶相位光栅,通过光掩模两次曝光的方法形成光栅条纹.这种光栅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不需要上下基板精确的对准,驱动电压较低.采用He-Ne激光器和光探测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衍射效率具有电场调制性并... 使用紫外光诱导取向技术制作了可转换的液晶相位光栅,通过光掩模两次曝光的方法形成光栅条纹.这种光栅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不需要上下基板精确的对准,驱动电压较低.采用He-Ne激光器和光探测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衍射效率具有电场调制性并出现同预测一致的衍射条纹.对液晶光栅的偏振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琼斯矩阵和衍射理论对液晶相位光栅衍射强度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诱导取向 相位光栅
下载PDF
拉伸对非晶态聚醚醚酮结晶取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阳 邵春光 +1 位作者 张瑞静 刘成刚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
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研究了不同拉伸工艺对非晶态聚醚醚酮(PEEK)结晶取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较低的拉伸速率及拉伸比下,拉伸后样品为非晶体;样品拉伸后的冷结晶温度向较低温度移动。
关键词 非晶态聚醚醚酮 拉伸诱导取向 松弛 结晶
下载PDF
磁场诱导纳米四氧化三铁修饰型片状氧化铝制备导热绝缘复合材料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庆崇 覃意深 +5 位作者 陈振兴 胡佳馨 廖妍玲 刘永锋 李龙 魏世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00-6204,6211,共6页
利用钕铁硼永磁场诱导环氧树脂(E20)中纳米四氧化三铁修饰片状氧化铝取向偏转,研究了磁场强度、诱导时间,四氧化三铁与氧化铝质量比以及填料填充率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绝缘强度、热稳定性及其覆铜板剥离强度。A... 利用钕铁硼永磁场诱导环氧树脂(E20)中纳米四氧化三铁修饰片状氧化铝取向偏转,研究了磁场强度、诱导时间,四氧化三铁与氧化铝质量比以及填料填充率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绝缘强度、热稳定性及其覆铜板剥离强度。Al_(2)O_(3)@Fe_(3)O_(4)/E20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磁场诱导时间超过60 min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恒定。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四氧化三铁与氧化铝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加,但考虑到复合材料的绝缘性,四氧化三铁包覆量不宜过大。在磁场强度为120 mT、诱导时间为60 min、四氧化三铁与氧化铝质量比为1/30、Al_(2)O_(3)@Fe_(3)O_(4)复合粒子填充率为7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45 W/(m·K),比片状Al_(2)O_(3)填充的复合材料高34.26%。Al_(2)O_(3)@Fe_(3)O_(4)/E20复合材料质量损失5%对应的温度达366℃,覆铜板剥离强度>1.74 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绝缘复合材料 磁场 诱导取向
下载PDF
不同结晶形态聚乳酸单轴拉伸过程的WAXS研究
10
作者 刘建叶 张师军 +1 位作者 张丽英 白弈青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对具有相同结晶度但不同结晶形态聚乳酸的单轴拉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球晶和较薄的原始晶片有利于应力诱导熔融,可使对应样品达到更大的拉伸应变和更高的结晶取向度,此外,较高拉伸温度有利于初始晶... 通过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对具有相同结晶度但不同结晶形态聚乳酸的单轴拉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球晶和较薄的原始晶片有利于应力诱导熔融,可使对应样品达到更大的拉伸应变和更高的结晶取向度,此外,较高拉伸温度有利于初始晶片的破坏和纤维状晶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单轴拉伸 取向诱导结晶 晶片厚度 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
下载PDF
Large work function shift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inducing enhanced interracial electron transfer in organic optoelectronics enabled by porphyrin aggregated nanostructures 被引量:1
11
作者 Maria Vasilopoulou Antonios M. Douvas +7 位作者 Dimitra G. Georgiadou Vassilios Constantoudis Dimitris Davazoglou Stella Kennou Leonidas C. Palilis Dimitra Daphnomili Athanassios G. Coutsolelos Panagiotis Argitis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79-693,共15页
We report on large work function shifts induced by the coverage of several organic semiconducting (OSC) films commonly used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 and organic photovoltaics (OPVs) with a porphy... We report on large work function shifts induced by the coverage of several organic semiconducting (OSC) films commonly used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 and organic photovoltaics (OPVs) with a porphyrin aggregated layer. The inser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film and the aluminum cathode of an aggregated layer based on the meso-tetrakis(1-methylpyridinium-4-yl) porphyrin chloride (porphyrin 1), with its molecules adopting a face-to-face orientation parallel to the organic substrate,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shift of the OSC work function towards lower value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interfacial dipole and induces large enhancement of either the OLED or OPV device efficiency. OLEDs based on poly[(9,9-dioctylfluorenyl-2,7-diyl)-co-(1,4-benzo-2,1',3-thiadiazole)J (F8BT) and incorporating the porphyrin 1 at the cathode interface exhibited current efficiency values up to 13.8 cd/A, an almost three-fold improvement over the efficiency of 4.5 cd/A of the reference device. Accordingly, OPVs based on poly(3- hexylthiophene) (P3HT), [6,6]-phenyl-C6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61BM) and porphyrin 1 increased their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ies to 4.4% relative to 2.7% for the reference device without the porphyrin layer. The incorporation of a layer based on the zinc meso-tetrakis (1-methylpyridinium-4-yl)porphyrin chloride (porphyrin 2), with its molecules adopting an edge-to-edge orientation, also introduced improvements, albeit more modest in all cases, highlighting the impact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INS OLEDS OPVs aggrega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