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直肠癌手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
1
作者 谢淑华 曹家翔 +2 位作者 杨涛 庞申月 耿立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0),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n=70),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记录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诱导后15 min(T3)、诱导后2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T2、T3、T4),观察组PIH均低于对照组(χ^(2)=4.766,3.897,3.962,4.743,均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PIH的发生率最高,诱导后20 min(T4)发生率最低,而对照组气管插管后PIH发生率较气管插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降低(均P<0.05),且在T1、T2、T3、T4各时间点,观察组的MAP[(84.1±12.0)mm Hg,(84.8±11.2)mm Hg,(85.0±11.8)mm Hg,(87.8±11.9)mm Hg]均高于对照组[(78.4±13.1)mm Hg,(80.8±12.8)mm Hg,(81.8±13.3)mm Hg,(83.0±14.5)mm Hg](均P<0.05)。观察组HR在T1低于对照组[(64.8±10.6)次·min^(-1),(65.6±12.6)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2、T3、T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14.3%(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0,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麻诱导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有助于降低诱导后低血压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诱导后低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结直肠癌
下载PDF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预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露 阳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40,共5页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其与术后急性肾损伤、ICU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等不良结局明显相关。因此,麻醉科医师应重视其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关于PI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IH的预测及预防,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其与术后急性肾损伤、ICU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等不良结局明显相关。因此,麻醉科医师应重视其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关于PI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IH的预测及预防,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 危险因素 预测指标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超声检测下腔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内径变异在预测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价值
3
作者 刘乐 艾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下腔静脉(IVC)和锁骨下静脉(SCV)内径变异在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PI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H将其分为研究组(发生PI...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下腔静脉(IVC)和锁骨下静脉(SCV)内径变异在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PI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H将其分为研究组(发生PIH,86例)和对照组(未发生PIH,118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麻醉诱导前血压、麻醉诱导药物用量进行对比。比较IVC内径的最大值(IVCmax)和最小值(IVCmin)、SCV内径的最大值(SCVmax)和最小值(SCVmin),并计算IVC塌陷指数(IVCCI)和SCV塌陷指数(SCV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VC、SCV内径及变异对全麻PIH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基础资料、麻醉诱导前血压指标和麻醉诱导药物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VCmax、IVCmin、SCVmax、SCVm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VCCI、SCVC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IVCmax、IVCmin、SCVmax、SCVmin、IVCCI、SCVCI水平预测PIH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74、0.675、0.618、0.707、0.895、0.905,其中,SCVCI的AUC和cut-off值下的敏感度均为最高,分别为0.905、65.12%。结论:全麻PIH患者可表现为IVC和SCV内径缩小及IVCCI、SCVCI等内径变异指标的增高,采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上述变异指标可辅助预测PIH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内径变异 塌陷指数 全麻 诱导后低血压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4
作者 马拥 钟庆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31-1735,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4~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 ...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4~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 min开始接受经皮内关穴电刺激,持续30 min,对照组患者仅在同样部位连接电极但不予电刺激。分别于患者麻醉前10 min(T1)、麻醉后气管插管后3 min(T2)、30 min(T3)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羟胺用药情况、输液量和尿量情况;同时采用超声监测两组患者颈动脉情况,记录并比较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及颈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ΔVpeak);术后随访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组间比较:T1时,两组患者的HR、DBP、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HR、DBP、SBP、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3的HR、DBP、SBP、MAP明显高于T2,T2的HR、DBP、SBP、MAP明显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时,两组患者的FTc、ΔV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FTc、ΔVpea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3的FTc、ΔVpeak明显高于T1,T2的FTc、ΔVpeak明显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去间羟胺用药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能够有助于稳定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同时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血容量情况,及时纠正容量不足,从而减少低血压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经皮穴位电刺激 内关穴 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 颈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对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臧晗 余佳文 +1 位作者 车璐 许力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6期190-193,共4页
全身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与多种不良结局相关。提前识别PIH高危人群,可以通过预防性的措施尽量避免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 全身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与多种不良结局相关。提前识别PIH高危人群,可以通过预防性的措施尽量避免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自主神经功能与PIH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本文对现有的关于自主神经功能对PIH预测作用的研究及其有效性进行综述,帮助麻醉医生在临床中早期识别PIH高危患者,并通过术中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方案预防PI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后低血压 全身麻醉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24H动态血压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霞 张素芹 +3 位作者 沈蓓 钱兴华 肖飞 夏丰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2535-2538,2544,共5页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防治妇科普通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至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择期拟行全麻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防治妇科普通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至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择期拟行全麻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组(观察组)40例和传统方式诱导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03 mL/kg,其余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均于90 s后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气管插管时(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5 min(T_3)、手术开始时(T_4)、手术开始后5 min(T_(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丙泊酚使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嗜睡、恶心、呕吐、躁动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_(1)、T_(2)、T_(3)时点的SBP、DBP、HR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期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有效防治妇科普通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躁动发生率更低,并且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诱导后低血压 全麻 亚麻醉剂量
下载PDF
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斌 姚懿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是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动脉血压低于血管自动调节曲线的下限可能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PIH与病人不良结局之间存在联系,有研究表明当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 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是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动脉血压低于血管自动调节曲线的下限可能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PIH与病人不良结局之间存在联系,有研究表明当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比术前基线下降40%~45%时,老年人的死亡率较高;术中低血压易致肌钙蛋白升高,并与30 d死亡率增加相关。对于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可接受的最低血压尚无共识,包括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下降>40%,且MAP<70 mmHg或MAP<60 mmHg;动脉血压比术前基线值下降30%;SBP下降小于90 mmHg等。因此,识别与PIH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助于避免和及时处理PIH。本文就全身麻醉PIH的发生机制与危险因素做一述评,以期为预防PIH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提升临床麻醉的安全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 诱导后低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无肌松插管对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志祥 施芸岑 +3 位作者 黄凝 张晓光 黄勇 杜芳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91-598,共8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无肌松插管对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1月8日至2022年2月1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无肌松插管对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1月8日至2022年2月1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n=94,艾司氯胺酮1 mg/kg、瑞芬太尼4μg/kg和丙泊酚0.5 mg/kg)和丙泊酚组(n=94,丙泊酚2.5 mg/kg和瑞芬太尼4μg/kg)。记录气管插管前(T1:全部诱导药物后注射后30 s)以及气管插管后间隔1 min(T2~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比较在T1时间点,两组方案PIH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艾司氯胺酮组和丙泊酚组插管前PIH发生率分别为31.5%、79.8%(P<0.001)。在所有观察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PIH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01)。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MAP较基线显著降低(F=256.78,P<0.001)。丙泊酚组MAP下降幅度大于艾司氯胺酮组(F=17.53,P<0.001)。艾司氯胺酮组插管条件满意为31例(33.7%),丙泊酚组为88例(93.6%);艾司氯胺酮组插管条件良好61例(66.3%),丙泊酚组6例(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艾司氯胺酮1 mg/kg、瑞芬太尼4μg/kg、丙泊酚0.5 mg/kg的诱导方案进行无肌松插管可降低PIH的发生率,并提供临床可接受的插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诱导后低血压 无肌松插管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汤春艳 陈洁 +1 位作者 汪小海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发生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IH高危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0例全身静脉麻醉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H分为PIH组和非PIH组。对ASAⅠ或Ⅱ...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发生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IH高危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0例全身静脉麻醉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H分为PIH组和非PIH组。对ASAⅠ或Ⅱ级和ASAⅢ或Ⅳ级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发生PI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PIH总发生率为29.8%,ASAⅢ或Ⅳ级患者PIH发生率为46.9%,显著高于ASAⅠ或Ⅱ级患者(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阿片类镇痛药(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与ASAⅠ或Ⅱ级患者PIH发生显著相关(P<0.05);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丙泊酚、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阿片类镇痛药均与ASAⅢ或Ⅳ级患者PIH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是ASAⅢ或Ⅳ级患者发生PIH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拟合度良好,预测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73.5%,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29。结论ASAⅢ或Ⅳ级患者PIH发生率较高,且麻醉诱导期间应用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后PIH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因此应加强ASAⅢ或Ⅳ级患者的麻醉前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科学合理地选择麻醉诱导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PI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
下载PDF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云云 汪小海 +2 位作者 艾尼·买买提明 徐鑫 陈洁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第1期31-34,80,共5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P)与依托咪酯(E)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5月28日行全麻手术的患者490例,血压正常组(非PHI)245例,PIH组245例。年龄≥18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麻醉诱导情... 目的:研究丙泊酚(P)与依托咪酯(E)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5月28日行全麻手术的患者490例,血压正常组(非PHI)245例,PIH组245例。年龄≥18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麻醉诱导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PIH组和非PIH组:静脉麻醉诱导方式、年龄、禁食时间、麻醉诱导后到手术开始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急诊手术、ASA分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静脉麻醉诱导方式(OR=1.725,95%CI 1.032~2.882)、急诊手术(OR=4.048,95%CI 2.076~7.891),高血压病史(OR=2.191,95%CI 1.355~3.541)是P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组与P组、E+P组PI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组与E+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时间、高血压、ASA分级、镇痛药种类在E组、P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和危重患者,应用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后仍然存在较高的低血压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诱导后低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中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尹华江 孙兴祥 郦萍 《浙江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中低血压(PIH)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行全身麻醉的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214例,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中低血压(PIH)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行全身麻醉的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214例,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72例)与非低血压组(14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PI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合并高血压、麻醉诱导到手术时间、ALB、ASA分级、诱导的阿片类药物、使用咪达唑仑、诱导的静脉麻醉药均为影响患者发生PIH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此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对老年患者麻醉前尽可能做到充分评估,合理使用诱导药物,并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加速输液等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帮助老年患者降低PIH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对肠镜检查患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纷雨 张小宝 +2 位作者 程志 赵志斌 武勇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对行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丙泊酚诱导后低血压(propofol-induced hypotension,PI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在笔者医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47例,根据是否发生PIH将患者分为PIH组(P组,n=25)和未发生PIH组(W组,...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对行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丙泊酚诱导后低血压(propofol-induced hypotension,PI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在笔者医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47例,根据是否发生PIH将患者分为PIH组(P组,n=25)和未发生PIH组(W组,n=22)。在丙泊酚诱导前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下腔静脉直径的最大值(inferior vena cava maximum diameter,dIVCmax)和最小值(inferior vena cava minimum diameter,dIVCmin),并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绘制ROC曲线以评价IVC-CI、dIVCmax和dIVCmin对肠镜检查患者发生PIH的预测价值。结果P组患者dIVCmax和dIVCmin明显小于W组患者,同时IVC-CI明显大于W组患者(P<0.05)。IVC-CI曲线下面积为0.93±0.04(95%CI:0.853~0.998),dIVCmin曲线下面积为0.885±0.056(95%CI:0.776~0.995),dIVCmax曲线下面积为0.785±0.071(95%CI:0.647~0.924)。IVC-CI预测PIH的最佳截断值为31.9%,敏感度为80%,特异性为90.9%。dIVCmax和dIVCmin预测PIH的最佳截断值为分别为1.645cm和1.145cm。结论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对行肠镜检查患者发生PIH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IVC-CI比dIVCmax和dIVCmin更具有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肠镜检查 丙泊酚诱导后低血压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瑞马唑仑用于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作者 陈功 卢彦西 +5 位作者 李津 张帆 成灿灿 尹欣林 汪赛赢 常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4,共6页
目的评估瑞马唑仑在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中心接受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的病态肥胖患者(BMI≥40)108例,男46例,女62例。年龄18~51岁,ASA I~III级。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接受... 目的评估瑞马唑仑在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中心接受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的病态肥胖患者(BMI≥40)108例,男46例,女62例。年龄18~51岁,ASA I~III级。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接受瑞马唑仑或丙泊酚作为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间,P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包括低血压(P<0.01)、低氧血症(P<0.05)、心动过缓(P<0.01)及对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增加(P<0.05)。P组意识消失和BIS下降到60的时间短于R组(P<0.01)。两组在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吗啡消耗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马唑仑可有效降低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且在术后恢复质量方面与丙泊酚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马唑仑 病态肥胖 诱导后低血压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成 郑栋煜 +1 位作者 袁红斌 李永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4-548,共5页
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诱导后低血压两种情况。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诱导后低血压也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肌缺血等... 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诱导后低血压两种情况。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诱导后低血压也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肌缺血等严重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因此,维持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麻醉药物种类的选择、神经阻滞的应用、容量的监测与治疗、诱导药物顺序的优化等方面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管理要点进行综述,为全麻诱导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气管插管 高血流动力学反应 诱导后低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