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的调查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蕾 王丽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2620-2620,共1页
临床上在肠杆菌科的某些菌种及铜绿假单胞菌在三代头孢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并可筛选出持续高产的Ampc酶突变株。Ampc酶可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单环类抗生素[1]。
关键词 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 耐药
下载PDF
圆环估计试验检测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
2
作者 张蓓 沈立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51-754,共4页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建立一种圆环估计试验(KBDA)的检测方法,以头孢西丁作为诱导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作为指示剂,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和在诱导剂一边抑菌圈形状的改变。结果 ...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建立一种圆环估计试验(KBDA)的检测方法,以头孢西丁作为诱导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作为指示剂,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和在诱导剂一边抑菌圈形状的改变。结果 诱导剂引起抑菌圈形状的改变被分为S、B、C、D、R型,其中诱导型产AmpC酶耐药细菌(C型和D型)占67.5%,这些细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5%和93%。结论 KBDA试验能检测出传统的K-B或MIC药敏试验所不能发现的诱导型产AmpC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可加用庆大霉素或环丙沙星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第三代头孢菌素 AMPC酶 改变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抑菌圈 诱导 试验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试验及药敏检测结果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露霞 徐德兴 +2 位作者 郭江华 刘刃 陈翠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对135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的同时对产酶组与非产酶组药敏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细菌60株,占4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 对135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的同时对产酶组与非产酶组药敏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细菌60株,占4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56%、50%、44%和40%。产酶组与非产酶组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比较,发现二者无显著差异,提示常规药敏试验未能完全反映细菌耐药情况,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以补充常规药敏不足。同时本文通过WHONET-3统计软件对产诱导酶的菌进行配对散点图分析,发现亚胺培南与氨基糖甙类和喹喏酮类抗菌药物有较强的互补性,提示在临床调整用药时,可以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的配对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介华 苏丹 +1 位作者 梁金水 袁春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0-282,303,共4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AutoScan 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 1鉴定板检测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2 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用符合NCCLS标准的Version ...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AutoScan 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 1鉴定板检测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2 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用符合NCCLS标准的Version 2 2分析软件对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 β 内酰胺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 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达 62 6%~ 80 0 %之间 ,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次之 ,而其他头孢菌素敏感性低下 ;( 2 )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 β 内酰胺酶者 115株 ( 89 8% ) ,在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菌株中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的出现率为 64 3 %~ 86 1% ;( 3 )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株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株 ,而氨苄西林 /舒巴坦、SMZ/TMP的敏感性则完全相反 (P <0 0 5或 0 0 0 5 )。结论 本地区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率较高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是强诱导剂 ,对于产酶菌株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抗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用双纸片法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燕群 王坚强 +1 位作者 陈珊珊 倪语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用双纸片法对1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的检测,以头孢西丁或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他定与头孢噻肟为基质,结果发现在22种革兰阴性杆菌中,有九种能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 用双纸片法对1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的检测,以头孢西丁或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他定与头孢噻肟为基质,结果发现在22种革兰阴性杆菌中,有九种能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亚菌、鲍曼不动杆菌、粘质沙雷菌、普通变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抗坏血酸克鲁沃菌。头孢西丁组出现扁平区的有19株(15.8%),可判断为IB阳性的为9株(7.5%);亚胺培南组出现扁平区的有27株(22.5%),可判断为IB阳性的为26株(21.7%)。结论:21.7%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IB。用亚胺培南作为诱导剂检测IB的生成,其作用优于头孢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双纸片法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分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明德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4-475,共2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 (PA )所产的各种诱导型β-内酰胺酶 (诱导酶 )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诱导 +多底物相邻纸片法。结果  PA标准株为产诱导型超广谱酶 (IESBL s) ;10 0株 PA临床株中产各种诱导酶93株 (93.0 % ) ,其中 IES...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 (PA )所产的各种诱导型β-内酰胺酶 (诱导酶 )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诱导 +多底物相邻纸片法。结果  PA标准株为产诱导型超广谱酶 (IESBL s) ;10 0株 PA临床株中产各种诱导酶93株 (93.0 % ) ,其中 IESBL s 92株 (98.9% ) ,诱导型青霉素酶 1株 ;93株 PA产诱导酶临床株中 ,以头孢噻肟(CTX)、哌拉西林 (PIP)、氨曲南 (ATM)、头孢他啶 (CAZ)为作用底物的菌株依次为 5 3株、6 0株、74株、77株 ,未出现以头孢呋辛 (CXM)、头孢唑林 (CFZ)为作用底物的诱导酶菌株 ;92株 PA产 IESBL s有 10种表型。结论 PA标准株为产 IESBL s;PA绝大多数产 IESBL s,PA产其他类型诱导酶很少 ;不同菌株产诱导酶的底物也不同 ,CAZ的筛选率最高 ;PA所产 IESBL s至少有 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分类
下载PDF
卤类、醛类消毒剂对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敏感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峰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消毒剂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90株肠杆菌属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药敏结果
8
作者 毛彩萍 叶珍 汪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87-288,共2页
目的 :了解肠杆菌属细菌产诱导型 β-内酰胺酶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双纸片扩散法——分别采用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两种诱导剂以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两种目标物——测定 90株肠杆菌属细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 ,并用 VITEK3 2 -AMS测定... 目的 :了解肠杆菌属细菌产诱导型 β-内酰胺酶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双纸片扩散法——分别采用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两种诱导剂以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两种目标物——测定 90株肠杆菌属细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 ,并用 VITEK3 2 -AMS测定该 90株细菌对 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亚胺培南组和头孢西丁组分别有 5 1株和 2 5株细菌产生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头孢他啶组和头孢噻肟组分别有 5 0株和3 0株细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阳性 ,以头孢西丁、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 :亚胺培南优于头孢西丁、头孢他啶优于头孢噻肟 ,5 1株产酶组与 3 9株非产酶组细菌的耐药差异无显著性。临床用药时应注意亚胺培南的高诱导性和体外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提倡微生物实验室注重诱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属细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检测 耐药性 药敏分析
下载PDF
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蒋金芬 章学军 +1 位作者 汪菲菲 钟湘芸 《大连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用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 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诱导型β内酰胺酶,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结 果 1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67株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头孢西丁和替...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用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 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诱导型β内酰胺酶,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结 果 1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67株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头孢西丁和替卡西林耐药率 分别达到了90.9%,80.2%;其他10种药物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如亚胺培南达到18.1%. 结论实验证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应高度重视它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强调 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 李蕾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 检测方法 菌种 肠杆菌科 耐药性
下载PDF
非发酵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钟 段雄波 刘红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耐药性与其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 ( IBL )的相关性 ,给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相邻纸片法、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 171株非发酵菌产生的 IBL 及对 2 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并对产...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耐药性与其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 ( IBL )的相关性 ,给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相邻纸片法、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 171株非发酵菌产生的 IBL 及对 2 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并对产酶与不产酶组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3.7%的铜绿假单胞菌、 47.4%的其它假单胞菌、 33.3%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2 .2 %的不动杆菌产生 IBL,总产酶率 5 7.9%。在产酶与不产酶组之间 ,除 A MP,AMS,AOA,TIA,CFZ,IMI,TET,CHL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 ( P <0 .0 5或 P <0 .0 1)外 ,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接近 ,且不产酶组对 IMI,NOR,A KN,GEN ,TOB的耐药率比产酶组还有所升高 ,但 P>0 .0 5。结论 :常规药敏试验未能完全反映细菌的耐药现状 ,对非发酵菌应常规检测 IBL,以纠正药敏试验产生的假象并对临床治疗的误导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耐药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诱导型β—内酰胺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玉林 任清雨 刘爱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为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诱导型β- 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相邻法,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曲松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 内酰胺酶药物。结果:128 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产诱导酶55 株(43 % ) ,... 目的:为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诱导型β- 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相邻法,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曲松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 内酰胺酶药物。结果:128 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产诱导酶55 株(43 % ) ,其中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诱导酶检出率分别为52-7 % 、50-7 % 和30 % ,气单胞菌(9 株) 和肺炎克雷伯菌(8 株) 未检出诱导酶阳性菌株。结论:诱导型β- 内酰胺酶的测定可弥补体外常规药敏试验的不足,对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临床实验室在测定药敏试验的同时应测定诱导酶的产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测定
下载PDF
改良纸片相邻法检测革兰阴性菌诱导性β-内酰胺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敏茹 熊剑辉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8年第2期94-95,共2页
本实验采用改良纸片相邻法,以头孢西丁为诱导剂,头孢哌酮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内酰胺药物。检测1996年7月~1997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193株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发现有81菌株42%(81/193)出现诱导型β-内... 本实验采用改良纸片相邻法,以头孢西丁为诱导剂,头孢哌酮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内酰胺药物。检测1996年7月~1997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193株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发现有81菌株42%(81/193)出现诱导型β-内酰胺酶(即所谓的截平现象),其中能达到Sander判定为诱导株标准的有24株菌,占12.4%。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易产生诱导性肝内酸胶酶以阴沟肠杆菌、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利用诱导剂一靶β-内酰胺药物的纸片相邻法与革兰阴性菌的日常药敏的有机结合,可使临床实验室在报告药敏结果同时予以报告产诱导酶的情况,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纸片相邻法
下载PDF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文恩 王红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β内酰胺酶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诱导酶、超广谱酶测定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玉林 史跃杰 刘爱勤 《陕西医学检验》 2000年第2期9-11,共3页
对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试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两酶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采用纸片相邻法 ,诱导酶测定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放平皿中央 ,周围以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靶药物纸片与之相邻。 ESBL测定以复... 对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试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两酶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采用纸片相邻法 ,诱导酶测定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放平皿中央 ,周围以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靶药物纸片与之相邻。 ESBL测定以复方阿莫西林放平皿中央 ,周围以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为底物与之相邻。结果 :诱导酶测定诱导剂与靶药物之间距离以 1 5mm为宜 ,靶药物以两种以上为佳 ,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并可提高其阳性率。ESBL测定复方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 (或头孢他啶 )之间的距离以 1 5mm为最佳 ,底物亦可选择两种以上三代头孢菌素 ,以提高 ESBL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诱导酶和 ESBL测定可以弥补体外常规药敏试验之不足 ,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诱导型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影响
下载PDF
118株阴沟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祖龙 周碧玲 +2 位作者 李珍大 张小卫 邵海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用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 被引量:1
17
作者 艾芙琪 蒋晓飞 +5 位作者 阮斐怡 刘红 马逸民 蒋筠翡 倪语星 吕元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方法。方法 分别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阴沟肠杆菌(029、029M和1194E)为β内酰胺酶阴性对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普通型阴沟肠杆菌、持续高产型...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方法。方法 分别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阴沟肠杆菌(029、029M和1194E)为β内酰胺酶阴性对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普通型阴沟肠杆菌、持续高产型AmpC酶、高诱导型AmpC酶标准菌株,用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DDIST)对华山医院连续的不重复的58株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进行AmpC酶分析,用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以验证DDIST。结果 三维试验法从58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持续高产型AmpC酶产株21株,DDIST检出持续高产型AmpC酶产株18株、高诱导型AmpC酶产株6株。结论 DDIST是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抑制剂 试验分析 平行 纸片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产AMPC酶 大肠埃希菌 三维试验法 阴性对照 标准菌株 临床菌株 华山医院 抑制试验 诱导型 普通型 产型 酶分析 检出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多重耐药性分析检测
18
作者 季宝建 王峰 王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6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各种标本采集到的72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7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由低到高为舒巴坦(5.4%)...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各种标本采集到的72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7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由低到高为舒巴坦(5.4%)、阿米卡星(12.4%)、美罗培南(18.1%)、亚胺培南(19.5%)、头孢吡肟(21.4%)、头孢曲松(24.5%)、头孢噻肟(26.5%)、头孢他啶(28.4%)、头孢哌酮(30.5%)、庆大霉素(31.9%)、左氧氟沙星(40.7%)、环丙沙星(42.5%)、氧氟沙星(44.6%)、哌拉西林(45.4%)、头孢呋辛钠(57.2%)、头孢唑啉(57.2%)、羟苄西林(67.1%)、复方新诺明(81.2%)。726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者538(占74.1%),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对舒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不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结论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不产酶的菌株,临床应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茵感染及多重耐药性检测
19
作者 王秋霞 王丽斌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9期124-124,共1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WalkAway-40型微生物分析仪和其NC31鉴定以及药敏板和符合CLSI标准的VerSion22分析软件,对62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对10种抗...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WalkAway-40型微生物分析仪和其NC31鉴定以及药敏板和符合CLSI标准的VerSion22分析软件,对62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6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高低依次为:丁胺卡那(80.51)亚胺培南(64.22)环丙沙星(61.82)头孢他定(55.5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4.01)妥布霉素(50.0)哌拉西林(40.73)(40.64)氨曲南(37.83)头孢曲松(15.34)。626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者437株,占69.8%,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应避免与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强诱导剂类抗生素联合,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型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