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玺和 陈志国 张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诱导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i NSCs)是通过在成体细胞内转入特定外源因子而获得。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获得i NSCs,即直接诱导法和间接诱导法(需经历重编程过程中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诱导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i NSCs)是通过在成体细胞内转入特定外源因子而获得。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获得i NSCs,即直接诱导法和间接诱导法(需经历重编程过程中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比较,i NSCs直接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干细胞,而不经过i PSCs再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可减少其致瘤性,缩短诱导周期,提高转分化效率,这将使其更适于临床应用。本文就i NSCs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干细胞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治疗
下载PDF
诱导神经干细胞与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同源宿主脑内的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6 位作者 许民辉 姚慧 董勤 张洪钿 杨志军 杨阳 朱建伟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6期350-354,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同源宿主脑内的致瘤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仪将1×10^6个C57BL/6(B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iPSCs、神经干细胞(NSCs)及iNSCs分别移植到健康成... 目的对比研究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同源宿主脑内的致瘤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仪将1×10^6个C57BL/6(B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iPSCs、神经干细胞(NSCs)及iNSCs分别移植到健康成年B6小鼠大脑运动皮层。于移植后14d、28d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IPSCs和ESCs均可在小鼠脑内形成肿瘤导致组织坏死和免疫细胞浸润。然而,在iNSCs和NSCs移植组内,本研究未观察到肿瘤形成、脑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结论INSCs移植物不具有致瘤性和免疫原性,因而较iPSCs移植物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瘤性 免疫原性 诱导神经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移植
原文传递
将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直接诱导为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贾伟丽 李默 +3 位作者 吴剑宇 王淑艳 陈志国 张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将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为神经干细胞。方法将成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带有Pax6报告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感染,并经历其病毒载体的抗性基因嘌呤霉素筛选后的细胞作为初始细胞,转入在维持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分化、保持... 目的探讨将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为神经干细胞。方法将成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带有Pax6报告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感染,并经历其病毒载体的抗性基因嘌呤霉素筛选后的细胞作为初始细胞,转入在维持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分化、保持功能稳定性和可塑性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10个基因Sox2、Klf4、c-Myc、Tcf3、Ascl1、Brn2、Neurog2、Foxg1、Hes1和Id1,对经过重新编程表达GFP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分化的鉴定。结果转入基因后成功诱导为神经干细胞(iNSCs)。iNSCs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性基因(Nestin),能分化为神经元(β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结论通过转入外源因子的方式可以将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为神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干细胞 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 重编程 转录因子 报告基因
下载PDF
CR2-Crry预处理诱导神经干细胞在颅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4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1 位作者 董勤 郭莉丽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CR2-Crry预处理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对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8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制备颅脑损伤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4-8分的小鼠为颅脑损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2-Crry预处理iNSCs(CR2-Crry-iNSCs)组(... 目的探讨CR2-Crry预处理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对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8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制备颅脑损伤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4-8分的小鼠为颅脑损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2-Crry预处理iNSCs(CR2-Crry-iNSCs)组(6只)、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iNSCs(PBS-iNSCs)组(6只)和PBS组(6只)。于颅脑损伤后12 h分别将1×106个CR2-Crry-iNSCs、PBS-iNSCs或等体积PBS经立体定向移植到颅脑损伤小鼠脑内。于颅脑损伤后14 d处死小鼠,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并行双重免疫荧光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CR2-Crry-iNSCs和PBS-iNSCs对颅脑损伤小鼠脑内Crry、NeuN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双重免疫荧光染色:与PBS组比较,PBS-iNSCs组和CR2-Crry-iNSCs组颅脑损伤小鼠脑内Crry和NeuN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PBS-iNSCs组比较,CR2-Crry-iNSCs组颅脑损伤小鼠脑内Crry和NeuN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与PBS组比较,PBS-iNSCs组和CR2-Crry-iNSCs组颅脑损伤小鼠脑内TUNEL和NeuN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PBS-iNSCs组比较,CR2-Crry-iNSCs组颅脑损伤小鼠脑内TUNEL和NeuN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2-Crry预处理iNSCs移植可增加颅脑损伤小鼠脑内神经细胞Crry表达,减轻补体介导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诱导神经干细胞 补体活化 补体调节 移植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5
作者 刘佳鑫 曹传尚 +5 位作者 金毅然 马晓娜 李家辉 郭松林 牛建国 梁雪云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32-339,共8页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诱导的神经干细胞(iNSCs)对脑出血(IC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诱导培养基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生成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生成的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相关标记物的情况。SD...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诱导的神经干细胞(iNSCs)对脑出血(IC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诱导培养基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生成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生成的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相关标记物的情况。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iNSCs组),构建大鼠纹状体内囊出血模型,24 h后,将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原位移植入脑出血部位。移植7 d后,采用前肢放置实验、转角实验、改良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法评估各组的神经功能;评估各组大脑血肿体积率;采用HE及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脑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各组神经元Cleaved-Caspase-3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7 d后,有大量直径100μm左右、桑葚样或圆球体形的细胞球出现,细胞球中Nestin、GAP-43、Sox-2等神经干细胞标记物高表达。与ICH组比较,iNSCs组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且大脑血肿体积率降低(P均<0.05)。HE及尼氏(Nissl)染色结果显示,iNSCs组大脑血肿周围的炎细胞浸润数目较ICH组减少,同时,iNSCs组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与ICH组比较,iNSCs组大脑血肿周围Cleaved-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NSCs组SOD蛋白水平高于ICH组(P<0.05)。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提高大脑抗氧化能力,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进而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神经干细胞 脑出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不同方法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干细胞效率的比较
6
作者 纪琼琼 李明华 王培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直接转化为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 iNSCs)的效率,以进一步优化诱导方法。方法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Sox2-IRES2-EGFP,分别采...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直接转化为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 iNSCs)的效率,以进一步优化诱导方法。方法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Sox2-IRES2-EGFP,分别采用单转录因子Sox2、小分子物质、转录因子Sox2联合小分子物质共同作用三种方法将MEFs直接转化为iNSCs。qPCR检测神经干细胞的标志基因和多潜能标志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nestin,计算iNSCs的转染效率。iNSCs在分化培养基中贴壁培养7~14 d,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标记物MAP2、GFAP和Olig2的表达。结果诱导后4~6 d,MEFs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的结果显示诱导因子Sox2加小分子的诱导方法较单独使用Sox2和单独使用小分子物质进行诱导的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qPCR的结果证明,3组iNSCs多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基因(Sox2、nestin、Blbp、Pax6)的表达均较MEFs明显增高,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证明3种方法诱导的iNSCs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转录因子Sox2联合小分子共同作用可显著提高MEFs转化为iNSCs的效率且并不改变iNSCs的细胞功能特点。3组的iNSCs均具有神经干细胞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 小分子 小鼠胚胎成纤维干细胞 诱导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和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向静 王昌铭 王景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246-1248,125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NSCs)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SCs形态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NSCs)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SCs形态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使用NGF和RA联合诱导后,用RT-PCR方法鉴定诱导前后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生长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细胞不表达CD34、CD11a、CD11b和强表达CD29,符合MSCs特征。诱导后,NSCs表面标志Nestin及Musashi-1表达明显增强,48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结论脐血中存在间质干细胞,分离后可以体外扩增,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Cs表面标志。脐血能够成为NSCs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巢蛋白 MUSASHI-1
下载PDF
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
8
作者 周桢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2,共7页
体细胞直接重编程是由已分化细胞类型不经过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中间阶段,直接转换为另一种细胞类型的重编程过程。体细胞直接重编程避免了i PSC技术存在的重编程效率低下、引入致癌基因等多种缺陷... 体细胞直接重编程是由已分化细胞类型不经过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中间阶段,直接转换为另一种细胞类型的重编程过程。体细胞直接重编程避免了i PSC技术存在的重编程效率低下、引入致癌基因等多种缺陷,并为细胞替换治疗和个性化医药研发设想贡献了新的实现途径。现代医学对于诸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遗传疾病和外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受损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途径,因此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细胞相关领域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回顾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型神经元(Induced neurons,i Ns)和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i NSCs)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i Ns和i NSCs在临床应用上的各自优势、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 诱导神经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直接重编程 诱导转分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基因及Ca^(2+)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国强 齐凤平 +1 位作者 徐洪 王相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7期5080-5086,共7页
背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GM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将其诱导分化... 背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GM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前后基因方面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方法: 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5代时,待细胞融汇成致密单层后,加入50mmol/L神经节苷脂设为GM1组,预培养24h后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进行诱导,设置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PCR技术分别检测诱导前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①加入GM1组诱导分化后较对照组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GM1能够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②更换诱导液后,两组细胞内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到100s达高峰值,其后逐渐减弱,但20min时细胞荧光强度仍高于诱导前,加入GM1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说明GM1能够促进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游离Ca2+在诱导过程中可能有促进作用。③诱导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基因表达改变不显著,说明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可能为转录后水平即蛋白水平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神经节苷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 神经巢蛋白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体细胞重编程为多巴胺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媛媛(综述) 翁晓滨 王跃嗣(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7-992,共6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当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风险性较大。近年来,细胞重编程方法为PD的治疗带来新进展,经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神经干细胞(iN...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当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风险性较大。近年来,细胞重编程方法为PD的治疗带来新进展,经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和诱导多巴胺神经元(iDNs)可移植治疗PD。文章主要综述iPSCs和iNSCs治疗PD的局限性,总结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iDNs的方法,并探讨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iDNs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巴胺神经 诱导多能干细胞 诱导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细胞重编程和移植技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玲洁 崔巍 +1 位作者 徐淑君 王钦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031,共11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目前PD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但药物存在神经保护活性不足、缺乏对因治疗、晚期无药可用等问题,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目前PD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但药物存在神经保护活性不足、缺乏对因治疗、晚期无药可用等问题,手术治疗风险较大.近年来,细胞重编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由重编程产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诱导多巴胺神经元(induced dopamine neurons,iDNs)和诱导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i NSCs)可用于治疗PD.移植iPSCs分化而来的多巴胺能神经元、iDNs和iNSCs至相应脑区,可起到神经替代与修复作用,有效治疗PD.本文重点介绍细胞重编程的机制,总结iPSCs、iDNs和iNSCs治疗PD的优缺点,并阐述尚存在的挑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巴胺神经 诱导神经干细胞 移植 多巴胺能神经
下载PDF
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移植抑制颅脑创伤后补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4 位作者 王文佳 董勤 丁柏匀 姚慧 杨志军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30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用于制备TBI小鼠...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30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用于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余下20只按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Cs移植组(10只)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组(10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10只)。于TBI后12 h,分别将含5×106个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经尾静脉注射到TBI小鼠体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NSCs移植对TBI小鼠脑内C3d和NeuN抗体双阳性、C5b-9和NeuN抗体双阳性、C3d和Map2抗体双阳性以及C5b-9和Map2抗体双阳性的神经细胞的影响。于TBI后12 h,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分别处理iNSCs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NSCs表达补体调节分子Crry、Cd46、Cd59a和Cd55水平。结果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明显可见C3d和C5b-9沉积于NeuN和Map2抗体阳性的神经细胞;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内C3d和NeuN抗体双阳性、C5b-9和NeuN抗体双阳性、C3d和Map2抗体双阳性以及C5b-9和Map2抗体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相比热灭活TBI小鼠血清组,TBI小鼠血清组中iNSCs补体调节分子Crry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移植iNSCs可抑制TBI后补体活化,减轻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干细胞 颅脑创伤 补体活化 补体调节分子 移植
原文传递
诱导型神经干细胞对颅脑创伤后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8 位作者 王海峰 许民辉 董勤 姚慧 张岩 杨阳 党圆圆 张洪钿 杨志军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6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 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C57BL/6小鼠TBI模型,将1×10~6个iNSCs移植到TBI小鼠脑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取材进...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 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C57BL/6小鼠TBI模型,将1×10~6个iNSCs移植到TBI小鼠脑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形态学研究。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i NSCs移植对TBI小鼠脑内ED1和Iba1抗体双阳性的小胶质细胞、GFAP抗体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以及Neu N抗体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TBI后小鼠脑内可见大量ED1和Iba1抗体双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和GFAP抗体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而i NSCs移植物明显减少了ED1和Iba1抗体双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和GFAP抗体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并且明显减轻了Neu N抗体阳性的神经元的凋亡。结论 i NSCs移植物在TBI小鼠脑内,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抑制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利于神经元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颅脑创伤 移植
原文传递
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颅脑创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4 位作者 王文佳 董勤 丁柏匀 姚慧 杨志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4~8分者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Cs移植组(12只)和磷酸...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4~8分者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Cs移植组(12只)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组(9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9只)。于TBI后12 h,用脑立体定向仪将含1×106个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分别移植到TBI小鼠脑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分别取脑组织mRNA(3只/组)行逆转录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6只/组)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量;取iNSCs移植组(3只)动物脑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NSCs移植物分泌BDNF和GDNF。结果RT-qPCR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降低;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内可见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iNSCs移植物迁移到达脑损伤区并表达BDNF和GDNF。结论经脑立体定向移植iNSCs可在TBI后脑组织中合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GDNF,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干细胞 颅脑创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移植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动物血清预处理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补体活化的影响
15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4 位作者 王文佳 董勤 丁柏匀 姚慧 杨志军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TBI)动物血清预处理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立体定向移植对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48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TBI)动物血清预处理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立体定向移植对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48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4只用于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余下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BI小鼠血清预处理iNSCs(TBI-iNSCs)移植组(6只)、热灭活TBI小鼠血清预处理iNSCs(HITBI-iNSCs)移植组(6只)、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iNSCs(PBS-iNSCs)移植组(6只)和对照(Control)组(6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6只)。于TBI后12h,用脑立体定向仪分别将含1×106个TBI-iNSCs、HITBI-iNSCs、PBS-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移植到TBI小鼠脑内。于TBI后14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Westernblot检测补体活化产物(C3d和C9)、补体调节因子Crry和细胞凋亡标记物activeCaspase-3等蛋白表达水平;取脑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TBI-iNSCs、HITBI-iNSCs和PBS-iNSCs移植对TBI小鼠脑内NeuN抗体阳性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Westernblot检测示:相比Sham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TBI-iNSCs组和Control组C3d、C9和active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相比Control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和TBI-iNSCs组C3d、C9和active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TBI-iNSCs组C3d、C9和active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比Control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TBI-iNSCs组和Sham组Crry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相比Sham组,PBS-iNSCs组、HITBI-iNSCs组和TBI-iNSCs组Crry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相比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TBI-iNSCs组Crry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TUNEL染色示: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NeuN抗体阳性和TUNEL阳性的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PBS-iNSCs组和HITBI-iNSCs组相比,TBI-iNSCs组NeuN抗体阳性和TUNEL阳性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小鼠血清预处理iNSCs立体定向移植可上调TBI小鼠脑内Crry水平,抑制补体活化,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神经干细胞 颅脑创伤 Crry因子 补体调节分子 立体定向移植
原文传递
兴奋性hiPSC源性类神经网络组织的构建
16
作者 苏琪淞 李戈 +5 位作者 许金海 蒋斌 位庆帅 曾湘 曾园山 朱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5-633,共9页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hiPSC-NPCs)种植于去细胞视神经(DON)上,在体外构建一种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为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定向诱导和组织工程技术,联合应用hiPSCs和3...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hiPSC-NPCs)种植于去细胞视神经(DON)上,在体外构建一种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为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定向诱导和组织工程技术,联合应用hiPSCs和3D DON支架,构建一种新的类神经网络组织。定向诱导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向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s)及神经元方向分化,使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效率。制备3D DON支架,借助扫描电镜、Tunnel染色,鉴定支架形貌及细胞相容性。将诱导的hiPSC-NPCs种植于DON支架中,借助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膜片钳对构建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学鉴定。【结果】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提示,诱导的hiPSC-NPCs在体外大部分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成功构建了一种以神经元为主的神经网络。②扫描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在体外成功构建了一种以兴奋性神经元为主的类神经网络组织。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和膜片钳结果提示,构建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能够传递兴奋性突触信息。【结论】利用天然来源的具有均匀孔道分布的DON生物支架材料和hiPSC-NPCs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一种以兴奋性神经元为主的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这种神经网络可作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等神经组织损伤后组织替换疗法的有利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神经 突触 兴奋性神经 神经网络组织
下载PDF
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前景及挑战
17
作者 艾宗勇 刘国库 +2 位作者 牛宝华 赵淑梅 李天晴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452-1460,共9页
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induced neuroepithelial stem cells,i NE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i NESCs自体移植产生功能性神经元,在治疗神经性疾病和神经损伤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当前只能通... 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induced neuroepithelial stem cells,i NE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i NESCs自体移植产生功能性神经元,在治疗神经性疾病和神经损伤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当前只能通过外源基因过表达的方法获得灵长类i NESCs,这存在未知的安全风险。因此,通过小分子化合物、3D微环境、压力刺激等非外源基因导入法获得灵长类i NESCs显得重要而迫切。长期以来,大量的研究使用啮齿类动物模型来探索药物和细胞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啮齿类动物与人存在的巨大物种差异导致很多研究在临床试验中失败。因此,借助与人类亲缘关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进而评估和测试i NESCs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推动人i NESCs进入临床转化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 非外源基因导入 自体移植 临床转化
原文传递
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18
作者 裴端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3802-3806,共5页
如何把皮肤细胞变成神经细胞?这是2005年Science 125周年庆时提出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已有的一些成纤维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分化的研究,包括神经元以及其他神经细胞的诱导,各种诱导方法以及诱导策略.目前... 如何把皮肤细胞变成神经细胞?这是2005年Science 125周年庆时提出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已有的一些成纤维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分化的研究,包括神经元以及其他神经细胞的诱导,各种诱导方法以及诱导策略.目前皮肤细胞成为神经细胞在实验室中已成为现实,但要走向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诱导神经 诱导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超 肖世富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4,共8页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including Parkinson's disease,Alzheimer's disease and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re characterized by idiopathic neuron los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which c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including Parkinson's disease,Alzheimer's disease and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re characterized by idiopathic neuron los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relevant dysfunctions in the patients.The application of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 using human embryonic stem(hES) cells,though having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has been hampered by the intrinsic ethical problem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dult somatic cells can be reprogrammed into the embryonic state,calle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 cells.It is soon realized that iPS cells may be an alternative source for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because it raises no ethical problems and using patient-specific iPS cells for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will not lead to immunological rejection.What's more,certain types of neurons derived from patient-specific iPS cells may display disease-relevant phenotypes.Thus,patientspecific iPS cells can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directly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properties of relevant neural cells in individual patient,and to study the vulnerability of neural cells to pathogenic factors in vitro,which may help reveal the pathogenesis of many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In this review,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cellular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using iPS cell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iPS cells in the modeling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stem cell cell model
原文传递
Inducible regulation of GDNF expression in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被引量:5
20
作者 WANG ShuYan REN Ping +3 位作者 GUAN YunQian ZOU ChunLin FU LinLin ZHANG Y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holds promises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dis- ease.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 have proved to be a suitable cell delivery vehic... 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holds promises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dis- ease.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 have proved to be a suitable cell delivery vehicle for the safe and efficient introduction of GDNF into the brain. In this study, we used hNSCs-infected with a lentivirus encoding GDNF and the hygromycin re- sistance gene as such vehicles. A modified tetracycline operator 7 (tetO7) was inserted into a region upstream of the EFI-α promoter to drive GDNF expression. After hygromycin selection, hNSCs were infected with a lentivirus encoding a KRAB-tetracycline repressor fusion protein (TTS). TTS bound to tetO7 and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GDNF in hNSCs. Upon administration of doxycycline (Dox) the TTS-tetO7 complex separa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GDNF resumed. The hNSCs infected with GDNF expressed the neural stem cell specific markers, nestin and sox2, and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roliferation rate. However, the rate of apoptosis in hNSCs expressing GDNF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normal NSCs in response to actinomycin treatment. Furthermore, a higher percentage of Tuj-I positive cells were obtained from GDNF-producing NSCs under conditions that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NSCs. The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GDNF in hNSCs may provide a system for the controllable delivery of GDNF in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stem cells GDNF lentivirus vectors tetracycline opera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