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与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凯 商庆华 宋文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和它的受体CXCR3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有益的线索。IP-10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T淋巴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等。在病毒性肝炎发生的过程...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和它的受体CXCR3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有益的线索。IP-10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T淋巴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等。在病毒性肝炎发生的过程中,IP-10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毒特异性T细胞和NK细胞等效应细胞,趋化它们到肝组织局部发生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作用。IP-10的分泌同时也会促进病毒性肝炎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清基线IP-10水平与治疗后病毒DNA载量以及抗原滴度呈负相关关系,对于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免疫应答反应起了一定的预测作用。IP-10在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干扰素蛋白10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环磷酰胺和环孢素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产生IP-10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玉章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P-10)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12名正常对照和20例不同SLE活动性评分(SLEDAI)的SLE患者其PBMC在体外与CTX和CsA共温48 h...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P-10)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12名正常对照和20例不同SLE活动性评分(SLEDAI)的SLE患者其PBMC在体外与CTX和CsA共温48 h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P-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还检测了36例SLE和12名正常对照的血清IP-10水平。结果随着SLE-DAI增大,IP-10和IFN-γ浓度相应升高,且两者之间的CsA+植物血凝素(PHA)、PHA及无药对照具有相关性(P<0.05)。在SLEDAI≤10分时,CsA抑制PBMC分泌IP-10,而CTX促进PBMC合成和分泌IP-10。在SLEDAI>10分时,与CTX明显促进SLE患者PBMC分泌IP-10不同,CsA仅轻度刺激PBMC分泌IP-10。SLE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P-10水平分别为(179.46±14.40)pg/m l和(53.37±9.58)pg/m 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抑制SLE患者PBMC合成和分泌IP-10的作用明显优于CTX。SLE患者血清IP-10的浓度与SLEDAI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诱生蛋白-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次切术围术期GRO-1、IP-10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思仁 骆秀琴 +4 位作者 郑恭 陈永花 赵毅敏 倪建华 胡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围术期对血浆趋化因子GRO-1、IP-10的变化,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围术期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静吸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围术期对血浆趋化因子GRO-1、IP-10的变化,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围术期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各20例。在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术后48h(T3)和出院前2h(T4)观察各时点MAP、HR、RR、SpO2,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趋化因子GRO-1、IP-10浓度。结果患者血浆GRO-1、IP-10浓度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B组T1时较A、C组降低更加明显;3组各时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术期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趋化因子 腹腔镜子宫次切术 长相关性癌基因-1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下载PDF
血清IP-10、HO-1及Nrf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兆成 赵利 谢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5例,收集并记录其年龄、性别、服毒剂量等一般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 目的分析血清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5例,收集并记录其年龄、性别、服毒剂量等一般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入院时患者血清IP-10、HO-1、Nrf2水平。随访30天患者生存和死亡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IP-10、HO-1、Nrf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32例患者死亡(30.48%)。死亡组入院时血清IP-10、HO-1、Nrf2、百草枯水平高于生存组。服毒剂量、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IP-10、HO-1、Nrf2、入院时百草枯水平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IP-10、HO-1、Nrf2可预测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IP-10、HO-1、Nrf2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IP-10、HO-1、Nrf2水平可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血红素氧合酶-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急性百草枯中毒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IP-10,MCP-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峰 方咏梅 +3 位作者 张晶晶 吴竞 陶秀彬 许岩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分析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差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混合感染患儿血清中IP-10,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混合感染患儿共544例,以肺炎支原体联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检测血清中的CRP,IP-10和MCP-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5~4.889,均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IP-10,MCP-1与C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12,P<0.001;r=0.804,P<0.001)。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混合感染更易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等症状,同时炎症反应增强,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P-10和MCP-1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中IP-1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伟光 苏苗苗 +2 位作者 孟娟 石鹏辉 张珍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患者200例(AIDS组),根据疗效分为HIV-1抑制组和HIV-1未抑制组,检测所有患者治...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患者200例(AIDS组),根据疗效分为HIV-1抑制组和HIV-1未抑制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载量和IP-10水平。以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IP-10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IDS组治疗前HIV-1 RNA水平为(4.62±0.73)lg拷贝/mL。AIDS组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P-10水平和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AIDS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P<0.01),CD8^(+)T细胞百分比及IP-10、HIV-1 RNA水平逐渐降低(P<0.01),HIV-1复制受抑制的患者比例逐渐升高(P<0.01)。治疗3、6、12和18个月时,HIV-1抑制组CD4^(+)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HIV-1未抑制组(P<0.01),CD8^(+)T细胞百分比和IP-10水平均低于HIV-1未抑制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DS患者治疗前IP-10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763,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和HIV-1 RN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1、0.823,P<0.05)。结论AIDS患者IP-10水平与CD4^(+)T细胞、CD8^(+)T细胞及HIV-1 RNA水平有关,是潜在的AIDS病情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万古霉素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对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关节功能及血清IP-10、IL-6、IL-17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曾智江 罗兵 +1 位作者 杨家福 瞿刚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7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对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关节功能及血清IP-10、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对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关节功能及血清IP-10、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出院后继续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IP-10、IL-6、IL-17水平。结果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AOFAS、SF-36评分及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外周血CD8+百分比及血清IP-10、IL-6、IL-7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万古霉素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IP-10、IL-6、IL-7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胫骨骨髓炎 万古霉素人工骨 外固定支架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白介素-6 白介素-17
下载PDF
IL-12转染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晶 张长青 +1 位作者 刘娟 隋丽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92-12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复发率、转移率均较高,有研究表明IL-12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机制及其对裸鼠皮下种植瘤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脂... 背景与目的: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复发率、转移率均较高,有研究表明IL-12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机制及其对裸鼠皮下种植瘤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含有小鼠IL-12全长基因的质粒转染到SKOV3细胞(SKOV3/IL-12组),同时以空白质粒载体转染SKOV3细胞(SKOV3/neo组)和未转染SKOV3细胞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3组细胞上清中IL-12表达。MTT法检测3组SKOV3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倍增时间。建立裸鼠皮下卵巢癌种植模型,分别接种SKOV3/IL-12、SKOV3/neo、SKOV3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中IL-12及γ-干扰素(gamma interferon,IFN-γ)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种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干扰素诱生蛋白-10(IFN-gamma-inducible protein10,IP-10)的表达。结果:转染48、60h后细胞上清中IL-12蛋白表达量,SKOV3/IL-12组[(473.0±38.0)pg/ml、(522.0±32.0)pg/ml]高于SKOV3/neo组[(16.0±1.3)pg/ml、(18.0±1.6)pg/ml]及SKOV3组[(16.0±1.2)pg/ml、(17.0±1.4)pg/ml](P<0.01)。SKOV3/IL-12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KVO3/IL-12组细胞倍增时间(45.8±2.7)h明显长于SKOV3/neo细胞组(27.6±2.2)h和SKOV3组(28.2±2.1)h(P<0.01)。裸鼠皮下卵巢癌种植模型中,SKOV3/IL-12组裸鼠成瘤率(5/8)低于对照组(8/8)(P<0.01);平均成瘤时间[(15.0±5.0)天]长于SKOV3/neo组[(7.9±3.2)天]和SKOV3组[(7.8±2.4)天](P<0.01);SKOV3/IL-12组种植瘤体积、重量和裸鼠体重低于SKOV3/neo组和SKOV3组(P<0.01),种植瘤生长速度缓慢,抑瘤率达61.3%。SKOV3/IL-12组裸鼠血清中IL-12、IFN-γ表达量高于SKOV3/neo组和SKOV3组(P<0.01)。SKOV3/IL-12组裸鼠种植瘤中IP-10阳性率(100%)高于对照组(P<0.01),VEGF阳性率(62.5%)及MVD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染IL-12能有效地抑制SKOV3细胞生长;转染IL-12的SKOV3/IL-12细胞在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降低;IL-12可通过诱导IFN-γ诱生IP-10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实现其抗卵巢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卵巢肿瘤 肿瘤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 SKOV3细胞株 裸鼠
下载PDF
结直肠癌趋化因子IP—10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春康 陈道达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表达情况,研究IP-1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IP-10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表达情况,研究IP-1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IP-10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IP-10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结直肠癌组织经RT-PCR检测9例出现IP-10mRNA的表达,40例结直肠癌组织IP-1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7.5%;结直肠癌组织IP-10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Dukes分期呈负相关,IP-10表达强者,肿瘤转移发生率低,Dukes分期早。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P-10的表达能影响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趋化因子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基因表达结肠癌 直肠癌
下载PDF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趋化因子IP-10水平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丹丹 张永宏 +6 位作者 马丽娜 柳雅立 鲁俊锋 金怡 何智敏 郑燕红 陈新月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水平的关系。方法入组的难治性CHC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评估抗...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水平的关系。方法入组的难治性CHC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评估抗病毒疗效。用Luminex技术检测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血清趋化因子IP-10水平。结果 75例难治性CHC患者中,2例治疗至24周脱落,其余患者均完成48周治疗,随访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为68.49%(50/73)。75例难治性CHC组患者基线血清IP-10水平高于11例正常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者、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omplete 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cEVR)者和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基线IP-10水平显著低于未获得应答者(P=0.020,0.003,0.002)。另外比较SVR者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IP-10水平,发现抗病毒治疗过程中,IP-10水平逐渐减低。其中治疗12周时IP-10水平明显低于基线、治疗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6)。结论基线IP-10低水平有利于获得病毒学应答。获得SVR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IP-10水平显著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7诱生蛋白-10(IP-10) 抗病毒疗效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小娟 樊冬梅 +1 位作者 张宜林 孙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5511-55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手术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手术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出院前2 h(T4)时点的细胞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生长相关抑癌基因-1(GRO-1)、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变化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2)在T0、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各时点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在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两组的CD4+、CD3+、CD8+较T0时点均显著地降低(P〈0.05),A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在T3、T4时点基本恢复至T0时点水平。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TNF-α在T0、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均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GRO-1、IP-10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1、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显著降低,A组降低较B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稍弱;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全凭静脉麻醉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 免疫功能 肿瘤转移 长相关抑癌基因-1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原文传递
洛伐他汀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赵征 王炎焱 +1 位作者 黄烽 张亚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319-2322,2327,共5页
目的: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为模型,观察洛伐他汀对CI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探索炎性关节炎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IA模型组、布洛芬组、甲... 目的: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为模型,观察洛伐他汀对CI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探索炎性关节炎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IA模型组、布洛芬组、甲氨蝶呤(MTX)组和洛伐他汀组。分别在第2周和第5周时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第5周时大鼠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7(IL-17)mRNA的表达量。结果:免疫后第5周,洛伐他汀组、布洛芬组和MTX组大鼠的血清TNF-α,IL-6和IP-10的水平显著低于CIA组,而洛伐他汀组和MTX组的IL-8水平与CIA组大鼠无显著差异。洛伐他汀组和MTX组的IL-1β和IL-17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IA组。结论:洛伐他汀能抑制TNF-α,IL-6,IL-1β,IL-17和IP-1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抗炎作用 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白介素-6 白介素-8 白介素-17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原文传递
长病程1型糖尿病患者残余胰岛功能与自身免疫状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靳 钟婷 +4 位作者 颜湘 谢雨婷 何斌斌 李霞 周智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209-1215,共7页
目的:探讨长病程1型糖尿病(T1DM)患者残余胰岛功能与自身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的血清C肽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中长病程(病程≥10年)自身免疫T1DM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评价。将空腹或餐后2 h C肽高于... 目的:探讨长病程1型糖尿病(T1DM)患者残余胰岛功能与自身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的血清C肽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中长病程(病程≥10年)自身免疫T1DM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评价。将空腹或餐后2 h C肽高于仪器检测敏感度下限(16.7 pmol/L)定义为胰岛功能存留,否则为胰岛功能丧失。筛查并入组所有胰岛功能存留患者(19例),同时入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匹配的胰岛功能丧失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19例)。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辅助细胞(Th1)、Th2辅助细胞(Th2)、Th17辅助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B淋巴细胞亚群:边缘区B细胞(MZB)、滤泡状B细胞(FoB)、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调节性B细胞(B10)频率及CD4+T、CD8+T、CD19+B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测定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抗体(IL-1R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p40亚基(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亚基(IL-12p70)、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在胰岛功能存留组、胰岛功能丧失组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19例胰岛功能存留组患者中男性占42.1%(8例),年龄[M(Q1,Q3)]为29.0(23.0,40.0)岁,病程[M(Q1,Q3)]为11.0(10.0,14.0)年;19例胰岛功能丧失组患者中男性占42.1%(8例),年龄[M(Q1,Q3)]为30.0(23.0,40.0)岁,病程[M(Q1,Q3)]为12.0(10.0,15.0)年;19例健康对照中男性占42.1%(8例),年龄[M(Q1,Q3)]为29.0(24.0,40.0)岁。健康对照、胰岛功能丧失组、胰岛功能存留组患者Th1细胞频率[M(Q1,Q3)]分别为9.93%(7.45%,15.20%)、14.90%(11.70%,18.00%)、10.20%(6.93%,15.80%)(P=0.015);Treg细胞频率[M(Q1,Q3)]分别为3.52%(2.92%,5.68%)、2.88%(1.64%,3.22%)、3.12%(2.81%,4.81%)(P=0.005);B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比例[M(Q1,Q3)]分别为4.69%(2.64%,6.37%)、2.11%(1.45%,3.63%)、4.20%(2.53%,6.01%)(P=0.003);血清IL-6水平[M(Q1,Q3)]分别为26.43(18.06,33.35)ng/L、42.97(25.52,66.30)ng/L、22.07(14.85,34.45)ng/L(P=0.006);血清IP-10水平[M(Q1,Q3)]分别为107.39(76.19,126.07)ng/L、188.82(131.27,348.18)ng/L、128.26(114.31,136.50)ng/L(P<0.001)。两两比较发现,胰岛功能丧失组Th1细胞频率、血清IL-6、IP-10水平均分别高于胰岛功能存留组及健康对照,Treg细胞频率、B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比例均分别低于胰岛功能存留组及健康对照(均P<0.05)。结论:胰岛功能存留的长病程T1DM患者外周血Th1细胞频率、IL-6、IP-10因子水平更低,Treg细胞频率、B细胞表面PD-1分子水平更高,提示存在更强的自身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自身免疫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原文传递
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熙辉 王大天 +2 位作者 李峥嵘 白文博 李仕能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940-944,共5页
目的 探讨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4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0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关节囊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 目的 探讨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4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0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关节囊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0 mg/次,1次/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尪痹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2%,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P-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 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踝关节功能,有效减弱关节炎性反应,促进疼痛状态好转,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尪痹胶囊 玻璃酸钠注射液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法 Mcguire踝关节评分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