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德克“说话剧”的戏剧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严程莹 李启斌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德国汉德克提出了"说话剧"理论,他的剧本就是让表演者面对观众不停地说话,这一类剧作没有动作也没有情节,从而呈现出取消戏剧代言体、取消戏剧内交流系统、取消戏剧与生活界限等戏剧特征。
关键词 说话剧 代言体 内交流系统 去分化
下载PDF
一条略显朦胧的“路”——浅说话剧《路》的表现手法
2
作者 裴原 《上海戏剧》 1982年第1期17-,共1页
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创作、演出的五幕话剧《路》,自上演以来,引起了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瞩目。这里,我谨想着重就此剧的表现手法谈谈一己的管见。一个戏的演出,无论其表达何种思想内容,首先是要让大多数观众看得懂,否则就难以... 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创作、演出的五幕话剧《路》,自上演以来,引起了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瞩目。这里,我谨想着重就此剧的表现手法谈谈一己的管见。一个戏的演出,无论其表达何种思想内容,首先是要让大多数观众看得懂,否则就难以达到作者的预期效果。《路》的主题思想,似可用剧中主要人物、新工地主任周大楚的一句话来加以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剧 主题思想 周大 主要人物 编导者 舞美设计 演出形式 未尝不可 令人
下载PDF
“南腔北调”说话剧
3
作者 刘永来 《上海戏剧》 1986年第6期18-19,共2页
三年前,王新民同志的“海派”话剧之说曾惊动过文化界,引起反响。然而,三年过去了,这事几乎被人们淡忘了,这说明“海派”话剧并非“时代之子”。王新民同志新论《再谈话剧的“海派”和“京派”》虽然观点鲜明、执着,但论据欠妥、阐述偏... 三年前,王新民同志的“海派”话剧之说曾惊动过文化界,引起反响。然而,三年过去了,这事几乎被人们淡忘了,这说明“海派”话剧并非“时代之子”。王新民同志新论《再谈话剧的“海派”和“京派”》虽然观点鲜明、执着,但论据欠妥、阐述偏颇,难以服人。我认为,首先,“海派”一词做为一种语言符号,在所指、能指和意指上都较为狭窄,缺乏宽泛性和开放性,根本不能包容上海戏剧的风格和辜富性。尤其是王新民同志的文章通篇建立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剧 驯悍记 毋忘我 宽泛性 双人浪漫曲 上海人艺 放鸽子 莎士比亚戏剧节 《茶馆》 北方文化
下载PDF
词语的姿势——对汉德克两部说话剧的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明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共12页
本文尝试借用本雅明和阿甘本关于姿势批评的相关理论,在戏剧文本和剧场空间的跨媒介环境中,从奥地利当代作家彼得 汉德克早期的两部说话剧《预言》和《自我控诉》里寻找以下答案:现实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在汉德克的说话剧中呈现出何种姿势... 本文尝试借用本雅明和阿甘本关于姿势批评的相关理论,在戏剧文本和剧场空间的跨媒介环境中,从奥地利当代作家彼得 汉德克早期的两部说话剧《预言》和《自我控诉》里寻找以下答案:现实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在汉德克的说话剧中呈现出何种姿势?指向世界的姿势指向的是怎样的世界?如何通过姿势性的模仿在剧场空间里产生出反讽的效果?最后,我们为什么要谈论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德克 说话剧 姿势 演示 词语 剧场性《预言》《自我控诉》
原文传递
语言说我:从《卡斯帕》的语言游戏看汉德克式戏剧荒诞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潘薇 《艺术探索》 2013年第4期107-110,5,共4页
《卡斯帕》是当代奥地利德语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影响最大的"说话剧",其戏剧主题是探讨现代舆论对人思维的控制,以及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主人公卡斯帕习得语言,沦为语言相对论与大众文化制造的产品,成为流行文化和媒体... 《卡斯帕》是当代奥地利德语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影响最大的"说话剧",其戏剧主题是探讨现代舆论对人思维的控制,以及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主人公卡斯帕习得语言,沦为语言相对论与大众文化制造的产品,成为流行文化和媒体文化下我们每个人的象征和写照。通过对舞台传统戏剧性的消解与汉德克式的荒诞,彼得·汉德克把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倾向推向极致,以语言游戏本身来批判语言的合理性及其对人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斯帕》 彼得·汉德克 奥地利戏剧 德语戏剧 说话剧
下载PDF
话剧舞台的躁动——兼论一种戏剧品格
6
作者 钱建平 《上海戏剧》 1988年第2期33-34,共2页
话剧舞台的变异并不是急风暴雨式的,而是渐进的、螺旋般的,当它越过了阵痛中的徘徊之后,我们发现,舞台上已经竖起了崭新的戏剧品格,它不仅标示了文艺新潮向话剧的渗透,重要的是,话剧舞台以其特有的时空载体参与了人的深层次的审美活动... 话剧舞台的变异并不是急风暴雨式的,而是渐进的、螺旋般的,当它越过了阵痛中的徘徊之后,我们发现,舞台上已经竖起了崭新的戏剧品格,它不仅标示了文艺新潮向话剧的渗透,重要的是,话剧舞台以其特有的时空载体参与了人的深层次的审美活动。在这中间,话剧编导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封闭意识曾经在我们的话剧舞台上主宰了多时,以外部冲突为最高任务、以典型性格为主要脉络,以说明性的舞台设计和烘托性的音响设计为辅助工具的话剧舞台组合,形成过自己辉煌的王国,它确实具备了自身的完整性和圆型轨迹,与其说编导在创作话剧,还不如说话剧在规范和匡正着编导,因为在冥冥之中某种既成元素的笼罩使话剧难以想入非非。而当代文化背景下的话剧前行,使我们渐渐发现原先意义上的话剧氛围消失了,一切似乎变得难以理解和不可琢磨,但是透过纷繁和无序的表象,我们捕捉到的则是编导的心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舞台 说话剧 舞台设计 心象 外部冲突 冥冥之中 审美活动 辅助工具 主体性 格尔尼卡
下载PDF
声音之戏——对彼得·汉德克《呼救》一剧的文本与剧场解读
7
作者 李明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0,共11页
文章以汉德克的说话剧《呼救》为例,探讨在被斯丛狄视为戏剧前提的人际图景破灭之后,戏剧何为,又当如何完成“戏剧的不可能之戏”。文章在戏剧文本和剧场空间的跨媒介环境中展开分析,以声音和听觉感知为切入点,对该剧的形式结构和以感... 文章以汉德克的说话剧《呼救》为例,探讨在被斯丛狄视为戏剧前提的人际图景破灭之后,戏剧何为,又当如何完成“戏剧的不可能之戏”。文章在戏剧文本和剧场空间的跨媒介环境中展开分析,以声音和听觉感知为切入点,对该剧的形式结构和以感知为特点的审美符号加以细致考察,对作为内容沉淀的形式要素加以总结,探究历史语境中戏剧美学功能的转换和戏剧感知方式的转变,以期摸索当代戏剧的审美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汉德克 《呼救》 说话剧 声音图像 身体与感知 后戏剧
下载PDF
汉德克《骂观众》的颠覆性研究
8
作者 关熔珍 翟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7-82,共6页
作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的代表作之一,《骂观众》被称为"反戏剧"的典范,开创了"说话剧"的崭新形式,全面颠覆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形成的西方传统戏剧观。该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 作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的代表作之一,《骂观众》被称为"反戏剧"的典范,开创了"说话剧"的崭新形式,全面颠覆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形成的西方传统戏剧观。该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骂观众》的颠覆性,发现其主要从三方面颠覆传统戏剧:颠覆包括戏剧六要素、"三一律"、戏剧作用在内的传统戏剧构成;颠覆传统观演模式,互换观众与演员的角色,打破观众与演员的界限;颠覆传统戏剧的"世界如戏"母题,反对舞台即世界,反对世界即舞台。《骂观众》的颠覆性充分展现了"说话剧"的特点,对戏剧创新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戏剧 《骂观众》 说话剧
下载PDF
崩溃的剧场——西方先锋派戏剧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磊 赵一心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3期40-40,共1页
用离经叛道四个字来形容西方先锋派戏剧应该算是恰如其分的。先锋派戏剧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荒诞派等等,本文主要对这四种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先锋派戏剧 表现主义 怪诞剧 荒诞派 说话剧
下载PDF
如果朱富毅老师能看到……
10
作者 傅艺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2期17-,共1页
关键词 朱老师 说话剧 难忘的记忆 艺术团体 师生情 你喜欢 副团长
下载PDF
主持人的话
11
作者 赵莱静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9,共1页
话剧的现状不佳,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话剧陷入了“危机”;有的说话剧跌入了“低谷”;有的说话剧“必亡”;还有的说话剧“死不了,也活不好”。89年上海文化艺术节,专业话剧工作者共奉献出八台大戏,遗憾的是两个很有影响的话剧院团演出的... 话剧的现状不佳,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话剧陷入了“危机”;有的说话剧跌入了“低谷”;有的说话剧“必亡”;还有的说话剧“死不了,也活不好”。89年上海文化艺术节,专业话剧工作者共奉献出八台大戏,遗憾的是两个很有影响的话剧院团演出的六台戏评奖中全部“名落孙山”,得奖的是一台儿童剧《魔鬼面壳》,一台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芸香》。无情的事实使许多专业话剧工作者及业余话剧爱好者感到震惊并发出呼吁:关注话剧!无可否认,新时期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剧 文化艺术节 上海戏剧学院 面壳 黄佐临 十年 戏剧观 艺术品种 陷人 现实生活
下载PDF
论彼得·汉德克《骂观众》的元戏剧性
12
作者 刘玉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9-102,共4页
彼得·汉德克倡导现代剧场性,其代表作《骂观众》是一出反传统戏剧的元戏剧。它说话剧的戏剧形式,利于剧作家直接表达其戏剧观念。《骂观众》有破有立,既有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戏剧观的解构、否定,又有对新戏剧范式的建构、... 彼得·汉德克倡导现代剧场性,其代表作《骂观众》是一出反传统戏剧的元戏剧。它说话剧的戏剧形式,利于剧作家直接表达其戏剧观念。《骂观众》有破有立,既有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戏剧观的解构、否定,又有对新戏剧范式的建构、肯定,呈现出三重元戏剧性,即反摹仿幻象而重本真现实反情节而重话语以及反戏剧而重剧场的元戏剧性。作为传统戏剧对立面的《骂观众》,以其自身的特殊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普遍性法则,成为戏剧现代性的经典戏剧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汉德克 《骂观众》 元戏剧 说话剧 纯粹戏剧
下载PDF
封闭式控诉·外放式反抗——解读彼得·汉德克《自我控诉》中控诉与反抗之循环逻辑建构
13
作者 董雅惠 《戏剧之家》 2022年第1期5-6,共2页
奥地利著名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早期戏剧创作《自我控诉》,以说话剧的形式建构起一种独特的“封闭式控诉-外放式反抗”的循环逻辑结构。在此循环逻辑之下,展现出剧作者对于自我现实生存问题的深切思考,还原了二... 奥地利著名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早期戏剧创作《自我控诉》,以说话剧的形式建构起一种独特的“封闭式控诉-外放式反抗”的循环逻辑结构。在此循环逻辑之下,展现出剧作者对于自我现实生存问题的深切思考,还原了二战之后理性与反理性的哲学矛盾。这一剧作的逻辑循环作为典型代表之一,同众多文艺作品一同揭露出人类在20世纪中期,于社会规则与自我意识之间普遍存在着的生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诉》 彼得·汉德克 说话剧 循环逻辑
下载PDF
发展话剧艺术必须坚持“二为”方向
14
作者 李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11,共2页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嗅到大草原的芳香、呼吸到大森林清新的空气了。对工厂里(口隆)(口隆)轰鸣的机床,头顶矿灯的井下作业.农田里的锄草、浇水、施肥、收割……似乎也都显得陌生。想当年,工厂、农村、矿山、军营、牧区、林场……都曾留下...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嗅到大草原的芳香、呼吸到大森林清新的空气了。对工厂里(口隆)(口隆)轰鸣的机床,头顶矿灯的井下作业.农田里的锄草、浇水、施肥、收割……似乎也都显得陌生。想当年,工厂、农村、矿山、军营、牧区、林场……都曾留下我们话剧工作者的欢歌笑语,印上我们的足迹。它曾是我们显露身手的地方,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它曾慷慨地赋于我们艺术的营养,让我们精神抖擞地昂首高歌,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欢迎。目前,虽经各地从事话剧工作的朋友们不断拼搏努力,东北同行又在年末岁首给首都舜台献上了风格各异的6台话剧,但“戏剧处于低潮,话剧未出谷底”的舆论,仍不见减弱。大家虽然都在做着力争扭转此种局势的努力和探索,但纵观全国话剧队伍的状况,实属艰难!似有腰挺不直,腿也迈不动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艺术 “二为”方向 想当年 井下作业 中国话剧 演出实践 大城市 自治区东部 说话剧 西北边睡
原文传递
彼得·汉特克戏剧论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予霞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9,共8页
关键词 彼得·汉特克 戏剧理论 德国 《冒犯观众》 语言学 《驰骋在博登湖上》 说话剧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自然、生活 我的艺术追求
16
作者 冯宪珍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6-36,共1页
《爱你没商量》剧组开始找到我的时候,我并不想演。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形象不大适合上镜头,我喜爱舞台,更愿在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无奈,导演是我的好朋友,坚决要我上,盛情难却,我就答应先看一下剧本。一看剧本,我就被宋凯这个人物吸... 《爱你没商量》剧组开始找到我的时候,我并不想演。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形象不大适合上镜头,我喜爱舞台,更愿在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无奈,导演是我的好朋友,坚决要我上,盛情难却,我就答应先看一下剧本。一看剧本,我就被宋凯这个人物吸引住了,我认为这个人物写得比较好,是过去影视包括话剧舞台上从未有过的形象。我在话剧院干了十几年,排了几十个戏,对话剧界比较熟悉,大大小小的导演见过很多,女导演也见过不少,导演是什么样,他怎么排戏,怎么与人交往等等,我都是很熟悉的,所以就能够很快找到角色的感觉。我很少参加电视剧的拍摄,对其中的一些规律不是很了解。但我演过许多舞台剧,给大量著名的外国影视作品配过音,在表演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有人说话剧演员表演有舞台腔,不够生活化。我想这是由于剧场演出造成的。剧场演出要求演员的声音要能够达到30排以后,动作也要鲜明。如果需要的话,话剧演员也应该能更生活化地表演。我一直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镜头 话剧舞台 演员表演 说话剧 剧场演出 话剧演员 话剧 宋凯 王奎荣 多机拍摄
原文传递
宗庙文化体的追求──创作《十三世达赖喇嘛》体会
17
作者 孙德民 《剧本》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29,共2页
宗庙文化体的追求──创作《十三世达赖喇嘛》体会孙德民那还是1988年的春夏之交,随长春电影制片厂《班禅东行》剧组曾去过那世界上最高的土地──西藏。随之,那片神奇的雪域,古老的民族,尤其是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便深深地铭... 宗庙文化体的追求──创作《十三世达赖喇嘛》体会孙德民那还是1988年的春夏之交,随长春电影制片厂《班禅东行》剧组曾去过那世界上最高的土地──西藏。随之,那片神奇的雪域,古老的民族,尤其是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便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静静的圣母湖却能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世达赖喇嘛 长春电影制片厂 孙德民 土登 说话剧 英帝国主义 戏剧题材 历史真实 戏剧人物 爱国主义精神
原文传递
吞吞吐吐
18
作者 孙郁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40-40,共1页
一说起为什么要写作,便记起了一位前辈的话。那意思是:因为觉得有话要说,并想表达自我。这一句话代表性是很强的。我至今不太敢像小说家或散文家那样从容地写作,因为知道心里有鬼,谈吐之中,多违心的言辞。既不血性,又无狂态。
关键词 我自己 辛亥革命时期 杂文选刊 孙郁 活着 借古喻今 当代作家 治国之道 杀人者 说话剧
原文传递
戏曲中的曹操并非都是粉脸
19
作者 孟毓华 《戏曲艺术》 1980年第4期69-,共1页
郭沫若同志的《蔡文姬》给曹操以俊扮,而不用白粉脸,出现在舞台上后,曾引起一些议论。有人说郭老可以,有人说话剧可以,言下之意是他人不行,戏曲不行。其理由是戏曲舞台上的曹操都是净扮、大白脸,这是祖宗的成法,改变不得。
关键词 净扮 蔡文姬 说话剧 南山逸史 沈泰 曹彰 读父书 刘祯 言下 古籍出版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