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绕路说禅”与“妙用无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别解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学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48,共5页
本文认为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诗学理论命题 ,深受禅宗“绕路说禅”和中国哲学“妙用无体”的体用论的影响。还认为“不着一字”即如禅宗的语言文字之用于体“不着一字”没有一字直接涉体 ,然而 ,所... 本文认为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诗学理论命题 ,深受禅宗“绕路说禅”和中国哲学“妙用无体”的体用论的影响。还认为“不着一字”即如禅宗的语言文字之用于体“不着一字”没有一字直接涉体 ,然而 ,所要表现的体又深蕴其中 ,并且诗歌中的各种体用关系都达到“妙用无体”的境地 ,即“尽得风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禅”“妙用无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别解
下载PDF
说路
2
作者 钱万成 《党政论坛》 2007年第12X期46-46,共1页
路在前,脚在后,这条路永远也走不到头。你会感到很累。因为你在跟着别人走。脚在前,路在后。你的足迹将在岁月中印留。你是先行者,你会成为路牌,让后来者跟你一起走。路在脚下,还可以消失;路在心中,才能永远笔直。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说路
原文传递
绕路说禅禅意深──漫评董群《祖师禅》
3
作者 肖永明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祖师禅 禅意 中国佛教宗派 大乘佛教 漫评 精英意识 唐五代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说不可说——中国佛学言说方式的后现代性阐释
4
作者 石义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8-109,共2页
佛教所谓的"真如"或"道"是不可言说的。佛学实际上是在"说不可说",因此其对于语言的态度常常是否定性的或解构性的。为了摆脱概念拜物教、摆脱逻辑、摆脱知性思维的束缚,中国佛学常常割裂概念与"道&... 佛教所谓的"真如"或"道"是不可言说的。佛学实际上是在"说不可说",因此其对于语言的态度常常是否定性的或解构性的。为了摆脱概念拜物教、摆脱逻辑、摆脱知性思维的束缚,中国佛学常常割裂概念与"道"或"真如"等的对应关系,对语言进行后现代性的解构工作,采用否定性的言说方式即遮诠、示意、"绕路说禅"和"默照"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学 语言 解构 '一指头禅' 默照禅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5
作者 刘龙 《中国市场》 2017年第16期306-307,共2页
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通过阐述中、西、印三种文化之不同的三种路向说,向世人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固有价值并且以极大的信心预测了今后必定是中国文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得到复兴。这在当时全天下都在讨伐中国文化,急于将... 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通过阐述中、西、印三种文化之不同的三种路向说,向世人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固有价值并且以极大的信心预测了今后必定是中国文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得到复兴。这在当时全天下都在讨伐中国文化,急于将其像洗澡水一样倒掉的主张滔滔皆是,盈于天下的情况下,梁先生的主张是振聋发聩的,他真不愧是现代新儒家的源头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文化三
下载PDF
雪窦重显对禅学的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群 《五台山研究》 1995年第4期8-12,共5页
雪窦重显(980—1052)对禅学的贡献有二:一是推动禅风的改变,二是中兴云门,尤其是前者,使雪窦重显名垂禅史。 推动禅风的改变 这里所指的禅风之改变,是由不立文字到争立文字的改变,由直指人心到绕路说禅的改变,由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向诗... 雪窦重显(980—1052)对禅学的贡献有二:一是推动禅风的改变,二是中兴云门,尤其是前者,使雪窦重显名垂禅史。 推动禅风的改变 这里所指的禅风之改变,是由不立文字到争立文字的改变,由直指人心到绕路说禅的改变,由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向诗化禅学的改变。这种改变,虽非始自重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岩录 不立文字 语言文字 重显 五台山研究 禅学 《禅林宝训》 颂古百则 公案
下载PDF
“只要檀郎认得声”——禅宗机锋与艺术审美特征
7
作者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认为,禅宗机锋单刀直入,直彻心源,是禅的魅力所在。它包括“绕路说禅”和“公案”,而“公案”又包括“棒喝”和“话头”。乍看起来,禅宗机锋玄之又玄,但它以口应心,不假修饰,自然天成,总是指向言意之外的心灵领域,因此,只要剥离它... 本文认为,禅宗机锋单刀直入,直彻心源,是禅的魅力所在。它包括“绕路说禅”和“公案”,而“公案”又包括“棒喝”和“话头”。乍看起来,禅宗机锋玄之又玄,但它以口应心,不假修饰,自然天成,总是指向言意之外的心灵领域,因此,只要剥离它的宗教神秘主义外衣,就不难看出它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着某些深刻的一致性,并由此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围绕这一中心论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透视、剖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机锋 宗教神秘主义 公案 临济宗 心源 审美特征 临济义玄 碧岩录 祖师
下载PDF
禅悟与艺术想象
8
作者 蒋述卓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禅悟与艺术想象蒋述卓中国禅宗的悟是在平静沉寂中发生的,尽管在悟者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转换,但所表达的方式却是平静自然的,没有出现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的迷狂方式。禅在印度时,本义就是沉思,是一种印度式的冥想。佛祖... 禅悟与艺术想象蒋述卓中国禅宗的悟是在平静沉寂中发生的,尽管在悟者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转换,但所表达的方式却是平静自然的,没有出现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的迷狂方式。禅在印度时,本义就是沉思,是一种印度式的冥想。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一棵菩提树下坐了七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灯会元》 禅悟 艺术想象 别是一家 文艺美学 禅宗 逻辑思维 宗教艺术 “绕禅” 思想资料
下载PDF
何劲松书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9
作者 何劲松 《佛教文化》 2002年第Z2期38-41,共4页
稍稍接触过佛教的人都知道,唐代的大禅师们——诸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很喜欢用“牧牛”比喻“治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或是将牧童比作“心”,而将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个阶段。《景德传灯录》记马祖... 稍稍接触过佛教的人都知道,唐代的大禅师们——诸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很喜欢用“牧牛”比喻“治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或是将牧童比作“心”,而将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个阶段。《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牛图 十个阶段 《景德传灯录》 禅门心法 “心” 百丈怀海 返本还源 马祖道一 “绕禅”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10
作者 徐杨 《学周刊(上旬)》 2015年第10期123-123,共1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但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却极大地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尝试从...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但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却极大地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尝试从营造氛围、激发"说路"和创设情境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怎样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希望能探索出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交际训练 氛围 话题 说路 交际情境
原文传递
醉在普者黑(组诗)
11
作者 袁微 《含笑花》 2018年第1期49-49,共1页
梦乡 美景陪客 江山佐酒 痛饮春风秋月 这十里荷花竞艳的普者黑 是我醉后的梦乡
关键词 普者黑 石板 对我 云朵 排排 匹马 酒庄 十里 摆龙 玫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