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希腊的诗人和诵诗者——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立场
1
作者 李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古希腊存在着两种职业:诗人和诵诗者。诵诗者的生活十分优裕,而诗人却被分割成两种状态———时而是创造者和高贵的,时而是制作者和卑下的。形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只能从古希腊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去寻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待诗人的态度... 古希腊存在着两种职业:诗人和诵诗者。诵诗者的生活十分优裕,而诗人却被分割成两种状态———时而是创造者和高贵的,时而是制作者和卑下的。形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只能从古希腊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去寻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待诗人的态度是不同的。柏拉图笔下的"第一等人"并不是指"诗人",而是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诗人 诵诗者 荷马
下载PDF
歌诗与诵诗:汉代诗歌的文体流变及功能分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4,共10页
中国的诗歌从汉代开始明显地分为歌诗与诵诗两大类别。"不歌而诵"的骚体赋是典型的抒情诗,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汉代的歌诗与诵诗,会发现它们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队伍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汉代诗歌研究... 中国的诗歌从汉代开始明显地分为歌诗与诵诗两大类别。"不歌而诵"的骚体赋是典型的抒情诗,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汉代的歌诗与诵诗,会发现它们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队伍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汉代诗歌研究当中,不但要兼顾到歌诗与诵诗两大基本类型,而且要充分关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诗歌所承担的不同的艺术功能和不同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群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汉代诗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汉代诗歌的艺术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诵诗 文体流变 功能分化
下载PDF
《左传》所引《诗经》的音乐形式、结构与组合考
3
作者 申莹莹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左传》所引《诗经》是“歌诗”“诵诗”“赋诗”,均可归为声乐的诗乐形式。“歌诗”重在歌唱,多作礼制仪式用乐,由乐工表演,歌唱时有瑟作伴奏。“诵诗”与“赋诗”重在“吟咏”。这些乐诗涉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而以《... 《左传》所引《诗经》是“歌诗”“诵诗”“赋诗”,均可归为声乐的诗乐形式。“歌诗”重在歌唱,多作礼制仪式用乐,由乐工表演,歌唱时有瑟作伴奏。“诵诗”与“赋诗”重在“吟咏”。这些乐诗涉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而以《风》《雅》诗篇为主。从其唱词分析,《风》《雅》乐诗歌曲结构趋同,显示出俗乐对诗乐结构的影响。结合各类乐诗的组合使用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礼乐用《诗》的等级规制已被打破,呈现出礼乐发展的衰迟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经》 歌诗 诵诗 赋诗
下载PDF
宋人“诵诗”现象刍议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冬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3,共4页
"诵诗"现象出现于先秦时代,当时其含义只是一种特殊的诵读方式。在宋代,"诵诗"作为一个特殊诗学话语,它的主要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和传播方式。它不仅具有强化诗歌传播的作用,还有促进诗歌创作的作用。宋代"... "诵诗"现象出现于先秦时代,当时其含义只是一种特殊的诵读方式。在宋代,"诵诗"作为一个特殊诗学话语,它的主要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和传播方式。它不仅具有强化诗歌传播的作用,还有促进诗歌创作的作用。宋代"诵诗"作为一个诗学现象,不仅与宋代诗歌创作者与传播者身份合一有关,也标识着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的主体性的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诗 宋代 诗话 传播
下载PDF
瞽人诵诗传史与中国早期经典的生成和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4-160,共7页
经典的生成远比人们的想象更为复杂。中华文明的特质是"礼乐文明"。众多的文献可用来佐证中华礼乐文明及早期经典的生成与瞽乐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周代的瞽矇职责为切入点,对其进行辨识和追溯。在对瞽人的文化职能进行梳理... 经典的生成远比人们的想象更为复杂。中华文明的特质是"礼乐文明"。众多的文献可用来佐证中华礼乐文明及早期经典的生成与瞽乐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周代的瞽矇职责为切入点,对其进行辨识和追溯。在对瞽人的文化职能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瞽人诵诗传史对中国早期经典的生成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通过口授相传的吟诵对先秦文化的延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瞽人 文化职能 诵诗 传史 中国早期经典
下载PDF
诵诗的崛起与魏晋南北朝诗歌吟诵之风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靓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诗歌吟诵在魏晋南北朝迎来了一个高峰,其中原因有很多,如时代风尚对声韵的关注和佛经转读对美听的讲求等,但诵诗的崛起当为最根本的一个。一方面,随着诗、乐的分离,文人诵诗获得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其时,不但与音乐脱节的新的诗歌节奏需... 诗歌吟诵在魏晋南北朝迎来了一个高峰,其中原因有很多,如时代风尚对声韵的关注和佛经转读对美听的讲求等,但诵诗的崛起当为最根本的一个。一方面,随着诗、乐的分离,文人诵诗获得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其时,不但与音乐脱节的新的诗歌节奏需要吟诵来表现,而且获得了独立发展后的诗中之情意亦需要由吟诵来体味。另一方面,随着诵诗崛起的士人群体精神之独立,使得诗歌的主要功能由"兴""观"而转为"群""怨"。文人士子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礼教的性情抒发,同样刺激着诗歌吟诵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诵诗 兴盛 原因
下载PDF
《左传》赋诗、作诗、歌诗、诵诗辨微 被引量:1
7
作者 柏秀叶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110-114,124,共6页
《左传》中引诗数量多,情况各异,其中赋诗、作诗、歌诗、诵诗的关系非常特殊,它们既相互关联又截然有别,既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礼乐文化,增加了《左传》一书的文学意味,但也形成了断章取义的流弊。
关键词 左传 赋诗 作诗 歌诗 诵诗
下载PDF
春秋时期“歌诗”、“诵诗”、“赋诗”辨微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振华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1期87-89,共3页
春秋时期“歌诗”、“诵诗”和“赋诗”在形式、原则和功用上有很大区别,“歌诗”是乐工歌唱《诗》,重在突出其仪式功能,必须遵从“歌诗必类”的原则;“诵诗”是乐工抑扬顿挫地朗诵《诗》,重在表现它的讽刺效果;而绝大部分“赋诗”是公... 春秋时期“歌诗”、“诵诗”和“赋诗”在形式、原则和功用上有很大区别,“歌诗”是乐工歌唱《诗》,重在突出其仪式功能,必须遵从“歌诗必类”的原则;“诵诗”是乐工抑扬顿挫地朗诵《诗》,重在表现它的讽刺效果;而绝大部分“赋诗”是公卿大夫近似于直白地朗诵《诗》,重在“言志”以凸显其政治效能和实用功能,“诵诗”和“赋诗”在“断章取义”的用诗原则下使用得相当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歌诗 诵诗 赋诗 《诗》 辨微
下载PDF
英诗教学中的诵诗及其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长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59-160,共2页
诵诗比较能够体现诗歌音义结合的特点,应该充分重视诵诗在英诗教学中的作用。要正确地诵诗,诵诗者不仅要能够准确地划分特殊的音步,掌握恰当的停顿技巧,而且要善于发现诗歌中突出的音义结合点,以便使自己和听众真切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 荚诗教学 诵诗 音步划分 停顿
下载PDF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朝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5,17,共2页
关键词 《赤壁赋》 解读 诵诗 饮酒 真情 乌台诗案 黄州 苏轼
下载PDF
《左传》之引诗、赋诗、歌诗、诵诗辨微
11
作者 韩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202-203,共2页
春秋时期诸侯超聘会盟频繁,《诗》一时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和政治交际的重要工具。《左传》记载春秋时人政治生活,对当时的用《诗》情况记载颇多。《左传》用诗分引诗、赋诗、歌诗、诵诗等多方面,论文就这些用诗情况的主体、形式、... 春秋时期诸侯超聘会盟频繁,《诗》一时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和政治交际的重要工具。《左传》记载春秋时人政治生活,对当时的用《诗》情况记载颇多。《左传》用诗分引诗、赋诗、歌诗、诵诗等多方面,论文就这些用诗情况的主体、形式、原则及功能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做简单辨识,了解春秋时人用诗的礼仪和原则以及《诗》在这一时期政治外交生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引诗 赋诗 歌诗 诵诗 礼仪
下载PDF
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赏析
12
作者 王辉 《五台山研究》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五台山 佛教 诗歌
下载PDF
浅谈班级诵诗氛围的营造
13
作者 姚枫蔚 《教育情报参考》 2010年第9期53-53,共1页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关键词 诵诗 班级 文学艺术 中国人 古诗
下载PDF
“读书、诵诗、练字、品茶”的学子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基于“阳光教育”的视角
14
作者 张吉平 《现代教育》 2019年第16期15-17,共3页
在传统儒家理论里,对于个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小学阶段是我们离开家庭进入学校的第一站,小学阶段个人修养的塑造,对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世都是具有非常... 在传统儒家理论里,对于个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小学阶段是我们离开家庭进入学校的第一站,小学阶段个人修养的塑造,对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世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的。青岛市即墨区蓝村古城小学结合《小学德育纲要》及本校实际,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提出了'读书、诵诗、练字、品茶'的学子培养方案。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活动,秉承'为每一名学生积蓄成才的力量'的宗旨,力争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学生,最终使学生褪去浮躁,展其才华,成就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诵诗 练字 品茶
下载PDF
诵诗、绘画、写文章——我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5
作者 范永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2期84-84,83,共2页
好诗如歌,好诗如画,教学古代诗歌必须歌吟方可悟出其情,必须入画才可深味其境;如此两得,再继之以写文章,进一步巩固并发挥个性所得,必使学一当十了。
关键词 诵诗 绘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下载PDF
诗歌·民歌·诵诗·奇女子——《木兰诗》备教关键词
16
作者 李秀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木兰诗》是古乐府诗,诗歌的体式、民歌的情调是它的诗体特征。它风格明快,富于变化,是诵诗的好例子。诗中塑造了一位爱家孝亲的传奇女子形象。一、《木兰诗》是"诗歌"《木兰诗》作为传统名篇,被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收录。诗行的... 《木兰诗》是古乐府诗,诗歌的体式、民歌的情调是它的诗体特征。它风格明快,富于变化,是诵诗的好例子。诗中塑造了一位爱家孝亲的传奇女子形象。一、《木兰诗》是"诗歌"《木兰诗》作为传统名篇,被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收录。诗行的排列也大都一样:散文式横排,"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一段,"问女何所思……从此替爷征"一段,"东市买骏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段,"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一段,“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一段,“爷娘闻女来……不知木兰是女郎”一段,“雄兔脚扑朔”至末一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女子形象 诗歌 诵诗 民歌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诗体特征
下载PDF
“诵诗法”——通向口才佳境的彩虹
17
作者 刘波 《阅读与写作》 2002年第10期46-46,共1页
“诵诗法”是通过赏析、咏诵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长期实践证明此法对开阔学生视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和规范语言表达习惯,提高口才创意质量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学生 现代诗 口语表达能力 证明 创造思维能力 弘扬 彩虹 诗法 诵诗 古典诗词
下载PDF
主持人导语:何谓中华诗教
18
作者 张海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2-83,共2页
诗教就是以诗育人,立诗心,育诗才,引导人超然物外,自由独立,高贵优雅,悲悯仁爱。诗教通过读诗、诵诗、写诗的过程,培育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涵养有诗意的情怀,提升有诗意的审美,丰富有诗意的生活,成就有诗意的人生境界。中... 诗教就是以诗育人,立诗心,育诗才,引导人超然物外,自由独立,高贵优雅,悲悯仁爱。诗教通过读诗、诵诗、写诗的过程,培育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涵养有诗意的情怀,提升有诗意的审美,丰富有诗意的生活,成就有诗意的人生境界。中华诗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是诗教的奠基人,他选诗删诗编成《诗经》,并且以诗乐结合的方式教诗育人。《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删诗 选诗 人生境界 超然物外 《诗经》 诵诗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诗、乐的互动与交织
19
作者 雷昭利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3期46-47,共2页
讨论诗乐关系的时候,必须明确“诗”和“乐”的具体内涵。诗的内涵不必多说,主要是音乐维度有两种阐释方式。以往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研究是从梳理历史源流来谈论诗与乐从结合到分离的流变过程,经典论文如1980年公木发表于《文学评论》的... 讨论诗乐关系的时候,必须明确“诗”和“乐”的具体内涵。诗的内涵不必多说,主要是音乐维度有两种阐释方式。以往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研究是从梳理历史源流来谈论诗与乐从结合到分离的流变过程,经典论文如1980年公木发表于《文学评论》的《歌诗与诵诗一一兼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一文。在此研究思路下,音乐维度指的是曲调、是否可唱可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诗乐关系 歌诗 阐释方式 经典论文 流变过程 公木 诵诗
下载PDF
论伊安的口头文学表演实质和柏拉图的误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景尧 夏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以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并结合古希腊诵诗表演活动史实,论证了《伊安篇》中的诵诗实是一种口头文学表演艺术,而伊安既具备了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口头文学表演艺人身份,又具有使用阐释性套架作口头文学表演的“技艺”特征。但柏拉图在... 本文以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并结合古希腊诵诗表演活动史实,论证了《伊安篇》中的诵诗实是一种口头文学表演艺术,而伊安既具备了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口头文学表演艺人身份,又具有使用阐释性套架作口头文学表演的“技艺”特征。但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却采用了“代言体”戏剧的“整体诗学”观,使伊安在论辩中“被迫陷入可笑的窘境。”这是柏拉图基于其戏剧模仿说而对伊安口头文学表演作出的误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诵诗 技艺 口头文学表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