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祗遹“九美”说乃为诸宫调说唱而立
1
作者 廖奔 《书品》 2003年第4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元代 胡祗遹 “九美”说 表演理论 诸宫调说唱
原文传递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九)——红楼的改名金瓶梅的斗争寒花的身份
2
作者 杜林 李士金 +2 位作者 徐嘉琪 姚翔宇 汤文溢 《艺术家》 2017年第8期54-55,共2页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这是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事实真是如此吗?袁编有何证据说后四十回...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这是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事实真是如此吗?袁编有何证据说后四十回是他们两人'增补',而不是高鹗根据曹雪芹散失的原稿整理加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后四十回 贾宝玉 说唱诸宫调 程伟元 中国文学史 《红楼梦》
下载PDF
略论新发现的四首宋代散曲
3
作者 周笃文 《中国韵文学刊》 1988年第Z1期123-124,共2页
散曲盛于元代,人所共知。然溯其本源,实胎息于宋之俗曲,所谓缠达、嘌唱之类即是。唯作品无传,过去只能从前人记载中,了解一些零星的材料,幸而1969年洛阳出土了一个宋代束腰陶枕,上面书有四首散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据《洛阳... 散曲盛于元代,人所共知。然溯其本源,实胎息于宋之俗曲,所谓缠达、嘌唱之类即是。唯作品无传,过去只能从前人记载中,了解一些零星的材料,幸而1969年洛阳出土了一个宋代束腰陶枕,上面书有四首散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据《洛阳市文物志》的记载,这个束腰陶枕,属于“宋睡眠寝具。1969年洛阳东郊旭升大队出土。长25,宽14,高14厘米。枕中空,为长方体,两端正中有小圆孔一个……枕面两端绘黄地白叶绿苞花,正中以绿色为地,各用行草字体墨书词一首,共四首”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宣和 陶枕 嘌唱 于宋 胎息 实物资料 赏花时 说唱诸宫调 周德清 写作年代
下载PDF
道是无情却有情——试论《西厢记》的结尾
4
作者 谢晓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1-64,共4页
自从元代伟大戏剧作品《西厢记》问世以来,历代研究者蜂起,不少人将它和著名的董解元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相比,二者各有轩轾。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吴兰修所说:“王实甫所本,有出兰之叹,然其佳处,实甫莫能过之。”近人付懋勉更说得明白:“... 自从元代伟大戏剧作品《西厢记》问世以来,历代研究者蜂起,不少人将它和著名的董解元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相比,二者各有轩轾。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吴兰修所说:“王实甫所本,有出兰之叹,然其佳处,实甫莫能过之。”近人付懋勉更说得明白:“在结构和情节上,《王西厢》对于《董西厢》的改进方面是主要的,在曲子方面则二家互有所长。未可一概而论。”在重视、赞扬《董西厢》开山之功的同时,亦对王实甫“花样翻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董西厢 王实甫 吴兰修 说唱诸宫调 戏剧作品 董解元 张生 普救寺 法聪
下载PDF
红娘如何成为千古不朽的艺术形象——西厢三幻几组同名形象传承关系的研究之一
5
作者 陈新伟 《韩山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43-48,共6页
《会真记》、《董西厢》和《王西厢》,人们称为《西厢三幻》。幻者,化也、变也。仔细阅读这三部作品,就可以了解红娘在怎样蜕变着:元稹笔下的红娘,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线索人物;通过董解元悬河之口,红娘变成一个不可或缺的、自个儿能够... 《会真记》、《董西厢》和《王西厢》,人们称为《西厢三幻》。幻者,化也、变也。仔细阅读这三部作品,就可以了解红娘在怎样蜕变着:元稹笔下的红娘,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线索人物;通过董解元悬河之口,红娘变成一个不可或缺的、自个儿能够站稳脚跟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古不朽 艺术形象 会真记 张生 莺莺 董解元 王实甫 线索人物 说唱诸宫调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对戏曲形成的论述存在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万岭 《戏曲研究》 2006年第2期289-292,共4页
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是现行高校通用的教科书,笔者认为其第六编《元代文学》的"绪论"部分对中国古代戏曲形成的论述存在问题,特提出祈方家指正。原文如下:
关键词 戏曲形成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中国古代戏曲 元代文学 说唱诸宫调 戏曲创作 《宋元戏曲史》 戏曲
原文传递
元杂剧的“开”与“节目主持人”无关——与黄天骥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万岭 《戏曲研究》 2002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黄天骥先生《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一文,对元杂剧的'开'作出了全新的阐释,认为元刊杂剧的'开'就是宋杂剧的'开呵',并根据徐文长对宋杂剧'开呵'的解释而推断元杂... 黄天骥先生《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一文,对元杂剧的'开'作出了全新的阐释,认为元刊杂剧的'开'就是宋杂剧的'开呵',并根据徐文长对宋杂剧'开呵'的解释而推断元杂剧演出时有一个'节目主持人',他的职责和任务就是'开'。黄先生说:'在元代,戏剧人物登场,所采取的程式,与宋杂剧如出一辙,'即人物上场'需要有人宣赞引导的'。'这个‘夸说大意’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戏剧人物 天骥 节级 <南词叙录> 正末 戏曲研究 徐文长 说唱诸宫调 审美特征
原文传递
论宋代宫廷的“杂剧色”
8
作者 元鹏飞 《中华戏曲》 CSSCI 2013年第1期166-181,共16页
100年前,王国维为完成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宋元戏曲史》,在先期完成了《曲录》(1908),《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和《唐宋大曲考》(1909),《录曲余谈》(1910)等成果的基础上,于1911年撰成《古剧角色考》和《曲调源流表... 100年前,王国维为完成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宋元戏曲史》,在先期完成了《曲录》(1908),《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和《唐宋大曲考》(1909),《录曲余谈》(1910)等成果的基础上,于1911年撰成《古剧角色考》和《曲调源流表》,为完成《宋元戏曲史》做了深厚的文献累积和较全面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伎艺 《宋元戏曲史》 杂扮 说唱诸宫调 院幺 副末 杂戏 录鬼簿 曲录 末尼
原文传递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记词曲学家郑孟津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骕 《戏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311-325,共15页
郑孟津(1913—2009),号西村,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擅诗,酷好词曲,著有《词源解笺》(合著,下简称《解笺》)、《昆曲音乐与填词》、《宋词音乐研究》、《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合著)等四部著作~①。发表戏曲史、戏曲... 郑孟津(1913—2009),号西村,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擅诗,酷好词曲,著有《词源解笺》(合著,下简称《解笺》)、《昆曲音乐与填词》、《宋词音乐研究》、《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合著)等四部著作~①。发表戏曲史、戏曲音乐论文约40余万字。其中较著名的有《海盐腔新探》(下简称《新探》)、《南宋"温州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行健 戏曲声腔 温州杂剧 戏曲史 燕乐 倚声 曲词 词律 南词叙录 说唱诸宫调
原文传递
金元散曲的兴起和衰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季思 《文史知识》 1981年第4期7-14,共8页
明清时期人们习惯称呼的元曲,一般是指戏曲,即金元时期在北方流行的杂剧。散曲是诗歌,它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和词调同源,套数源自宋金时期的说唱诸宫调。它们的兴起,在元杂剧之先,后来才平行发展。但总的看来,散曲的成就不能跟杂剧... 明清时期人们习惯称呼的元曲,一般是指戏曲,即金元时期在北方流行的杂剧。散曲是诗歌,它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和词调同源,套数源自宋金时期的说唱诸宫调。它们的兴起,在元杂剧之先,后来才平行发展。但总的看来,散曲的成就不能跟杂剧相比。元人多数称他们用曲调写的诗歌作乐府。到明初的朱有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创作 元散曲 说唱诸宫调 宋金时期 朱有燉 金元时期 钟嗣成 马致远 张可久 南阳卧
原文传递
南宋临安的“大世界”——“瓦子”
11
作者 张学舒 《文史知识》 1982年第4期65-66,共2页
提起上海的'大世界'游乐场,几乎尽人皆知。但你可知道,早在我国宋朝就有类似旧中国上海'大世界'这样的游乐场,人们称它为'瓦子'。瓦子,又称瓦舍、瓦市或瓦肆,是一种大型固定游艺场所。
关键词 临安 伎艺 赵构 《武林旧事》 众安桥 说唱诸宫调 唱赚 悬丝傀儡 《梦粱录》 繁胜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