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孟子“可欲之谓善”命题析论
- 1
-
-
作者
朱小娟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唐都学刊》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
文摘
"可欲之谓善"是孟子性命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理解孟子人性善思想的关键。对这一命题的全面把握要从"可欲"一词的内涵着手。结合孟子性命思想来看,"可欲之谓善"中的"可"应取之意是"能够","可欲"即是"能够探求到","可欲"的内容则是"恻隐、羞恶、辞逊、是非""四端"及其所表征的"仁义礼智"诸德。由于这些是人唯一能够经由自身力量而无需求于外就可做到的事情,且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自然而然地指向于"善",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孟子的"可欲之谓善"命题有其合理性,与他的人性善思想刚好契合;但就一般意义而言,它也有不妥当之处。
-
关键词
可欲
善
性命
四端
诸德
-
Keywords
desires
goodness
life
four-terminal theory
all kinds of morality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孔子当“礼”不让之论析
- 2
-
-
作者
麻勇
-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今日科苑》
2010年第16期221-221,共1页
-
文摘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
关键词
礼
诸德
价值
载体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义”在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的融通性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桂艳
刘金阳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8,共10页
-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ZX15-006)
-
文摘
"义"在我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的阶位是相对的。鉴于"义"所特有的关于正当性、适宜性原则的规范要求,它与其他诸德有着极强的融通性。"义"与"道"融通生成"道义",与"德"融通生成"德义",与"仁"融通生成"仁义",与"礼"融通生成"礼义",与"公"融通生成"公义",与"理"融通生成"理义",与"忠"融通生成"忠义",与"利"融通生成"利义",与"孝"融通生成"孝义",与"正"融通生成"正义",等等。考察"义"与其他诸德的融通性,有助于今人正确把握正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中的位阶和融通性,防止狭隘地理解正义道德价值范畴及其适用域。
-
关键词
义
传统诸德
融通性
-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