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1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颠覆性技术培育机制研究: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
1
作者 戴海闻 林晓霞 +1 位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岳麓公共治理》 2023年第2期1-18,共18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遴选的科研成果具备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指出了培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颠覆性技术的培育机制及我国颠覆性技术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遴选的科研成果具备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指出了培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颠覆性技术的培育机制及我国颠覆性技术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支撑颠覆性技术培育的四项管理建议,包括优化从“质”到“量”的颠覆性技术评价机制、建立“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颠覆性技术研发驱动机制、打造“小核心,大外围”的颠覆性技术培育机构布局、构建政府主导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颠覆性技术 基础研究 人才培育
下载PDF
政府资助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研究:基于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瑞飞 韩霞 +1 位作者 韩学影 史冬梅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和重要支撑。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结合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的结构特征分析,从微观视角透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轨迹,重点围绕讲座制及讲座费、竞争性资助计划、战略型研究... 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和重要支撑。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结合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的结构特征分析,从微观视角透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轨迹,重点围绕讲座制及讲座费、竞争性资助计划、战略型研究项目三个方面,针对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科研成长过程中的政府资助类型及培育特点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在科技人才成长中,政府在提供稳定经费支持的同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政府科研资助强调对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导向。研究结论及建议对更好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加快科技人才成长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资助 科技人才 诺贝尔科学奖
下载PDF
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 被引量:85
3
作者 张春美 郝凤霞 闫宏秀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67,共5页
学科交叉是 2 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 ,本文从学科交叉研究出发 ,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与生理学奖 )获奖成果和获奖者为对象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研析诺贝尔奖中学科交叉的变化状况 ,显现学科交叉变化趋势在 ... 学科交叉是 2 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 ,本文从学科交叉研究出发 ,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与生理学奖 )获奖成果和获奖者为对象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研析诺贝尔奖中学科交叉的变化状况 ,显现学科交叉变化趋势在 2 0世纪科学发展中的脉络 ,揭示学科交叉既是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 学科交叉 跨学科 自然科学奖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与启迪——纪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 被引量:9
4
作者 孔宪毅 邢润川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62,共7页
今年正值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 10 0周年 ,本文就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设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及特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作用与意义 ,从多视角系统深入地总结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辉煌及给人们的借鉴与启迪 。
关键词 诺贝尔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百年走势 1901-2000年
下载PDF
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看名师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邢润川 孔宪毅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作用 科学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原创研究何以可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94-95,共2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代表着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前沿研究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走向,标志着科学原始性创新的重大成就,表征着科学发展的软硬环境,体现着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系统性、艰难性和深远性。本文拟比较中西方科学事业发...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代表着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前沿研究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走向,标志着科学原始性创新的重大成就,表征着科学发展的软硬环境,体现着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系统性、艰难性和深远性。本文拟比较中西方科学事业发展的文化教育环境,探寻诺贝尔科学奖的创新规律,力求客观认识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缩小创新差距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原创性 原始性创新 诺贝尔科学奖 科学事业 科学发展 科学研究 教育环境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105
7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62,共15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奖项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或者说主要从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紧...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奖项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或者说主要从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丰富的思想资料,阐释至关重要的"跨学科"概念,追溯跨学科理念确立的简要历程,指出跨学科研究本质上是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跨越不同"范式"之间的边界或"范式"之间转换,确立跨学科的理念,打破狭隘的学科偏见是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先决前提;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精彩纷呈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凸显了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学科交叉的发展态势,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与发明,大多是学科交叉的成果,科学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和新学科的产生,往往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从而彰显了跨学科研究的重大意义;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知识背景的考察,发现绝大多数获奖者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既专深又渊博的科学知识,论述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是科学家激发丰富的想像力、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取得原创性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合作奖项及其人数在不同时段所占比例的统计分析,展示了荣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研究工作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合作的趋势,阐明了"协作产生生产力"这一著名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同样适用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奖研究工作;从事跨学科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具备多学科汇通交叉的知识背景,而且还要依靠众多科学家在各项研究工作中的通力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跨学科 跨学科研究 知识背景 合作研究
下载PDF
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看名师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邢润川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共2页
诺贝尔 (A .B .Nobel,1 833 .1 0 .2 1 - 1 896 .1 2 .1 0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 ,他发明了黄色炸药及其他威力更大的炸药 ,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按照诺贝尔生前遗嘱 ,利用他的绝大部分遗产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 诺贝尔 (A .B .Nobel,1 833 .1 0 .2 1 - 1 896 .1 2 .1 0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 ,他发明了黄色炸药及其他威力更大的炸药 ,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按照诺贝尔生前遗嘱 ,利用他的绝大部分遗产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奖 ,奖给那些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而不管他们的国籍和种族。首届诺贝尔奖于 1 90 1年 1 2月 1 0日即诺贝尔逝世 5周年时颁发。 1 968年 ,瑞典银行在其建立 30 0周年时决定增设经济学奖 ,1 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科学奖被认为是最具权威 ,最有影响的国际大奖。据统计 ,1 0 0年间共有 472位 (475人次)科学家获奖 ,他们分属 2 8个国家。诺贝尔科学奖在科学史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为纪念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 ,探讨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问题 ,促进中国科学走近诺贝尔奖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 ,于 2 0 0 1年 1 2月 2 1 - 2 3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人就诺贝尔奖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诺贝尔奖与跨学科研究 ,诺贝尔奖的科学社会学研究 ,诺贝尔奖与中国 ,诺贝尔奖与文化教育 ,诺贝尔奖的其他研究等课题提交了多篇论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 指导教师
下载PDF
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被引量:60
9
作者 路甬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11,共9页
通过对 2 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例举了许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案例 ,探索了科学工作者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的规律 ,提出了重大理论的创建和形成 ,要经历长时间的争论 ,并被反复验证后才能被承认 ;原始性的重大发现... 通过对 2 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例举了许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案例 ,探索了科学工作者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的规律 ,提出了重大理论的创建和形成 ,要经历长时间的争论 ,并被反复验证后才能被承认 ;原始性的重大发现多来源于对实验事实敏锐的观察和独具创意的实验 ;良好的科学基础和前沿性、交叉性的研究可能偶发重大的科学发现 ;对已有知识的科学整理与发掘也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与理论创新 ;中青年始终是取得创新成就的峰值年龄 ;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与推广需要相应的创新体制和科学管理机制来保证等具有启示性的重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重大科学成就 科技创新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104,共25页
文章主要提出并探讨了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一是基础研究的类型问题。基础研究是一个随着科学研究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范畴,通过对现代科学从"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的历史考析,得出基础研究的范畴已从只是... 文章主要提出并探讨了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一是基础研究的类型问题。基础研究是一个随着科学研究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范畴,通过对现代科学从"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的历史考析,得出基础研究的范畴已从只是"纯基础研究"的一种类型拓展为包括"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两种类型的结论,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的实际案例,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范畴做出了新的阐释。二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的比重究竟有多大。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分为"纯基础研究"与"定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获奖工作的人数与比例的统计分析,发现高达90%左右的科学家是由于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而被授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彰显了权威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基础研究的"偏爱",从而显示出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三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从事基础研究的。依据真实、丰富而鲜活的思想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和揭示了他们作为科学精英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基础研究 纯基础研究 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统计分析 案例分析法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领 赵兴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7-30,共4页
  2006年10月,令世人注目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公诸于世.自1901年至2006年,共有物理学奖获得者177人,化学奖获得者150人,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186人.随着现代科技对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产生的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诺贝尔自然...   2006年10月,令世人注目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公诸于世.自1901年至2006年,共有物理学奖获得者177人,化学奖获得者150人,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186人.随着现代科技对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产生的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不仅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奖项和一种激励机制,不仅是对科学家本人或科学共同体的评价尺度,而且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尺度,成为一个国家的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诺贝尔科学奖展示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突现了全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科学奖 化学奖 国家创新体系 科学研究水平 技术创新工程 第一生产力 李远哲 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社会学家
下载PDF
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看现代科研合作——以2008—201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艾凉琼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9-232,共4页
从近三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科研成果来看,科研合作在同一个实验室的紧密型合作为主要科研合作形式之一,以性情融合为基础,兴趣一致或知识能力互补等构成了科研主体的合作动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的合作氛围增强了科研主体的创新能力,... 从近三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科研成果来看,科研合作在同一个实验室的紧密型合作为主要科研合作形式之一,以性情融合为基础,兴趣一致或知识能力互补等构成了科研主体的合作动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的合作氛围增强了科研主体的创新能力,是一些科学家获得诺奖成果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政策、管理上提倡科研合作,为科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让科研合作多一些自主性,少一些"人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科研合作 合作动机 科研创新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的造就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其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19,共10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科学界的杰出精英;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而鲜活的思想资料,阐释了作为科学精英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科学界的杰出精英;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而鲜活的思想资料,阐释了作为科学精英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造就出来的这一极具魅力的主题;旨在为我国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可资借鉴与比较的范例,唤起国人对培养和造就此类人才的理念、模式与机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科学精英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造就 培养模式与机制 社会确认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的现实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醒民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中国 原因分析 传统文化 科研管理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知识与人才的传承规律及启示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合先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3-505,共3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存在着大量呈"链"状模式相继传承的现象,并表现出明显的接代连续性、集聚性、扩散性、学科交叉与合作性等特征。通过学术、师生关系、科研机构等科学中介和载体的联结、传递、延伸,一...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存在着大量呈"链"状模式相继传承的现象,并表现出明显的接代连续性、集聚性、扩散性、学科交叉与合作性等特征。通过学术、师生关系、科研机构等科学中介和载体的联结、传递、延伸,一代一代诺贝尔奖成就和人才大多能够加以连接,形成一条条通向诺贝尔奖的历史传递链。为此,深入揭示诺贝尔奖传递链的特性及传递规律,对于我国的原始性创新及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知识与人才 传递链 基本特性 传递效应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世界一流大学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38,共22页
拥有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象征。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学历的追溯,凸显了这些科学精英获奖前所受的高等教育,包括攻读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拥有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象征。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学历的追溯,凸显了这些科学精英获奖前所受的高等教育,包括攻读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其获奖研究工作的地点,表明他们也都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所具有的通识教育、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拥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优势学科和雄厚的师资队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造就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与机制,描述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是如何一步步被酝酿、塑造出来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就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缘由、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的差距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地讨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所存在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国际通行的可比性指标上,如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年均发表的论文数、论文被引用数、科研经费数、师生比例等,还表现在教师中享誉国际的一流学者和学术大师稀缺、特色和优势学科不鲜明、鲜有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更突出地反映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如办学理念的缺失或失守、角色定位的单一化(一味搞"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导致同质化现象,使学校失去各自的特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及办学自主权的缺乏等。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诸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世界一流大学 通识教育 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芬萍 裴世鑫 孙婷婷 《阅江学刊》 2015年第6期64-73,共10页
对1901—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次数、授奖人次、人均获奖成果数量、获奖人的年龄分布、国籍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国籍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以二战为... 对1901—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次数、授奖人次、人均获奖成果数量、获奖人的年龄分布、国籍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国籍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以二战为界,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创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提升教研质量的必由之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年龄一般为28—47岁,因此,高校必须特别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均获奖成果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开放性的体现。高校必须不断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 国际学术合作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创新型国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共21页
拥有较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获奖成果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获奖者做出获奖研究工作的所在国家"为标准,通过统计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高度集中于美、英、德、... 拥有较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获奖成果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获奖者做出获奖研究工作的所在国家"为标准,通过统计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高度集中于美、英、德、法等主要创新型国家;分析这些创新型国家所具有的以原始性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独特而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拥有培养和造就科学精英的世界一流大学、强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开放、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基本内涵,揭示了作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精英进行获奖研究工作的创新机制、社会支持系统;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向创造型国家迈进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分析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巨大差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一问题作了独到的解析,深入揭示了造成中国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之差距的主要原因。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踏实、切实地解决好每一个问题,中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将不会是一个梦,中国也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创新型国家 国家创新体系 当代李约瑟难题 基础研究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选理念及其局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广仁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3,共7页
认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是基础科学领域最有声望的奖励机制,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它包含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但也有很一般甚至错误的成果;在它没有包含的成果中,有达到其获奖标准而因为处于“第41席”未能获... 认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是基础科学领域最有声望的奖励机制,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它包含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但也有很一般甚至错误的成果;在它没有包含的成果中,有达到其获奖标准而因为处于“第41席”未能获奖的,也有按其标准不能获奖而其实属于最优秀的科学成就的。因此,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范围和理念有其局限性。分析了保守性、重事实轻理论、英雄主义、权威决定论等理念在诺贝尔奖评选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 自然科学奖 评奖理念 科学成果评价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探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其荣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15,共9页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造成这一基本特征的实践检验因素和所连带的社会心理因素;指出较长的"检验期",反映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同行评议对科学家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这种确认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得以彰显出来;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需要有足够的甚至是超常的耐心,等待它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与社会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 同行评议 社会确认 检验期 平均检验期 实践检验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