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将进酒”的汉唐音义与“音韵学+诗学”的诗味今读
1
作者 罗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3,共10页
“将qiāng进酒”音义之争引发的“蝴蝶效应”,是部分音韵学人强制推行“全部以今音读古诗”,致使部分“古诗不古”以及“美诗”退化为“非诗”:无韵、无律、无诗味。如何在“音韵学+诗学”的协同规约下,进行杜甫式“不薄今人爱古人”... “将qiāng进酒”音义之争引发的“蝴蝶效应”,是部分音韵学人强制推行“全部以今音读古诗”,致使部分“古诗不古”以及“美诗”退化为“非诗”:无韵、无律、无诗味。如何在“音韵学+诗学”的协同规约下,进行杜甫式“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协同研辩,坚守“汉唐古体诗有韵、唐宋格律诗有律”的“诗味今读”,成为汉唐以降古诗今读全部问题的根本所在。现有辞书并非全部韵读标准,一些真正的韵读标准尚有遗漏,亟待利用大数据+智能检索不断地发现、确认与增补。只有在文学史语境里通观汉唐“将进酒”一以贯之的音与义,才可能更深入理解汉唐《将qiāng进酒》的系列诗篇,尤其是李白“宰酒”的巅峰之作《将进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qiāng进酒” “诗 音韵 诗律 两美并存
下载PDF
“五味”俱全为阅读教学增添“语文味”
2
作者 杨云彬 《学周刊》 2017年第12期185-186,共2页
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学习方法、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语文味儿"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学习方法、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语文味儿"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味
下载PDF
声情并茂读 咬文嚼字品——语文味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和凸显的实践研究
3
作者 张国红 《神州》 2012年第6期146-147,共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不少语文课,总觉得有些“变味”:语文的外廷在不断扩大,语文的人文性在不断地张扬。语文教学的本色逐渐被浆上了一阵面纱。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语文的春天——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老师急所有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不少语文课,总觉得有些“变味”:语文的外廷在不断扩大,语文的人文性在不断地张扬。语文教学的本色逐渐被浆上了一阵面纱。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语文的春天——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老师急所有语文老师之所急.在2001年首次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在“语文味”的指目l下,笔者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的生成和凸显的研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声情并茂读出语文味,咬文嚼字嚼出语文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读味
下载PDF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青少年学生读诗趣味的缺失原因分析与矫正
4
作者 王素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2-74,共3页
价值取向与审美导向的偏差、考试制度的弊端、诗歌教学水平低下等乃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读诗趣味缺失的主要原因。打造"书香社会"、为诗歌进入高考"解禁"、改进诗歌教学是激发学生读诗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青少年 诗趣 教育 诗歌教学
下载PDF
基于文本巧改写 比读品味真获得
5
作者 金复耕 《最小说》 2020年第3期54-56,共3页
基于文本改写的比读品味,就是将课文进行改写后用来与原文进行对照阅读、比较晶味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品语言,品结构,晶情意。以此为抓手,导读追问,阅读教学就可以做到方向明确,聚焦到位,训练落实。同时,学... 基于文本改写的比读品味,就是将课文进行改写后用来与原文进行对照阅读、比较晶味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品语言,品结构,晶情意。以此为抓手,导读追问,阅读教学就可以做到方向明确,聚焦到位,训练落实。同时,学生学习的层次就能不断提升,语用的方法就能渐渐习得,思维的潜能也能得到激发,审美的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文本改写
下载PDF
语用视角下语文味的指向与落实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思源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4期15-17,共3页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在课堂上,教师要让语文味体现在琅琅书声里、词语教学中、自读自悟里、探寻文本秘妙中和畅快的个性表达中,让学生在扎实而灵动的课堂上学语习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语用视角 语文 读味
下载PDF
浅论语文课中语文味的营造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军飞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年第5期206-207,共2页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攻坚阶段,语文课程的改革最热闹,却也有最多的争议,受到了最多的批评。于是,语文教学的反思从全国范围内展开。笔者走在语文教育第一线,也经历了许多困惑,本文根据自己的体验,从语文教学的背景分析入手,探...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攻坚阶段,语文课程的改革最热闹,却也有最多的争议,受到了最多的批评。于是,语文教学的反思从全国范围内展开。笔者走在语文教育第一线,也经历了许多困惑,本文根据自己的体验,从语文教学的背景分析入手,探讨了什么是语文味,并从读味、品味、写味、美味几个方面分析了怎样在语文课中营造语文味,试图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读味
下载PDF
语文课堂当有别样的语文味
8
作者 梁晓东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7-8,共2页
语文味道首先由著名语文学者程少堂在2001年提出,强调我们在重视挖掘文本本身的人文价值,重视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同时,更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中回味文本,去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之美。
关键词 读味 坚守
下载PDF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厚的“语文味”
9
作者 陈文英 《求知导刊》 2020年第43期45-46,共2页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使之能对语文加以运用,并以...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使之能对语文加以运用,并以语文作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浓厚的“语文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读味
下载PDF
对语文课堂“语文味”缺失的思考
10
作者 邱荣庆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5年第4期15-16,共2页
"语文味"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要努力体现闲味、读味和趣味的和谐统一。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
关键词 语文 读味
下载PDF
创新教育 开源本味
11
作者 曹晓媚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4期223-224,共2页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即要讲"字、词、句、篇",也要训"听、说、读、写"的能力。怎样以生为本开源语文味呢?语文课要有"读味";语文课要有"写味";语文课要保持儿童味;语文课要演绎个人味;语...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即要讲"字、词、句、篇",也要训"听、说、读、写"的能力。怎样以生为本开源语文味呢?语文课要有"读味";语文课要有"写味";语文课要保持儿童味;语文课要演绎个人味;语文课要流溢"生本"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生本” 读味 “写
下载PDF
让“初读”课文理性“归位”
12
作者 陈艳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6-37,共2页
"初读"是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通读阶段,它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通读全文,才能为精读探究、品读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少教师对初读课文的理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出现越位、乏味等现象,笔者试... "初读"是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通读阶段,它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通读全文,才能为精读探究、品读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少教师对初读课文的理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出现越位、乏味等现象,笔者试图通过文章的阐述,让更多教师了解,初读教学应充满"趣味"、"读味"、"悬味","初读"课文应当理性"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课文 越位、乏现象 教学充满“趣”“读味”“悬
下载PDF
语文教学的真谛:不事雕琢 回归本真
13
作者 梁丽芳 《广西教育》 2016年第14期114-115,共2页
阐述语文教学应该不事雕琢回归本真,保持动情诵读的"读味",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的"写味"。而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不事雕琢 回归本真 读味
下载PDF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语文素养
14
作者 许雅娟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6期24-26,共3页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语文素养,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从分析什么是语文素养入手,指出语文教学应通过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体...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语文素养,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从分析什么是语文素养入手,指出语文教学应通过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体现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 读味
下载PDF
试论情境创设与字词教学
15
作者 郑平平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4年第12期58-59,共2页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积淀语感,并通过灵活运用来识记生字,就能展现词语教学的魅力,提高识字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激趣 读味 运用
下载PDF
“语文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现摭谈
16
作者 刘敏 《中华少年》 2017年第26期265-266,共2页
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它的工具性,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语言教学上来。而语言教学就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它的工具性,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语言教学上来。而语言教学就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上。'读味'主要包括比较品味,培养分寸感;正确流利,培养畅达感;入情入境,培养情味感;想象入境,培养形象感。'品味'主要包括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写味'主要包括词语积累,语段积累以及语言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读味 “品 “写
原文传递
细读旧书味犹浓
17
作者 忆柳 《农家女》 2015年第7期27-27,共1页
当我终于翻开旧书,看着那相识的话语,望见那点缀于其间的笔画,也给我以性灵的迷醉。有些章节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让我也顿时豪气一生,直欲与文章比一比,看谁的字更多一些。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细旧书犹浓》
原文传递
拾级而上 读得三味
18
作者 刘彬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24期54-55,共2页
阅读方法探索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虽然在读书方法认知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读得书中三味却是共同追求。梳理性初读、斟酌性细读、鉴赏性精读,这是一个拾级而上的阅读过程,也是识得书中三味的唯一通路,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探究和体验。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方法 得三
下载PDF
浓浓的语文“四”味——真实语文课堂的本然追求
19
作者 熊源龙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5年第1期94-95,共2页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美。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美。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四 本然追求 读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