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读者反映论”与归化异化比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欣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90-94,共5页
20世纪引入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之死”和“读者反应”理论丢掉了在翻译理论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寻求原文等价物的幻想。其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读者反应”发展变化的动态性。作为原文第一读者的译者和作为原文第二读者的译文读者 ,其反应的... 20世纪引入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之死”和“读者反应”理论丢掉了在翻译理论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寻求原文等价物的幻想。其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读者反应”发展变化的动态性。作为原文第一读者的译者和作为原文第二读者的译文读者 ,其反应的动态性根除了“原文等价物”的存在。由此 ,翻译中的“异化”、“归化”原则的比度因读者群的动态变化而具有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原文等价物 读者反应动态论 异化 归化 比度 接受认知能力
下载PDF
从读者反应理论看朱生豪、梁实秋的莎译本中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尚文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3,共2页
读者接受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视角,值得重视和借鉴。然而,如果全盘接受读者接受理论的观点,把文学翻译仅仅看作一种译者主体行为,势必会导致不准确的翻译。读者对于文化空缺词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变化过程。
关键词 文化空缺词 读者反应 读者反应动态变化
下载PDF
论英汉谚语互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0-83,共4页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适度异化是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归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式;如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归化的方式。最后笔者认为这种"度"的把握可以通过高斯定理进行量化,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译文在不同读者间的可接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谚语 归化 异化 跨文化交流 动态读者反应 高斯定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