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翻译论和尤金·奈达“读者反映论”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凤霞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8-60,共3页
文化翻译论被称为操纵学派,侧重描述和分析译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研究译文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对译文中源语文化因子的流失、保留的研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侧重对源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 文化翻译论被称为操纵学派,侧重描述和分析译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研究译文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对译文中源语文化因子的流失、保留的研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侧重对源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选择自然流畅的译入语表达源语的意思,即“读者反映论”。这两种重要理论观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论 读者反映论 尤金·奈达 语言学 语言结构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读者反映论视角下的《盘龙》海外译介与传播
2
作者 李翔 《传播力研究》 2021年第13期19-21,共3页
中国网络文学近年来在海外蓬勃发展,翻译后发布的优秀作品获得了大量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盘龙》作为开启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大幕的代表,在海外读者群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研究《盘龙》英译指导理论和具体策略,能够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 中国网络文学近年来在海外蓬勃发展,翻译后发布的优秀作品获得了大量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盘龙》作为开启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大幕的代表,在海外读者群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研究《盘龙》英译指导理论和具体策略,能够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翻译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盘龙 读者反映论 译介 传播
下载PDF
奈达“读者反映论”与葛浩文翻译观之分析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艳 郭泉江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奈达的"读者反映论"自引入中国后,在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颇受争议。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比较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与葛浩文的翻译观——"忠实与背叛"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 奈达 读者反映论 葛浩文 忠实 背叛
下载PDF
从读者反映论的角度看信息变异的必然性——分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群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8期37-38,共2页
"读者反映论"处于奈达理论的中心地位。本文将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读者反映论的角度审视文学翻译中信息变异的必然性。
关键词 读者反映论 信息变异 文学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从“读者反映论”的观点看朱生豪翻译策略——以《哈姆莱特》为例本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博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9期248-248,共1页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迭(Eugene Nida)的“读者反映论”对我国的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一直都受到翻译界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本文旨在从“读者反映论”观点,看朱生豪翻译策略。本文分三个部...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迭(Eugene Nida)的“读者反映论”对我国的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一直都受到翻译界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本文旨在从“读者反映论”观点,看朱生豪翻译策略。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奈迭的“读者反映论”;第二部分“读者反映论”在朱生豪译本《哈姆莱特》翻译理论的体现;第三部分进行总结以便给后来的译者们以思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映论 读者角度 功能对等 《哈姆莱特》
下载PDF
基于奈达“读者反映论”对比赏析《落花生》三个英译本 被引量:8
6
作者 贺湘锦 《科教导刊》 2012年第17期181-182,共2页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语言真切质朴、行文流畅,虽字数不多,却寓意深远。本文特选取翻译名家的三种英译本,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词汇选择、句法运用和修辞翻译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提出好的翻译应充分考虑...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语言真切质朴、行文流畅,虽字数不多,却寓意深远。本文特选取翻译名家的三种英译本,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词汇选择、句法运用和修辞翻译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提出好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需求,尽量克服文化障碍,力求帮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以实现交流文化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奈达读者反映论对比赏析三个英译本
下载PDF
论“读者反映论”与“雅”之关系——以杨孝明的“试译《白鹿原》”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伟欣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期152-153,共2页
《白鹿原》在文学界的地位和评价颇高,但是遗憾的是英语译本迄今为止还未问世.杨孝明曾发表文章试译过《白鹿原》的前两章,在翻译过程中坚持严复"信、达、雅"的理论原则,但是在做到"雅"时,困难重重.在笔者看来,&qu... 《白鹿原》在文学界的地位和评价颇高,但是遗憾的是英语译本迄今为止还未问世.杨孝明曾发表文章试译过《白鹿原》的前两章,在翻译过程中坚持严复"信、达、雅"的理论原则,但是在做到"雅"时,困难重重.在笔者看来,"雅"跟"读者反映论"存在着关系.该文以杨孝明的"试译《白鹿原》"为例,探讨奈达的"读者反映论"和"雅"的关系,笔者希望能对《白鹿原》的英译本翻译工作有所启发,也希望其英译本能早日问世,让更多的地区和国家了解《白鹿原》,了解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读者反映论 信、达、雅 英译本
下载PDF
从读者反映论角度分析埃德加·艾伦·坡《乌鸦》的意象
8
作者 王昕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埃德加·艾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文学批评家之一,哥特式文学的著名代表人物,美国短篇小说先驱之一。《乌鸦》是坡最著名的一首长叙事诗,讲述了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一个男人和一只乌鸦的对话。在对话中,这... 埃德加·艾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文学批评家之一,哥特式文学的著名代表人物,美国短篇小说先驱之一。《乌鸦》是坡最著名的一首长叙事诗,讲述了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一个男人和一只乌鸦的对话。在对话中,这个男人表达了他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并一点点走向崩溃的边缘。本文基于读者反映理论分析《乌鸦》的意象,旨在发现作者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他的作品,读者又是如何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鸦 读者反映论 意象
原文传递
读者接受论视角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探索
9
作者 洪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9-83,共5页
英美文学课程处于跨文化交际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于学生拓展视野、树立正确世界观作用举足轻重,课程思政的任务格外突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应从课程标准修订、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思政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探讨英美文学课... 英美文学课程处于跨文化交际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于学生拓展视野、树立正确世界观作用举足轻重,课程思政的任务格外突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应从课程标准修订、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思政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探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读者接受论视角关照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思政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对文学文本的正确解读让文本有了新的生命,学生也在文学阅读中得到更好的成长,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英美文学课程 读者反映论
下载PDF
读者反应论视角下《金罐》章节导语译本比较
10
作者 井源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6期95-97,共3页
《金罐》是德国浪漫派小说家霍夫曼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童话文风怪诞神秘,充满鬼怪和神秘元素,共12章,每一章有各自的导语,对其正确解读便能够对该章节甚至文本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读者反应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 《金罐》是德国浪漫派小说家霍夫曼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童话文风怪诞神秘,充满鬼怪和神秘元素,共12章,每一章有各自的导语,对其正确解读便能够对该章节甚至文本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读者反应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提出。其理论中,最为知名的是"功能对等"理论,读者反应论便基于此产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读者反应论引入我国,并产生了很大反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外文作品被译介入国内,读者受教育程度及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译本作为交流结果之一,要面向当下,更应该面向读者,面向未来。本文基于读者反应论,以目的语读者为目标对译本质量研究,以两种译本为例,从词汇方面、句法和篇章举代表性例子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罐 读者反映论 导语
下载PDF
奈达翻译理论评述 被引量:43
11
作者 熊德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5-89,共5页
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信奉和遵循“信、达、雅”。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翻译理论界不少翻译理论和标准 ,其中最为国人称道的就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信息论”、“读者... 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信奉和遵循“信、达、雅”。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翻译理论界不少翻译理论和标准 ,其中最为国人称道的就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信息论”、“读者反映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 ,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的上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等 功能对等 翻译信息论 读者反映论 奈达 翻译理论
下载PDF
二元对立与文本的开放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建 魏文静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9-82,共4页
文章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二元对立概念为起点,阐述了二元对立原则对语言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以及二元对立原则在索绪尔后的一些发展,论述了伊泽尔的文本开放性的概念和结构组成。文章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联系起来,论证了二元对立... 文章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二元对立概念为起点,阐述了二元对立原则对语言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以及二元对立原则在索绪尔后的一些发展,论述了伊泽尔的文本开放性的概念和结构组成。文章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联系起来,论证了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的开放性的关系及其对文本开放性研究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原则 结构主义 读者反映论 文本 文本的开放性
下载PDF
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宫文蕾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5期106-107,共2页
自二战以来,西方经济逐渐恢复,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此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翻译事业的繁荣兴旺。诸多学者挣脱以往翻译研究的牢笼,独辟蹊径,采取跨学科的方式,结合社会学、符号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对翻译现象进行... 自二战以来,西方经济逐渐恢复,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此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翻译事业的繁荣兴旺。诸多学者挣脱以往翻译研究的牢笼,独辟蹊径,采取跨学科的方式,结合社会学、符号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对翻译现象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翻译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国人称道的就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读者反映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该文就上述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 读者反映论
下载PDF
女性阅读与十九世纪女性的构建——以爱玛,简爱为例
14
作者 陶燕花 肖丽华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4期183-185,共3页
夏洛蒂塑造的简爱与福楼拜所塑造的爱玛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二者在性格发展与人物命运上都呈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她们都体现了19世纪女性意识的发展。影响二者女性意识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作家意识、社会发展、女权运动等等。笔者... 夏洛蒂塑造的简爱与福楼拜所塑造的爱玛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二者在性格发展与人物命运上都呈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她们都体现了19世纪女性意识的发展。影响二者女性意识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作家意识、社会发展、女权运动等等。笔者将从“阅读”这一视角进行分析,以诺曼·N·霍兰德的“阅读微观心理过程”为理论支撑,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阅读对她们女性意识的构建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阅读 女性意识 简爱 爱玛 读者反映论
下载PDF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对中华文化传播的贡献
15
作者 陈敏 孙川 《城市地理》 2016年第12X期254-255,共2页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林先生在该书中对于中国传统作品,包括传统的诗歌、国俗语义词等的处理,所展现出来个人文化素养、英语水平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熟悉程度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本文主要是分析林语堂My Count...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林先生在该书中对于中国传统作品,包括传统的诗歌、国俗语义词等的处理,所展现出来个人文化素养、英语水平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熟悉程度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本文主要是分析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一书对于翻译学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价值,并指出当今学术界对该书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化 翻译学 读者反映论 主体论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两种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译
16
作者 张云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4期139-140,共2页
本文回顾了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奈达的"读者反应论",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传译所遵循的两种不同的翻译原则,旨在说明两种不同的翻译观前者更符合翻译标准,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文化融... 本文回顾了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奈达的"读者反应论",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传译所遵循的两种不同的翻译原则,旨在说明两种不同的翻译观前者更符合翻译标准,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文化融合的潮流,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更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翻译观 读者反映论
下载PDF
从讲故事角度看《空白之页》
17
作者 罗茹 《才智》 2012年第14期186-187,共2页
《空白之页》是凯伦·布里克森(又名伊萨克·迪尼森)的一部短篇小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小说,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该部作品怎样运用了"讲故事"模式,怎样体现了忠实性原则和"读者反映论"以及这些... 《空白之页》是凯伦·布里克森(又名伊萨克·迪尼森)的一部短篇小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小说,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该部作品怎样运用了"讲故事"模式,怎样体现了忠实性原则和"读者反映论"以及这些手法和技巧对于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之页》 读者反映论 忠实 沉默 框架式故事结构
原文传递
译无定本、一诗多译的多重原因解读——以中国古诗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文文 《才智》 2014年第9期266-266,共1页
译界自有"译诗难、译中国诗更难"的说法。即便如此,中外学者对中国古诗英译却从未间断过,且佳作颇丰,更是一度涌现一诗十余译本的盛况。笔者认为,译无定本原因很多。本文将围绕(1)译者翻译动机"为什么译?"和"... 译界自有"译诗难、译中国诗更难"的说法。即便如此,中外学者对中国古诗英译却从未间断过,且佳作颇丰,更是一度涌现一诗十余译本的盛况。笔者认为,译无定本原因很多。本文将围绕(1)译者翻译动机"为什么译?"和"为谁译?"的问题;(2)译者翻译观;(3)诗无达诂等三方面展开,浅析译无定本的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读者反映论 诗无达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