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农业大学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薇 李妍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1期144-144,146,共2页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较好的体育行为,有良好的体育需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较为积极,对体育运动的价值有较...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较好的体育行为,有良好的体育需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较为积极,对体育运动的价值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偏少,每次锻炼强度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农业大学 大学生 课余体育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对社区体育的影响
2
作者 王鹏达 刘欣然 舒扬 《湖北体育科技》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在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基本理念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重要性。并结合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针对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对社区体育将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课余体育行为 社区体育
下载PDF
杭州市城乡初级中学学生校园课余体育行为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林凤蕾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第6期51-54,82,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行为特征、行为原因、行为内容及行为绩效等方面对杭州市城乡初中生校园课余体育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城乡初中生校园课余体育行为态度、行为频度、持续时间、行为原因、...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行为特征、行为原因、行为内容及行为绩效等方面对杭州市城乡初中生校园课余体育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城乡初中生校园课余体育行为态度、行为频度、持续时间、行为原因、行为内容及行为绩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并针对城乡差异现状及产生原因提出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城市 农村 初中生 课余体育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薇 李妍 王学筠 《运动》 2018年第23期59-59,156,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不高、课余时间不充足、课余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场地与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不高、课余时间不充足、课余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场地与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课余体育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李国友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第16期101-102,共2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体育行为消极,体质情况不容乐观。针对影响高校课余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总结相应改善建议为:第一、中应重视学生课余体育...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体育行为消极,体质情况不容乐观。针对影响高校课余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总结相应改善建议为:第一、中应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培养,加强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使之利于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第二、体育教师应对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加以引导,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育行为能力;第三、学校、社会及家长支持中学生维持定量的课余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课余体育行为 因素 增强 体质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干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杨双燕 陈静静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大数据技术干预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果。方法:抽取20名大一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大数据干预,对照组保持原有的体育锻炼方式。结果:实验组组内比较,大数据技术干预后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 目的:探讨采用大数据技术干预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果。方法:抽取20名大一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大数据干预,对照组保持原有的体育锻炼方式。结果:实验组组内比较,大数据技术干预后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三项身体素质比干预前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实验前后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三项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的变化(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三项身体素质在实验后有显著性的变化(p<0.05);结论:采用大数据技术干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对照组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和身体素质等没有明显的改善,耐力素质还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余体育锻炼行为 大数据技术干预 高职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